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mway
V2EX  ›  生活

适用于自学和自由职业的因果模型和线下组团计划

  •  3
     
  •   mway · 2020-05-01 21:22:40 +08:00 · 2484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427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这篇文章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酝酿,主要针对受自律问题困扰的居家自学者和远程工作者,适合诸如以下的问题和需求:

    • [x] 怎么定目标、做计划?
    • [x] 怎么走出舒适区,提升自我?
    • [x] 怎么改变习惯,提高效率?
    • [x] 想换个独立学习或工作的新环境。
    • [x] 想找到能互相促进的伙伴。

    在此之前,或许你尝试过:

    • [x] 了解很多干货,然并卵;
    • [x] 进过在线学习、互相监督之类的群组,结果也是不了了之;
    • [x] 其他无用的方法,说无用可能有点夸张,主要强调它们效率低下。

    充分的实践证明,他人事迹和各种套路鲜有可复制的案例,只能图个新鲜劲。我经过深思熟虑和调查得到一个整体性的计划:组团线下自学或者共同办公。这个方案是我能想到的最优解,对于全职的自学者(升级 /转行 /考研等)和线上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可行,这两者的工作模式也相似,可以混合。 为什么说是最优解?

    我先简述一种系统性的思想

    一般人往往主观上高估了某方面的影响,尤其是高估意志力(或自我驱动力),忽视外部条件和自身弱点,结果一次次的犯相同的错误,然而客观问题是:人的欲望难自控,思维上有盲区,行为上有惯性,加上意外的因素,导致难以进行彻底的诊断及治疗。 我就是一般人,一度怀疑是不是本性只能如此!无数失败的经验,为数不多的成功,又观察了许多人的经历,最终从因果关系入手才捋清线索:

    因果并非单一线性关系,而是互相牵制的网络,成功和失败是其中节点,每次成功只是有意无意的遵循了有效的路径而已。

    以我的两次典型经历为例:一次无意识的,从偏文科的专业转行做了程序员,过程比较曲折,浪费了不少时间;一次是有意识但不系统地遵循,情况是偶然开始跑步,然后顺其自然地成为习惯,我从去年四月中开始,至今跑了两千多公里,正好满一年,有不完全记录为证:

    通过因果思维,我建立模型(其中受到了 Judea Pearl 和 Ray Dalio 的启发),并绘成了一张图,这张图看上去随便思维导图一下就能画出来,然而我琢磨了很久,反复复盘,最终惊讶的发现一切竟如此简单明了而之前视而不见。走了太多弯路,以至于不得不严肃地把它当作物理公式一样对待,重大问题的答案和决策都可以从这张图上推论。为避免看上去过于复杂,图经过简化,见下:

    持续学习的因果引擎 1.0

    ####说明:

    1. 路径:从左边因素开始,沿着箭头方向,遇到不同分叉,最终到右边成功或失败感受上,形成不同的路径。例如从左下角 感兴趣的对象 /群体→维护自我形象…→小任务习惯…→成功感受 构成一条路径,左上角 阅读的习惯…→不良习惯…→失败感受 构成另一条路径。
    2. 循环:除了路径可以通过 正反馈效应负反馈效应 构成循环外, 感受 产生 想法 ,进而驱动 行为行为 又被 感受 包裹着,这三者构成 感受→想法→行为↩ 的循环。
    3. 惯性:人常把 想法 当作自我, 行为 受自我的控制,这是错的, 感受→想法→行为↩循环存在惯性, 行为 反而是最不可控的,想法 似乎可以自我控制,只是因为它拥有 蓄势能量 ,一种常见的错误是:

    从一个 想法 开始,试图改变整个模式,一开始效果显著,然而意志力很快衰退,回到旧习惯中。

    1. 自我强化:每一次循环都将导致自我强化,也就是这条路径的惯性被加强了。
    2. 弱点:由于 负反馈效应 的存在,导致 自我抵触 的惯性,表示这条路径易受阻碍而岔开,相关 想法 就成了弱点,决策时应避开弱点,反之,由于 正反馈效应 的存在,应寻找易 自我强化 的路径。此图中,当你从 大目标计划开始,试图启动 持续学习 时,由于它的四个方面的特点,导致容易失败形成 负反馈效应 ,因而每次启动前就开始受到阻碍,容易跳到 不良习惯 上去。
    3. 盲区:就像人的视觉有盲区一样,人的思维中也有盲区,一般只能看到 感受意愿 相邻的区域,无法看到整个因果网络,于是一次次的滑到惯性路径中,很难找到成功的突破。
    4. 误区:为什么老是犯同样的错误?例如这种情况:你或许有某些才能天赋,顺利地取得过一些成就,因此对自己干大事( 大目标计划 )有蜜汁自信,偶尔爆棚,然而形势变了,没有 长期因素 支撑你,又没有养成好习惯 ,只能短期偶然 突发灵感或者激情澎湃地往上冲一冲,问题越来越复杂,失败成为常态,于是误区就形成了,这里面集中了你的弱点。
    5. 干预认知 基于 对象认知对象 提供了 想法 的可能性,同时 认知对象 也是 感受 的来源,因此通过搜寻历史经验,可以寻找到 干预 的可用方案。需注意 干预 是放在 想法 之外的,也就是让自我受制于干预,而不是自我去控制干预,否则会加剧意志能量的耗散,一种常见的错误是:

    试图通过充足的准备(其实是试图加强自我控制),例如学前先买好一堆材料和设备、辞职在家布置好学习环境,然后靠着这种新鲜感和一鼓作气的想法改变整个循环模式,然而新鲜感很快过去,回到旧习惯中。

    1. 个人环境:即无监督固定环境,一般就是自己家里,对我来说,只有 6 个确定有效的干预点位,且这 6 个点位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我本身有这些习惯,个人环境非常低效。
    2. 无监督流动环境:例如图书馆、咖啡厅、自习室,有 8 个有效的干预点,主要依靠自我控制,很容易出现失控的的情况,例如去图书馆一会儿就坐不住,或者发现一整天在摸鱼,结果不了了之。
    3. 有监督流动环境:学习群、培训机构、直播之类的,包括结对学习(脆弱性),可以形成监督作用,然而这种监督作用很弱,很快转为自我控制,弱化,消失。
    4. 有监督固定环境:可以形成对所有点有效的干预条件,其一有稳定的外部因素带来好的效应;其二很大程度上将控制放在外部的共同作用机制下,减轻了自我意志的负担;其三大多数人本身已有团队合作或集体氛围下地好习惯。因而它是最有效的一种环境。
    5. 推论:通过系统性的 干预 ,从 长期社会因素 导入到 小任务习惯 ,这种高效路径容易形成自我循环的惯性,之后 持续学习 的因果引擎就可以不需要更多的干预地自发转动下去。

    上图将作为今后主要决策的依据。目前未完全画出干预点和具体方法,也可能不是最为恰当的方法,画出来的只是方便进行描述说明,具体将在实践中按照创意择优的原则逐渐导入。创意择优简单来说就是让所有人都平等地透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其支撑的依据,然后根据可信度加权(这类事情上成功的记录越多,你对此类决策所占的权重就越大),集体决策,根据参与决策者的权重统计得出最后结果。 个人环境和流动环境都有赖于自律,很容易从学习到放弃。用一个简单的算法来说明这三种环境何以从自我感觉良好开始变得低效,以居家为例:

    起初你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开始学习(或工作),一天为一个周期,在每个周期过渡时,假设有五分之一的概率从学习 /工作状态( A )转到娱乐 /休闲的状态( B ),又有一半的概率从 B 回到 A 。

    运行一下算法,看看效果如何:

    一周后你仍有 7 成的概率在学习 /工作,看起来还不错?然而人的意志力是会消耗的,又存在着 自我强化 的作用,稍微改进一下算法:

    假设你的意志力加成了 35%,也就是实际概率为P(A→B)=55%,P(B→A)=15%,意志力消耗存在一个过程(如一周),同时 自我强化 相比意志力作用较慢,但它是长期的,设每次 1%,即如果当天PA>PB,则P(B→A)加 1%,P(A→B)减 1%,直至接近 0 或 1,反之亦然。

    再次运行算法,对比一下:

    概率先经过一段快速变化期(意志力作用),再进入缓慢变化期(自我强化作用),直至趋近于零,也就是说,在 25 天内,你的意志力所做的努力就被抹平了,甚至由于你常呆在 B (娱乐 /休闲)状态的缘故,B 的概率反被加强了。代入别的数字也是这个规律。

    用人的直观体验来说,习惯是很难养成的,我的经验需要 3 个月以上,而固定习惯又很难改变,据说形成不容易退转的习惯需要 18 个月,在家休闲 /娱乐的习惯何止 18 个月,除非有某种持续的强烈的刺激存在,每天都有 deadline,否则就是温水煮青蛙,而这两种状态都很痛苦。

    流动环境同样如此,因为意志力是阶段性的,不管它能支撑多久,总要告一段落,而家是每天都要待的地方,如果阶段已经结束,且没有硬性要求你去学习 /工作场所,那么强大的惯性必然将你拖回到到恶性循环中。

    有监督固定环境相当于一个平台,在上面进行取长补短,组合优化,并放在共同作用机制下,形成渐进的系统性方案,尽量减少自我耗损,而且这一过程快乐远大于痛苦。当然,这并非绝对,有人上学和上班的经历也很痛苦,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已经养成了一上课就打瞌睡,或者一到公司就想回家、一打开电脑就想摸鱼的心态,你可能不适合参加接下来的团队项目,而是需要先调整一段时间。


    ###组团计划

    ####一、加入团队的流程:

    • [ ] 向我发送申请邮件,标题为“申请组团+姓名+信息来源”,正文填写个人资料,我的邮箱地址和简历模板见文末。
    • [ ] 如果有邀请,一般情况下会在两天内回复,你根据提示加入团队的线上频道,如果两天未回,请检查你的邮件垃圾箱和黑名单。
    • [ ] 加入线上频道后,次日起你需要在上面进行至少两周的自学,每天最少 2 小时,最后一周则需要每天学习 7 小时,每周 5 天。

    如果你还没有学习的习惯,我建议你从看一本闲书开始,从 2 小时逐渐增加到 7 小时,然后转到正式的学习。如果你是是自由职业者,你应该本身就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最终也是每天 7 小时,一周 5 天。

    • [ ] 你需要在两周后,一个半月内加入到团队线下组,加入线下组后,将有一周的“试学期”,这是一个双向考察和磨合的过程,主要了解你的线上记录是否真实,以及你是否有糟糕的影响他人的习惯,这是例行程序,正常不用担心。
    • [ ] 线下组的工作制为 955+1,即周一至周五,每天 9:00-12:00,13:00-17:00 为必须参加的工作时间,周六休息,周日为非必须参加的半工作时间,如果没有特别的安排建议也参加做点轻松的活动,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和调休。建议线上组成员参考线下来安排自己的作息,非强制要求。
    • [ ] 每周举行周会,时间暂定在每周日 20:00,主题分为两个,上半场总结本周的学习 /工作和下周的大致规划,下半场形式未定,可以尝试进行提问和讨论,自由发挥,欢迎批评和建议。尚未加入线下组的成员也要参加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
    • [ ] 你全职参与线下组的时间不能少于三个月,6 个月为宜。

    ####二、我目前对项目的计划:

    1. 先从线上组建团队,然后导入到线下。
    2. 找靠谱的人为第一位,因此需要看简历,主要了解申请人是否有基本的自律水平+自学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简历不涉及过多的个人信息,但要求真实,我可能还会另外询问一些情况,我承诺不向第三方透露。
    3. 团队实名制,采用 Microsoft Teams 作为团队沟通工具,Trello 作为任务看板工具,这两款工具很容易上手,我另外也做了教程。
    4. 目前线下组还没启动,综合考虑暂决定将线下定在苏州,我个人现居深圳,5 月上旬即会动身,到时无论有没人成团,线下组就算启动。计划是:如果线下成团在 3 人以内,采取租联合办公位或共享自习位的方式,如果超过 3 个人(最好不超过 10 个),考虑租一间独立办公室,到时候用合约分摊所有的费用和约定双方责任义务,签约和解约都要提前沟通,多还少补,试学期也有个临时合约。

    为什么租办公室?因为我综合考虑认为商业写字楼里的简洁环境最兼具经济和效率。为什么选择苏州这个城市?这也是为了长久计,我会在频道里再详细说明和讨论这两个选择,接受大家的意见。

    1. 我个人的计划是从程序员转行做人工智能,学习时间最少半年,希望这个项目最终常态化。
    2. 我作为团队的召集人和目前的负责人,将不定期清理不守规矩的、无团队精神以及行为堕落的人,例如不遵守原则,不分享学习进度,以及不参与团队提案和投票等,这是为了提高成员的参与感和责任心。应该不至于走到这一步,相信选择留下的都是积极健康的人,如果你仅仅无法完成学习指标,请一定尽早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你解决问题,我们尽力做到同舟共济,这也是我组团的初衷。

    ####三、如果你想参加,请先评估一下可行性:

    • [ ] 是否有清晰的长期的动机完成上述每日指标?
    • [ ] 是否具有足够的自律水平、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愿?
    • [ ] 是否能在一个半月内全身心的加入团队线下组?
    • [ ] 能否规划满线上半个月以上+线下三个月以上?

    对于截止时间的规划可以参考两个指标:

    1. 能稳定的输出成果(例如进行变现)或达成关键性成就(例如能找到工作,能过考试);
    2. 如果难以评估第一点,那么主要考虑是否能养成习惯,以我的经验需要三个月以上,半年比较稳妥。
    • [ ] 是否确信自己能自主完成所有任务?

    如果学到一半发现进行不下去了,那是很可怕的,因为你自己的内容没人能帮你,请务必确认这一点。

    • [ ] 是否有足够这期间的费用预算?我的预算是每月基本生活成本 4000 元,其中包括办公租金约 500 元 /月,单人公寓整租约 1000-1500 元 /月,日常消费约 1500-2000 元 /月,6 个月*4000 元+迁移成本+其他≈30000 元,仅供参考。

    我的邮箱( base64 ): Z2FsLXp1QG91dGxvb2suY29t 简历模板: 姓名:|性别:|年龄:|现居地: 邮箱:|手机: 预计加入线下时间:|准备加入多久: 主要学习经历:学校|专业|学历 (如果是自学,学校请填场所,如在家,学历填自学时长) 主要团队经历:项目描述|负责内容|完成情况 (如果尚未工作,写一个过去获得过荣誉的项目) 学习 /工作规划: (准备学什么 /做什么,时间阶段怎么安排,最终要达成什么目标,对自我是怎么评价,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若干问题:

    1. 是否愿意遵守团队原则?(是 /否 /不确定)
    2. 是否愿意分担团队事务?(是 /否 /不确定)
    9 条回复    2020-06-09 17:41:23 +08:00
    mway
        1
    mway  
    OP
       2020-05-02 13:00:24 +08:00
    害,写得太长没人回。
    mway
        2
    mway  
    OP
       2020-05-02 13:01:24 +08:00
    顺便出年初入手的 xbox one x,附带爱乐普充电套装。
    isRealLeven
        3
    isRealLeven  
       2020-05-02 18:15:14 +08:00   ❤️ 1
    牛逼
    mway
        4
    mway  
    OP
       2020-05-02 19:11:50 +08:00
    @isRealLeven 感谢兄弟挽尊😔
    isRealLeven
        5
    isRealLeven  
       2020-05-02 20:18:12 +08:00
    加个微信? TGV2ZW5TZWU=
    mway
        6
    mway  
    OP
       2020-05-02 20:54:31 +08:00
    @isRealLeven 不聊微信
    pagepancn
        7
    pagepancn  
       2020-05-06 17:34:00 +08:00
    牛逼啊,兄弟。竟然可以把人性弱点进行量化
    mway
        8
    mway  
    OP
       2020-05-06 20:50:12 +08:00
    @pagepancn 模拟假设而已
    walter2018
        9
    walter2018  
       2020-06-09 17:41:23 +08:00
    厉害!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我们的愿景   ·   实用小工具   ·   5341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543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9ms · UTC 08:09 · PVG 16:09 · LAX 01:09 · JFK 04:09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