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tsetien 最近的时间轴更新
chutsetien

chutsetien

V2EX 第 22966 号会员,加入于 2012-07-03 13:34:59 +08:00
今日活跃度排名 7402
根据 chutsetien 的设置,主题列表被隐藏
二手交易 相关的信息,包括已关闭的交易,不会被隐藏
chutsetien 最近回复了
@naminokoe 那是我孤陋寡闻了,上次听人说是入籍需要的年限少,永居反而是入籍的两倍,还跟我解释说,日本这么做是因为考虑到那些想永居而不入籍的明显没有做好把日本作为自己的国家的准备 ;)
@naminokoe 不是,日本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永居比入籍难的地方。
2 天前
回复了 Knuth 创建的主题 计算机 现在笔记本 CPU 是不是普遍过剩?
@l4ever 这句话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理解了,普通人就不转码了吗?转码不都得用 ffmpeg? 别管它上层给你包了啥 GUI 皮。不过也有道理,普通人或许对画质以及大小没有双重极致追求,因此不用 CPU 转码,都用 GPU 转,草草糊弄了事。
3 天前
回复了 Knuth 创建的主题 计算机 现在笔记本 CPU 是不是普遍过剩?
随便跑个 ffmpeg 压个码就知道过不过剩了。
看到楼上的讨论突然想说个细节,在大概 1990s 末期到 2000s 初期的时候,有很多中文的教材,都是「译文(原文)」的模式。比如「编辑 (Edit) > 拷贝 (Copy)」这样写。记得受此影响,我小时候拿 Resource Hacker 做的一个小东西的汉化也是采用的这样的方式去写 ;)
@chutsetien 哦对了还有一点,就我一朋友发给我的简中版本 Windows 10 的一张荧幕截取来看,起码简中的 Windows, 现在连文字的 line-height 和 padding 竟然都和其他语言不一样了,然后因此界面上还有一些肉眼可见的 visual glitches (比如一些小图示、线条对不齐), 这他妈就坑爹了。也不知道后续微软修复了没有。
会,但微信除外。因为微信那个英文翻译实在是太不地道了。

「软体英文主义」甚至都不是中文圈原创的,一些俄国人、东欧人也有此主张,比如 foobar2000 的作者就强烈反对将 foobar2000 的介面翻译成任何语言,尽管英文并非其母语。

甚至使用其他拉丁字母语言的版本都会多多少少有点问题,比如我曾用过一段时间的德文环境,结果 Excel 的内建公式说明竟然因为德文太长而被截断了(

还有日文介面上那半宽假名,看着也很难受(因为日常生活中假名大多还是全宽的)。

中文的问题是,在大约 2015 年前后,微软带头搞起了 PMTE (post–machine translation editing), 就导致很多译文总感觉怪怪的,虽然不是无法理解,甚至要挑毛病都一点毛病没有,但……就是怪怪的。可以对比一下 Windows 7 时期的介面中文翻译和 Windows 10 的介面中文翻译,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了。

如此种种之下,就会发现,在软体介面语言方面,还是统一到英文比较靠谱。
5 天前
回复了 fairytale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现在还有什么全键盘手机吗?
@fairytale 所以要让他们复刻嘛,更新一下硬体。Asha 210 简直是 Nokia 出过的 QWERTY 键盘手机里头最好看的一款。
5 天前
回复了 fairytale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现在还有什么全键盘手机吗?
给 HMD 写信,让他们复刻 Asha 210.
另外再以 1990 年出生的人来讲(估计在 V 站上大部分的使用者的出生年份在 1990 ± 5?),还有一个 ‘survival to age 65’ 的概率值,对于 1990 年出生的中国大陆男性来讲,这个比例是 ⅔, 对于同年出生的中国大陆女性来讲,这个比例是 ¾. 即使对于 2022 年出生的中国大陆人,他们活到 65 岁以上的比率也只是 83% (male) 和 91% (female). 也即,对于一个 1990 年出生的中国大陆人来讲,如果活过了 65 岁,那么当其活到 65 岁时,身边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同龄人里,大概有 30% 的已经不在了。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106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12ms · UTC 23:21 · PVG 07:21 · LAX 16:21 · JFK 19:21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