@
libook 灰常感谢耐心的回复,非常有参考意义。
首先是存储方案部分,非常同意你的意见,我的绝大多数存储内容也属于多媒体文件(图片&视频),典型的使用场景下的确不需要使用过高的 IO 性能,MergerFS 和 SnapRAID 的组合确实是十分适合的场景,我也打算这么应用;另外四盘位本身在使用上的确是一个有些尴尬的情况,但超过四盘位后,合适的机箱选择就成了最大的难题,合适的六盘位或者八盘位机箱都已经基本属于接近中塔机身,同时过于紧凑的机身也不利于硬盘的散热,选着选着就到了中塔机身。
然后就是关于 AIO 的部分,我也再分析一下自己的思路:
1. 可靠性的问题。从硬件上分析,目前的方案基本在于增加了物理显卡(插着看看,囧)以及更多的硬盘,短期内我的硬盘应该不会快速增加到最大的 11 盘容量,这个过程应该会持续较长时间,可以逐步验证;
2. 然后就是考虑合适的机箱(掺杂了部分的 AIO 需求,不太好解耦),考虑到 6-8 盘 3.5 以及 4*2.5 左右的需求,不考虑刀片的话基本就是中塔的尺寸,同时也顺便满足了 AIO 中的 PCI-E 插槽需求;(即便不考虑 PCI 扩展需求,机箱的体积也很难满足需求了)
3. 预算( lol );
4. 目前的板 U 方案也是参考了目前使用的一些平台的情况对比后得出的结论(包括八代 NUC,MacBook Air M1,在公司使用的一台双路 E5-2630V2 的 HPZ640 ),E5-2690V4 应该可以完美解决存储、转码及虚拟化的需求,比较好的解决游戏串流或伪远程玩耍需求。
5. 如果确实出现了崩盘情况,首先重要的数据可以保证存活(包括工作机、NAS 本身的 ZFS MIRROR 的一盘冗余、SnapRAID 提供的再一盘冗余,远程 G Suite&OneDrive Business 的远端加密备份),不重要的数据也可以在 SnapRAID 提供的一盘冗余下至多损失损坏硬盘上的部分数据,这样的安全性目前我自己看来应该是足够了
结论的,我也认同你已经楼上其他人的看法,可靠性会下降,但是现阶段我应该还是会先去往这个方向走,在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再考虑进行拆分(包括购置万兆内网交换、租房占地条件、对于显卡 CPU 性能的要求大幅提高等等)。系统的部分,Proxmox 估计也还是我的选择,无论作为 AIO,还是拆分后一台主存储一台主计算的两个 cluster,都可以作为良好的选择,OMV 的话可能只适合作为单一节点使用,不论是 AIO 还是拆分,对我可能都不那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