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 02 年,前几天和 kkocdko 聊天所得,然后想以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方式讨论一下(以下皆为本人经历,不喜勿喷)。
首先说一下在美国的感受吧,美国的课堂上如果你睡觉了,老师会问你为什么今天不舒服,如果不舒服你可以躺着或者回家,然后有的老师还会来一句你今天竟然这样还来课堂,我为你感到骄傲。其次就是你的成绩从不会向别人展示,他们很尊重学生的隐私。最后就是如果你饿了或者想吃东西不需要任何报告,直接就可以走出去。
如果说对小孩的话,其实很多家庭也是普通家庭,但是多数时候不仅仅是父母爱孩子,其它家庭甚至这个社会也会爱,只要你是个小孩,你可以从社会中拿取很多补贴,当然不是全部,我只是说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家庭不会因为你想要这个拿条件和你交换,只要孩子喜欢并且在家庭的能力范围内其实都是可以的,而且多数美国家庭不打孩子,一个是法律不允许,另一个是主流意识形态就是他们更多的是“逻辑后果”的方式沟通引导。
当我越在这里的时候我越觉得我的前 20 年并没有人爱我。我和父母的关系很不好,我感受到最深的就是我的父母好像爱的不是真正的我,他们爱的是他们心里想我成为的样子,比如一定不要像他们一样,一定要有出息要成为我舅那样的(我父母都是普通人,我爸十几年在家没有工作,一辈子也没什么积蓄,我舅在美国博士后)我长大了很多我就越明白,外卖骑手的儿子只能是外卖骑手,我没办法改变,他们对我的期望很高但是给我的营养却很少,我想要什么基本都是要有你达到这个条件来更换。上学的时候,不仅是家长也是学校都不让恋爱,那时候我就就在想如果我不能给孩子带来幸福,我为什么要结婚,并给家庭增加不确定幸,给自己带来负担,给孩子带来不幸。等我再长大一点我就在想我的父母为什么要生我,如果他们的人生很好,为什么不要像他们一样。如果很差,生了不是更差?好像生孩子是他们人生的一个任务一样?我不得而知,最后仅得到: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你好!你不懂感恩等我无话可说的话语。
在大陆,家长希望孩子听话懂事,想让孩子乖巧安静,但是多数孩子都是爱玩的。有时候家长给不了的陪伴,多数孩子喜欢和其它同龄人玩,但是大陆从家长开始就喜欢把孩子分为三六九等,你不能和成绩不好的玩,但总有比你好的吧,然后是从初中开始学生也被分到不同的班级,好班差班。所以不是户子发明了安卓人,苹果人,是从大多数人小时候就已经被这样归类了。
当然最令人愤怒的就是受害者有罪论,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不是你干的你的老师怎么会说你,你的同学怎么会欺负你。当然很多家长肯定无条件站在你的对立面,他们越欺负你,你的家长只会比你做得更狠,你打我孩子是吧,我打得比你更狠。然后最后说出一堆曾经的,让你愧疚的事情,让你对他们永远保留愧疚,我永远欠着他们。
当然以上都是我本人的一点点真实经历,有时候我看到美国的孩子不由得羡慕。到最后其实我的内心已经死了,我觉得我有严重的“不配得”感,我在这里多数都是有我舅和我外婆提供,我很难过,我觉得我不配得到这些,我想回去或许送外卖也好,像我父母一样过完一生,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好,不好的是我知道太多了吧。
101
wuxi889 2 天前 通篇(文章内容与评论)下来,全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问题,而且很多都是一概而论。
> 我的父母好像爱的不是真正的我,他们爱的是他们心里想我成为的样子 那就是爱,想要孩子成为心目中的那个有什么不对吗?对于孩子总是有期许的 > 他们对我的期望很高但是给我的营养却很少 一样的,都是人性。那个年代的教育意识不都是这样吗?以要求换奖励 ...... 感觉没什么好说的了 |
102
fwqaaq OP @WaterMC 第一点关心家人,我相信万斯做到了,它也关心普通民众,对吧你。第二,肤色,信仰,地域有差异的地方就会有矛盾,但是那不是从小就给你归类的理由,现在美国照样有歧视,难道中国的地域歧视之类就没有吗?只是做到更文明的问题:你这样说,那以后是不是可以改成这个科学家可以用 3000 条命换
|
103
CarryOnHxy 2 天前
你只是缺爱了,上升不到两国教育方式差异,可以搜搜看教员面对大家长制是怎么反抗达到动态平衡的,他也从来没说过父亲不爱他,父母习惯于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教育孩子,你老爸十多年不工作和社会有脱节,多示弱多沟通吧
|
104
sojourner 2 天前 “一定要有出息要成为我舅那样的”,“这些是我舅给我的,不是他们给我的”。
既然你如此崇拜你舅舅,他对你又这么好,你不如把这篇帖子发给你舅舅,看你舅如何评价,他是否认同你。当然,不论你对你的父母持有何种认识和态度,我都尊重、祝福并支持。 |
105
la2la 2 天前
"美国的课堂上如果你睡觉了,老师会问你为什么今天不舒服,如果不舒服你可以躺着或者回家" 只能说你的碰到的老师有问题,我碰到的小时候的老师在碰到你生病会主动带你回家
|
107
hidemyself 2 天前 那你回国内送外卖呗
你要想一下为什么你舅舅是美国博士,而你妈妈只是个"普通人" |
111
muchengxue 1 天前
说白了就是家庭传承的教育素质太原始,你觉得没有父母的爱,其实相应的父母也是感受不到孩子的爱,这是恶性的循环,你向往的这种美好,只能从你开始,对孩子付出爱,才能收获孩子的爱。
|
113
fengYH8080 1 天前
我个人的理解是父母并不是爱那个他们心里想我成为的样子,只是在时代的局限下叠加个人认知的有限性以为成为这样的人长大后能挣钱且可以活得幸福。
希望你还是乐观点,人是很难超脱于环境的,不同环境造就不一样的人,所以我是觉得不要硬是比较美国和大陆,寻找自身内心的平静。 |
114
LandCruiser 1 天前
我是经历过全中国最惨学生时代的人,拉屎都没时间不是一句夸张的话,真的没时间拉屎。逃课去拉屎甚至会感觉到自由和幸福。你们不会懂的。
|
115
usn PRO 你的父母确实不爱你,自从他们结为夫妇之后,便再也没有尝试学习过新事物了,自然也没有学过爱你
|
117
conge PRO 1
人, 眼睛常常看重自己缺的东西 因为自己没有而难过 而对自己有的东西 认为习以为常 还常常嫌弃 2 你觉得是爱的东西 你的美国同龄人 可能正在觉得 无所谓 或者 很烦 3 跟你一样我也留学美国 有过这样的文化休克 我像你差不多大的时候 也不觉得父母爱我 甚至觉得他们偏心我妹 我记得我爸打过我一巴掌, 我哭的好悬断气 家里也没有钱 穷的我都自卑 我也问过自己 活着,有啥意思? 4 跟你不一样的是 我在美国的时间 跟你的年龄差不多 现在也结婚生子 有了自己的孩子 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 跟你说的美国人方式差不多 尊重,关心。 这方面我妻子更好些 我的女儿相对来说喜欢她妈更多我 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打过她一次 你觉得我的孩子一定很感激 不,他们仍会对我的妻子 大喊,摔门 认为我们不爱她们 对我,倒是不敢这么放肆 5 我说这些不期望你懂 因为有些器官的成熟 不仅需要时间 也需要阅历 我是 40 多岁 才知道了我爸妈有多爱我 我爸打我那次, 是因为给我买的新衣服 转眼就让我滚了泥地 我家穷, 买一次新衣不容易 是不是太看重钱了? 也许是。 我从小就有病 是看病花了钱 他们看重钱 不仅因为钱难挣 还因钱是我的命 6 我要留学 机票钱都是借来的 他们俩慢慢的还钱 受了多少委屈 多少年 一句都不跟我说 7 以上都不是他们跟我说的。 我打了女儿一巴掌之后 才明白为啥我只挨过一巴掌 打在儿身痛在父心 在那之后具象化了 我爸只打我一次, 是把我打听话了吗? 肯定不是的 该淘的气恐怕一次没少 我打完女儿 她就完美了吗? 她还是敢发脾气摔门 那打的一次, 是把自己打醒了。 8 做父母的, 难免会将自己认为好的 也让孩子争取 现在,在我妹妹口里 我就是她女儿的那个留学美国的舅舅 外甥女听这话的时候, 说不定也翻白眼 如果她某一天出国 说不定也是和你一样的感受 天天让我学这个干那个 一点自由都没有 不尊重我的选择 1 我的女儿儿子 也对我们不满意 为啥不能看会儿视频 干嘛非得学中文 为什么爸爸有时候要那么凶 不爱我 没意思 ...... 9 说起来像轮回 它就是轮回。 我现在天天想着, 怎么能让女儿意识到 我打过她,我错了 我会在她结婚前跟她说, “ 你可以打回来 但不要在某一天, 你的第一个孩子 做孩子天性要做的事的时候, 你莫名其妙的生气 并甩出了一巴掌 然后, 余生再也没有打过任何一个孩子” |
118
akakidz 1 天前 你描述的这个教育方式差异太停留在表面了,感觉大多数都是你自己的原生家庭问题而不是在文化差异中。
只能认同《家长喜欢把孩子分为三六九等》这个观点,这种畸形的上下级关系从小时候的父母关系到工作后的职场关系,乃至于延伸至到了社会上有钱人没钱人的关系,我真的是受不了 为什么通过贬低别人来衬托自己都快成了主流的文化。 你人都出去了,完全可以到你这一代停止这份延续,等你成家立业 结婚生子后再重新养小时候的自己,你这种摆烂的心态 一点体现不出来你对原生家庭的反击,反而更像是一个传承 |
119
superfatboy 1 天前
@valley #75 我去,还有这种想法???长见识了!
|
120
Sh4wnny 1 天前
@hidemyself 七八十年代接受完整的基础教育可以说是“特权”了,加上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很多家庭只愿意把男孩送去读书(如果有这个资源的前提);不同成长路径的背后除了个人的选择和努力,可供选择的资源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
121
cnightmare 1 天前
@valley #77 02 年的,父母大概率 70 后吧,否则 80 年的话,也得是 22 岁生孩子,21 岁就得怀孕,20 岁结婚
|
122
majiajia 1 天前
你的父母半夜流泪:要是我也能像你一样这么多书、懂这么多大道理就好了
|
124
ganbuliao 1 天前
个人感觉是 好多的父母没有感受真正的爱或者看到过爱 所以他们不知道怎么爱子女。
这代人最起码可看到很多的爱了,也知道什么是爱了,那下一代的小孩会得到更多的爱。 美国毕竟领先几个版本,很正常啦。 |
125
dynastysea 1 天前
原生家庭影响吧,我个人没怎么经历过你说的问题,我现在教育娃的方式也和你文章中说的美国教育差不多。。。
|
126
WaterMC 1 天前
@fwqaaq 既然有你相信的事情,那就坚持下去就好了,我认为这也是你经过思考之后决定相信的。
如果只是主管直觉上的相信,那就多想一想而已。 3000 的这个假设,我也不是没想过类似的东西,包括说我在这 3000 的名单中,有没有可能逃脱掉,或者变成不在这 3000 里面。或者说我可以决定这 3000 里面有谁。 后来不也一年又一年的过来了么 |
127
fishofcat 1 天前
因为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没上过那么多的学,只能照着前面自己的经历和周边人的方式来爱你。哪怕在你眼里这些并不是爱。不管怎样,今生你有机会在国外见识到更好的教育,那就更好的爱你的下一代。也尽量理解你的上一代
|
129
adimn 1 天前
你虽然在哥你父母关系中不幸福, 但是你能让你孩子过成你心目中自己应该的幸福
|
130
zhybb2010 1 天前 爱的,这是社会意识形态导致的扭曲的价值观。
他们见过,吃过太多的苦难,因此他们的前半生总结出来的规律映射到了你的身上了而已,你以为的不爱,应该已经是他们的全部了。 什么是爱?陪伴就是爱。他们能够陪你长大,这就是爱。 |
131
xiaozhaoz 1 天前 应该想想,你认为你父母是普通人, 把你送到美国和这些优秀家庭的孩子,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让你看到了美国优良的环境。美国很多底层家庭的生存环境和学习环境,你没机会体验。
你舅舅现在应该过的比较幸福吧,他估计也是普通家庭,从你这样的家庭环境过来的。 父母这么严苛要求你,不是他们愿意的。是环境所迫,国内的生存环境,教育的竞争,可能导致了这样的教育方式。 父母这么普通人,为什么还要生下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中国人认为幸福是有完整的家,有房子有孩子,看着自己的这些慢慢变好。但生活的不如意和环境的压力,都会导致后续的各种偏差,但对自己孩子还是希望他过的比自己好。 |
132
littlepigpeppa 1 天前 看了过后让我回想到了很多,都不知该如何回答了,对于你的感受我能体会到,我从小父母离异,没有得到过爱,周围人也是排挤的目光,在这个充满指责和忽视等等环境下长大,我们的内心敏感脆弱,天空从来都是灰暗的,连阳光都让人格外显得孤独。所有负面情绪的形容词似乎都能贴合上。
后来我决心要摆脱现在的我,我不想一辈子都过的暗无天日,于是拿着我那少的可怜的逻辑能力开始思考,思考为什么我是这样的我,为什么他们是那样的他等等。。。。。。,这是一个不断尝试且漫长的过程,最终我明白是仇恨让我无法感受到爱,是自卑让我不能做自己,所以我学着去理解他们、理解自己、包容他们、包容自己、接纳他们、接纳自己,当不再寻求那不可触摸的外界、过去、未来时候,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现在与自己,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感受到了爱与被爱的能力。如果你也想摆脱现在的你,不妨去勇敢的放下、去尝试、去包容,允许一切发生,而你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静静观察。。。 对于两国的差异,我虽然没去过美国,但从影视上或多或少的感受对于不同,且不仅仅是对于下一代的不同上,我的理解是:我们已经几千年没吃饱饭了,才敢吃饱而已,只有吃饱饭了才会去思考这些,思考更多的,所以思考这件事就是从你/我/他等等吃饱饭的这代人开始的,相信过几代人后就会好点,但是从根本上解决或是赶上美国,我是报消极态度的,因为我们虽然把饭吃饱了,但是几千年的坑还是在那,我们依然没跳出来。 |
133
n2l 1 天前 via iPhone
是我的娃,我必须要对他好,不让他走我走过的弯路,而且他还这么可爱,
|
134
Rimuru 1 天前
"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这是经典的道德绑架,拒绝被绑架,远离这些人。
你描述的美国孩子,应该是中产家庭或中上 |
135
leonlu 1 天前 02 年的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父母爱你或者不爱你,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现在想要什么,别说你只想要父母爱你。成年人应该有能力选择环境了,解决不了的就离开、世界很大。
你现在要做的是去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是物、是人还是社交价值,有没有能力去把喜欢的事物拿到手里。 有人配得上,你就一样也配得上。人的起点不一样而已。父母给的远不如自己努力而得的。莫向他人求,万事靠自己。 加油! |
136
iamxz 1 天前
父母爱你 ,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爱自己的孩子
|
137
yesha 1 天前
放下心魔, 冰释前嫌
|
138
greensy 1 天前 我有一个朋友,说
因为父母这一辈很多时候本身就没有得到健全的爱,所以他们也不会去表达爱,但不代表他们不爱你 不要去怀疑他们的爱 |
139
rxswift 1 天前
能待在美国为啥要回来呢
|
140
zealotxxxx 1 天前
@fwqaaq #102 我本来不想说话的。看到万斯,我真的绷不住了。
只能说 op 自己已经有一堆预设立场了,是非不分了。不论是《乡下人的悲歌》映射的阿拉巴契亚里面那帮因为美国基层治理垃圾 + 不懂得自己只是时代临时的宠儿的人混合。以及万斯为了当议员跟着彼得蒂尔混和一条懂王好狗(面子上)的内容,还在那里聊关心民众、肤色、信仰。哈哈哈哈哈哈哈,只看别人说的好听,不看别人做了些什么。 只能说你父母辛苦二十多年攒下来的投资算是清零,可能还要倒欠了。 你想的只有你自己. |
141
shihao9618 1 天前
我长大了很多我就越明白,外卖骑手的儿子只能是外卖骑手,那你舅舅的爸爸是博士吗
|
142
fwqaaq OP @zealotxxxx 你如果这样说,那你也是预设了你的立场,而且他讲 hillbilly 以及他自己的经历也是自己的立场吧,你说这些你就不带自己的立场吗?
|
143
fwqaaq OP @shihao9618 不是的,一是阶级固化很严重,二是普通人确实没什么机会。上个世纪,在美国读完大学做销售都可以拿到工作签证,你看看现在吧。
|
144
tool2dx 1 天前
你不是缺爱, 你只是羡慕美国的同龄人, 一对比, 就发现自己内心不平衡了.
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 如果你想把父母批判成完全不懂爱的人, 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理由, 是不是事实呢, 我们也都不知道. 爱其实是需要一些契机, 才能测试出来的. 等长大就好了, 我 20 岁也是情绪波动极大, 怎么看父母, 怎么不顺眼, 可能就是现在说的性压抑吧. |
145
chixinzei 1 天前
等你生了孩子,你才会知道,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就比如你,现在就不敢谈到结婚和生孩子,因为你都没有好好的跟自己和解,自己也不懂得爱自己,爱父母,身为一个普通人,要理解自己曾经环境的局限性,而不是换了一个环境,反而觉得自己父母不爱自己,你要的爱,不过是你看到的别人的你向往的爱,即使在国内,也有很多努力进步学会爱自己孩子和家人的人,试问一句,既然你已经知道了,你想要的爱的样子,那么你有办法用这种方式去爱你自己的家人吗? 如果你不行,那你就不要怪家里人,如果你行,那请你现在行动起来。
|
146
tool2dx 1 天前
@leonlu "有人配得上,你就一样也配得上。人的起点不一样而已。父母给的远不如自己努力而得的。莫向他人求,万事靠自己。"
道理大家都懂, 就是做不到. 因为幸福就是靠对比出来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
147
horizon 1 天前
沉湎于过去没有意义,向前看吧
推荐看看《被讨厌的勇气》 |
148
nuomi196500 1 天前
血缘和亲情是利益纽带,爱是利益的美化说法。只不过西方有西方的玩法,东方有东方的玩法,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将子女培养成能供养自己和家族的个体以保持利益一致,不同的社会环境又决定了培养的方式方法。另外,不要拿点当面,国外单亲娃/父母虐娃/黄赌毒黑养娃的简直不要太多
|
149
Marelbruim 1 天前
@superfatboy 有,我妈就是。每次我拍了什么照片/拍 cos 啥的,我妈都会说你觉得这个好看吗?或者用那种淡淡的语气说还可以吧。有时候出去玩也是,会用那种语气说还是你会享受云云
后面我就把我妈屏蔽了 |
150
Marelbruim 1 天前 @superfatboy 我之前还反问 难道不好看吗 我妈来一句你倒是挺自信的 我瞬间就无语了 有时候真的不怪我不跟他们分享生活 太扫兴了很没意思
|
153
wscgogo 1 天前
你这是田忌赛马,拿人家的长处和我们的短处比,不可否认美国教育有他的特点和优势,同样也不能说中国的教育一无是处。两个国家从古至今的生活习惯、思想理念都有非常大的差异,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在这点上美国教育更优,在那点上中国教育更强但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说中国教育不行,美国教育就行。不同的文化早就不同的人,也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态,这就是我们说的意识形态差距,对于同一件事不同意识形态人的看法天差地别。国外的月亮更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从自身角度出发,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反思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和教育历程可以认知到父母、教育体系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同时我也很清楚的知道这些影响也成就了我这个人。所以看到 op 的问题我觉得你所遇到的这些困难、痛点在其他意识形态下可能被解决,所以你认为其他意识形态更优,但是因为你并不实际在美国长大所以其实你无法预见到在另一种情况下成长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所以当这些矛盾不存在时就没有其他矛盾了吗,肯定不是这样的
|
154
zealotxxxx 1 天前
|
155
zealotxxxx 1 天前
@wscgogo #153 何必叫醒呢,人家就是来找认同的。
|
156
Albertcord 1 天前 @fwqaaq 我也有 OP 说的”不配得“的感受,我觉得楼里很多人的评论也能帮助到 OP
我只提一个点,OP 提出你的父母是不是真的爱你,我有过这种疑问,因为我是觉得自己是爱父母,但是没有换回相同的对待,但是我后面思考过来,他们也是爱我的,因为爱的反面是冷漠,不是恨,恨啊、爱啊、讨厌啊其实都是人的情绪聚焦到客体的一个表现 只能说爱的表现形式很多,有的是表演、有的是嫉妒畸形下的打压,有的是控制,如果 OP 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下一些心理学知识,因为底层人很多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问题,不管是因为环境还是长大后踏入这个高度分工原子化的工业社会导致的,而父母早年更度过那个社会物资更加贫瘠的年代,有问题的是大多数,没问题的反倒是少数 上面有很多评论都很有用,例如一个提到养自己的,独立生活然后找到真正的自己,把父母该对待自己的对待回自己,希望 OP 、我都能度过这个心理难关 |
157
Albertcord 1 天前
另外不要被楼里一些对立言论影响,一个事情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没有什么中美之分,有的人一提到美国好就一定要提到美国哪里不好来反驳,本质上是陷入宏大叙事里了,反之也是一样
多关注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阶层 |
158
xmh51 1 天前 其实问题的核心是,没有可比性,爱这东西不能拿结果衡量,朋友和我说,世界上没有错的事情,你认为错的事情,在他们的那时那刻是正常的。不能因为结果倒推初心。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也需要接受这个心智参差不齐的世界。世界是发展的。举个极端例子。几百年前,医生经常尸检后接产新生儿,从而导致孕妇死亡率居高不下。你能否认医生的道德问题吗?
|
159
darkengine 1 天前
不要把你的不幸延伸到所有大陆孩子身上
|
160
VeteranCat 1 天前
1.人是有三六九等的,这点不会因为你出生或不出生而有所改变。2.生孩子可能不是人生任务,但繁衍这种事情对于生物来说是本能,就像你按压不住自己的性冲动是一样的,这是一种本能,批判这种本能不能让你成为圣人。3.美式教育 拜托,英国人已经被逼的想引进国内基础教育教材了。4.没有统计,没有数据罗列,以偏概全,全篇是自我的感情宣泄,毫无思考。
|
161
wtdd 1 天前
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中国以前都是普遍把人当耗材用的,可能只有顶层家庭好一些,
现在在逐渐转变,不是真想改而是新耗材变太少了,但你有生之年应该没有接近美欧等发达社会的可能的,毕竟存量在 |
162
dabaibai 1 天前
你在中国 就得按照中国的方式。 他们也是希望你将来不要去送外卖捡垃圾
|
163
haha1903 1 天前
爱不完全是给予,也是索求。
就如同帮助一样,你帮助别人,你自己也是一种索取。 区别就是你的父母更加自私,索取的太多了而已。 你自己也一样,要的多少的区别。 |
164
lpvecc 1 天前
年轻人 不要意气用事
|
165
zisen 1 天前
bro 我大学的时候也因为这个问题难受了好久,非常感同身受,因为我在家的时候我妈嘴上老挂着“我养你们是长期投资,不要让我亏本”,导致我一直误解我妈,我认为我妈根本不爱我,我们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利益关系,她投资我上大学,不过是为了让我能赚大钱供她享福,因为凭她自己的本事和学历不可能赚大钱除非中彩票。
不过后来经过几次交谈也解开了这个误会,后面我妈为了供我出国读书努力开店,赚的钱自己没花全给我出国念书去了,总共花了大几十万,我工作到现在至今没有要过我一分钱。 也许只是一场误会。 |
166
leonlu 1 天前
@tool2dx 知道做不到,就是最痛苦来源之一。“最后一口,就最后一口”。这个就人生的修炼吧。修炼的终点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人性的底线在哪。和别人有得比就比,没得比就算了,咱就自己和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或者今天差一点也没关系,明天再努力。最后知何时要适可而止、放过自己,也没必要把自己逼上绝路。
|
167
Daybyedream 1 天前 差不多得了 除了父母谁爱你 谁在乎你
|
168
intoext 1 天前
在中国,幼儿园学段的孩子也是人见人爱的。小学学段差一些。到初中,就有点狗都嫌了,高中? 呵呵。
但是在大学毕业能挣钱之前,父母都是尽自己可能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条件。 究其原因,不是中国人不爱孩子,而是更希望“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楼主所谓的美国关心小孩、课堂睡觉老师会问你为什么不舒服。 一样会出现在我们高中学段之前的课堂上。 我想着在中外并没有区别吧 |
169
delta86 1 天前 via iPhone
大部分人都是明知道多运动少吃对身体好但是做不到的人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 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
|
170
yagamil 1 天前
一切的根源是财富. 美国社会读书好和坏,日子过得都差距不是太大;而国内可能区别就很大.
论人品和爱子女, 我觉得中国传统思想没有其他国家能比得上. 当资源缺乏的时候,西方人狠起来就不是现在这样子. 不要以为他们比我们高尚. 历史上他们殖民过的国家,屠杀的原居民. 国内大学里面的留学生, 是崇尚自由了. 天天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大声吹 BB. 马路骑行,冲红灯,逆行,见到人间人恨. 中国父母(至少母亲)大多都把他们觉得最好的东西给他们的小孩的了. 但也有少数扑街的父母,比如我父亲. 在我童年记忆里就他就一直缺席, 只知道他在外面玩女人,有时还会打我母亲. 以前总是幻想长大后怎么把他干掉,完成自己的复仇大计. 长大后, 对他的恨也是藏在心底. 反正是不会原谅的那种,也是无法理解会有这样的父亲. |
171
eric1 1 天前
看完你的这段经历,我能感觉到你在原生家庭里承受了很多控制和否定。公开成绩、被比较、被分三六九等这些事情,我也或多或少经历过。
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也看到另一面:父母和亲戚在经济上、机会上的支持,还有舅舅和外婆现在给你的帮助。对我来说,这些并不能抹掉你小时候受到的那些伤害,但好像也是你经历的一部分。大多数人的原生家庭我想都是“一边是受伤,一边也有付出”吧。 你说自己“知道太多了”,你的经历肯定是真实的,但可能主要代表的是你所在的家庭和学校。中国这边也有老师会在课堂外关心学生、生病会被照顾,父母支持孩子兴趣的例子。反之美国公立学校老师打卡下班不管不顾的也不少,你多少有点以偏概全了。 不管怎样,希望你以后能慢慢遇到一些,让你觉得自己“配得上被好好对待”的人和事情,别这么丧。你父母百分之百是爱你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对,让你受到了伤害。 |
172
anonymous00 1 天前
这个吧,我的看法,大部分是圣人存亡、同质化竞争和信息偏差的锅。
中国的汉文化基本在汉代就已定型,且不曾中断,传承的是被传颂为“圣人”的那些人的教化,因此几乎所有事情都已沉淀为定势、定论,墙内主流津津乐道的那段“横渠四句”已经说得无比明白,“…为往圣继绝学…”,何谓“绝学”——(空前)绝后,已穷尽一切、后续再无研究余地的学问,彻底通透,全知、全能、全覆盖,主要是道、儒等入世的“绝学”。在这个意义上,与穆斯林对现存《古兰经》的态度相同(教义定格于最后那位先知,再也无人可变)。 一个体系所包含的学问,一旦穷尽所有“变数”得到“最终解”,就结束了“探索”阶段,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后面只剩“运用”了。这种观念下,教育取向自然是结果(宗)驱动,过程被大幅压缩,好比一个复杂的固定方程,直接给你“往圣”的解法和答案,别问,以后都照搬,如果你自己琢磨的结果不对,不能怀疑“往圣”,必然是你的问题。于是导致后一个症结:同质化竞争。 “往圣绝学”万世不移,导致所有的后人在认知层面成为偏差度十分有限、具备广泛共性的群体,在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必然导致在各个领域都有大批跨年龄、且认知、习性、能力都相近的个体相互展开同质化竞争,而长辈通常缺乏年龄优势,被迫付出更多时间、精力弥补短板,从而挤占教育小辈的时间、精力。 两要素聚合的后果,必然是更早掌握解法和答案、早日跨入“运用”门槛的个体或群体,会占据先发优势,且大概率一步先、步步先,而小辈年少缺乏阅历肯定不甚理解,长辈又要维持集体资源的开销,于是受汉文化熏陶的绝大多数长辈都会主动、被动、甚至下意识的选择死记硬背、生硬灌输、甚至强制塑造等功利化方式,这种文化趋势,即使近代西学东渐直至今日,在墙内也没怎么减弱。 总体来说,墙内现存隐、显两套教育体系,隐的是汉文化基于“绝学”观念的传统教育,显的是西学基于“证伪”逻辑的学科教育,且态势是前者为体后者为用,所以事实上,墙内是在用前者的本质开展后者的形式,它主导了咱们绝大多数人的成长经历。 父母对骨肉至亲的感情,非特殊个例的话,总是舐犊情深 + 殷切期盼,这类由生物本能为基础、叠加文化推崇的强大驱动力,基本不用怀疑,但由于上述文化背景,相当程度上干扰了长辈的表达力度和小辈的切身感受,容易徘徊甚至跌出及格线。 近代西学体系,对照汉文化的近代轨迹,有一项根本差异,就是西方有意无意的 (时间不够,先码到这。) |
173
wegbjwjm 1 天前 via iPhone
听话,好管
|
174
isc 1 天前 via Android
op 你喜欢哪里就哪里呆着,
喜欢跟什么人在一起你就去, 父母不好你远离就是。 碎碎念或者是寻找认同这件事会消耗你或者让你更迷茫。 |
175
Avedge 1 天前
02 年,今年 23 岁,作为一个成年人不应该抱怨父母而是自己独立生活。
|
176
fds 1 天前
那片土地早就干涸了,再跪下去舔裂缝,也舔不出爱,只会舔一嘴血。
你爸妈已经把你从沙漠直接扔进太平洋了, 还亲自给你买了救生圈,连防晒霜都涂好了。 你现在站在齐腰深的海水里,却哭着喊“爸妈不爱我”, 是因为你发现他们把你扔进海里以后,转身就走了, 没蹲下来陪你一起玩水、抱抱你、跟你说“宝贝你游得真好看”。 他们能做的最大浪漫,就是把你扔进海里,然后自己继续留在沙漠里喝沙子。 剩下的,真的轮到你自己游了。 别再回头喊他们来抱你了,他们不会游泳。 请投入这片迷人的大海吧,乘风破浪,或者就躺着晒晒太阳。 当然最重要的是先别淹死。 如果你非要扯教育问题,那我还是建议你跟 AI 聊聊,现在 AI 可懂抚慰人心了。至于不同的教育方式,跟吃米饭、吃面条、吃汉堡、吃披萨一样,很多是传统,是当时人类得以延续的方式。你可以不喜欢,但非说吃面条有多么不堪也没必要。 |
177
zenoeithz 1 天前
谢谢你的回答,很真诚。确实很多事情或许给定时间肯定能明白当时的事情的局限性,但是我们都希望当时就能做到最优解😞
|
179
fengye0509 1 天前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有些父母是这样的,你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永远想象不到有问题的家庭多窒息
|
180
EvanQu 1 天前
第一段 美国老师的态度
其实国内也是一样的,你突然趴着睡觉,老师的第一反应也是是不是病了 你要是天天爬着睡觉,美国的老师也不会天天问你舒不舒服 至于成绩,现在国内基本都是不报成绩的,自己家长如果不问甚至都不知道孩子的成绩 |
181
lp7631010 1 天前
你从哪得出结论外卖骑手的孩子只能是外卖骑手?富不过几代 穷也不过几代 wangchao 都能更替
|
182
seenthewind 1 天前
你父母再不爱你,还是送你出国去了,毕竟出国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一般来说是他们辛苦挣的。
凭心而论,想在国内混出头是要吃很多苦的。 比如,虽然我现在可能混的还可以,但是我至今很难回忆自己一路是怎么过出来的,甚至我都不觉得放现在能重来一次。 当然,去国外也是要吃苦的(另一方面),我在国外也待过,至少环境还是好一些。 --- 比起和你聊你的父母,我更觉得该和你聊聊你怎么看待自己: 1. 社会是既有分级,又没有分级的: 你还年轻,现在你看到了自己局限性的一面,但千万不要因为这些放弃努力了,人是可以超越自己的更进一步的(这方面你现在可能还看不清楚),你有这个可能性,但是因为看到一些天龙人或者起点比你好的人,就自我埋冤放弃了,等你老了会觉得太遗憾的。 2. 要尽量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外在的现象和内在的本质的,你是因为内心的迷惑发帖,我是因为多管闲事回帖,那其他人呢?凡事总有动机动因,遇事别着急下结论,多看看多想想。 3. 无论你父母怎么样,你只有超越他们一条路可以走: 拿个美国的例子来说好了,你觉得美国家暴家长的孩子会怎么样?我记得美国有这样的跟踪调查报告,基本上孩子分两类结果,一类是“继承”了家长的家暴和堕落,浑浑噩噩;另一类反而成为律师、警察之类的正面职业人,他们彻底摒弃(反对)了过去。 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你父母做的不对,你就更应该做“对”,比他们做的更好。 因为他们的错而自暴自弃,那是最懒、最简单、最不应该的做法了,不是吗? |
183
GK100 1 天前
我爸给我了很多很多物质上的帮助,我很感激,
但,我也经常杠他,老登还是需要修理的,不然无法无天, |
184
jimmy2010 1 天前 via Android
#117 楼结贴,已感谢,值得多看几遍。
|
185
houOne 1 天前
@rsyjjsn #9 我理解类似。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预设都不一样,所以你感受到的 和 你父母想要表达的可能不一致。
但是客观的说,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也是有小孩了之后才体会到,我的父母曾经也是一边照顾 0-3 岁的我,同时承受自社会生活的压力。 而长大后的我,脱离原生家庭之后可能在观念、生活方式上冲突的地方,这很正常,这些都否定不了父母对我的爱。 |
186
KinBob 1 天前 之前那本书《人气约会指南》里面说的很对,中国建国以来奉行的「艰苦奋斗」文化,一单没有理想信念支撑,就会全员滑落到肮脏的资本主义唯财富主义。你的父母只是这中间的一个 case 而已。以后更容易这样的。
|
187
NoKey 1 天前 没出过国
从这些年看的各种事情,总结的 美国现在的教育,以及各种政策 其实就是不管你普通民众 所谓的什么内心强大,过的很幸福,很自由,其实是上层给下层营造的假象 目的就是维稳 在这个论坛,说国内的维稳,一堆人喷,实际上国外的维稳也是处处存在 所谓的民主自由,干啥都自由,甚至你可以选择自己是中性人,等等,这些,目的就一个,赚钱 所以,当前欧美的很多形式,做事的方式,政策,都需要审慎的考虑 没有说我们这里就是好的 这里只是说,不能盯着别人的,就觉得别人的很好,要学会去看它背后的逻辑 用别人那个段子:我天天鼓励我的小孩,让他很有自信,很开心,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结果干啥啥不行 从我的感受看,周围的人,没有谁,会不喜欢自己的小孩,可能仅仅是教育方式有问题,但是,大部分普通民众,又有多少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呢?偶尔出一个清华北大的,就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殊不知,有可能只是娃自己的天赋而已~ 所以,更多的,还是需要自己内心强大,能想明白很多事情,和一些事情和解~ |
188
Haku 1 天前
对立面和刻板印象太多了。不要把自己的遭遇扩大成整个国家。
从小到大几乎没有请假,有担心被骂,也有担心成绩啥的压力。 但是小学有一件事记得很清楚,我感冒发烧,躺在床上,我妈给我端茶送水,学校那边我妈给打了电话打个招呼。于是人生第一场请假开始了,完全啥事没有,我妈很爱我。 后面上学,病了或者实在是太累了又没请假,就双手抱头窝在后面睡大觉,当然尽量放到课间睡,课上实在是睡了老师也就是先尝试叫醒,说了原因后也就让睡了,这点班上都是一样的,很常见。 所以不要私自扩大自己的遭遇,你很不幸,没有感受到家里的爱,也没有感受到学校的。 但很多人还是能感受到的。 |
189
xiaoyuesanshui 1 天前
只能说表达爱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是这就容易触及原生家庭的问题,然后又容易引出亲密关系相关,和跟子女互动的代际伤害传递问题
如果真的苦恼,可以找一个动力学流派的心理咨询师讨论一下 动力学流派对于这种原生家庭和早期创伤还是管用的,但就是见效不会太快 |
190
NO9527 1 天前
小孩子
|
191
bzw875 1 天前
@Kaisar #55
投射与自恋性损伤 有些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延伸的自恋”( narcissistic extension )。当孩子长大、表现出独立性、比父母更优秀、更受关注,或者选择了父母不认可的人生道路时,父母会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威胁,于是产生嫉妒。极端点说:孩子过得太好,等于在提醒父母“我这一生其实过得没那么成功”。 未完成的创伤再现 很多父母小时候被自己的父母严重忽视、虐待或过度控制。长大后,他们下意识地把孩子当成“安全的复仇对象”:我小时候被这样对待,现在轮到我来掌控、贬低、吸干你。这样既报复了原生家庭,又不用面对自己当年的无助。孩子越优秀、越敏感,他们越要打击,因为那会勾起他们“为什么当年没人这样爱我”的痛苦。 |
193
Chicagoake 1 天前
当你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构想出了“我的父母不爱我”的结论了,发帖仅仅是找认同而已。当然,爱不能这么简单地下结论。
|
194
Howfar 1 天前
看了下,感慨良多
|
195
jeesk 1 天前
看了这么多, 难道既然你舅帮你这么多, 你难道没有感恩的心理吗?
|
196
SWALLOWW 1 天前
看来我是幸福的,我能明显感受到我父母对我的爱,我也非常确定我爱他们
|
198
fenddddddda 22 小时 5 分钟前
@conge 你认为像个轮回,但实际..父母和孩子关系是复杂的,很难说你给他自由的时间,他一定就开心。 你约束他,他就不喜欢你。
我认为如果是孩子的视角就是:父母有父母的课题,孩子有孩子的课题,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互相依赖和约束。 如果是父母视角就是:不求结果,但问心无愧就可。我在父母有限的条件下,给他我认为最好的即可。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命运。 |
199
conge PRO @fenddddddda
能说出课题这个词,显然读过不少心理学的书。动不动就讲道理,也说明没什么阅历。 亲子关系本就是课题 也许需要分别处理 但终究是共同课题 没有依赖和约束 还叫什么关系 无非是 喜欢了叫亲密,不喜欢了叫依赖 喜欢了叫保护,不喜欢了叫约束 .....其实下面还写了很多,但想了想,还是算了。点点点吧 |
200
anonymous00 11 小时 7 分钟前
@anonymous00 续#172
近代西学体系,对照汉文化的近代轨迹,有一项根本差异,就是西方有意无意的做对了一件事——把“圣人”请出了文化主导领域,只局限在非强制的信仰层面,名存实亡(后期跟进的日本也是,韩国则不成功)。这松绑了整个文化,扫清了实证科学的最大障碍,让他们的文明进程“枯木又逢春”。由此,与原本略胜一筹的我们,快速拉开了距离,同时,因大量新生的分支、领域,促进了社会进一步差异化和专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与我们原本近似的“同质化竞争”困境,使得世界至今仍能感受到西方文化教育整体上的松弛,但凡事有利有弊,这种差异,体现在西方教育领域,表现为大众教育的散漫,也就是你所观察到的情景。 ..其弊在于成长慢,在年轻的同辈竞争中,从竞赛成绩和专项研究等很多不同结果看,中式教育培养的个体,大致在小学到大学的阶段的表现,在整体上明确超越西方。(这主要得益于西学主导的校园模式,发挥了小社会的隔离作用,屏蔽了中式教育的大部分负面影响) 认知健全的空窗期偏长,容易被刻意先入为主。 ..其利在于上限高,步入社会之后,西式培养的群体中,仍会有足够数量的个体,秉持一贯的进取信念,持续推进西学各学科的前沿拓展,进而反哺自家文明进程。(个人观点,开拓创新三要素:闲时、闲钱、闲心。) 另外,西式教育体系受左派观念的影响,内生出一个中式原本没有的“肿瘤”,如今也在逐步侵蚀中式踢体系: 竞争氛围的松弛,导致西式教育主要依赖校园开展实施,反而在家庭层面大多比较放纵,尤其在校园越发注重科学知识而排斥传统衔接之后,晚辈个体仅能依靠各自对美好前景的向往维系道德直觉,致使西方社会同时发生了明显的积极割裂和消极撕裂,因家庭角色的缺位,曾是西方繁荣根基的不少核心观念和品质,在西方社会呈现快速流失的萎靡态势,目前仅在比较传统、保守的普通及富裕家庭还有所保留,而多数“开明”的普通和富裕家庭既轻视传统也缺乏远见,反复循环,放大了“不求上进”的集体意识,导致西方整体实力滑坡的事实(也就是墙内红极一时的“东升西降”)。 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非保守家庭及个体的左倾趋势十分突出,甚至开始以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得为目标、明确宣传共产主义(正统而非中国特色的那种),根源就在于 1950'年代开始越发理想主义的教育变革,二战结束、社会复苏、经济活动剧烈扩张,大量的新组建家庭都基于夫妻双方外出工作的模式,加上丰富的物质生活,导致父母普遍向学校让渡子女教育的权限,言传身教环节断开,子女的深层认知滑坡,对核心观念和品质的守护越发松懈,由此开启了恶性循环,在大约越战前后开始加速,一发不可收拾,延续至今。 当下美国海量非法移民混杂,可以几乎肯定地说,这些人无能且无力给予晚辈任何有益的帮扶,必然不可避免的彻底倒向学校全权负责。现在美国不少深左地区的教育政策,已经开始进一步隔离家庭教育,学生在学校的思想观念、成绩表现等情况,都明确属于个人隐私,学生、学校不必与家长沟通,家长也不得过问(会违法),从 Elon Musk 的长子变身长女并与父亲公开断亲足可见一斑。 对于你的观察: 你所观察到的,只是非保守家庭的教育方式,如果你多看点,观察并总结此类西式教育的后果及其趋势,不难发现,这类方式是非常浅薄的因噎废食,用传输情绪价值替换传授经验教训,固然轻松、和睦,但快乐教育会助长感情用事、抗压能力弱、易冲动过激等性格缺陷,而肯定教育则会助长自我中心、偏激固执、认知单一的人格倾向,在这种方式下成长的个体,逆商奇低、韧性不足,大多一厢情愿的追求某种最先被吸纳的理想化愿景,坚信唯一正确,甚至敌视、仇视任何其他观点,遇事不顺会习惯性归咎于外因,容易在社会竞争中落于下风,期望值与现实不符后,转而怨天尤人,更倾向主动式社会变革,并越发注重获取或给予情绪价值,为人父母后再次循环往复。确实印证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古训。 你不易观察到的另外一面,西方传统、保守家庭对核心观念和品质普遍相当重视,且长辈们也都会刻意留出陪伴时间、注重言传身教,那种情景就不同于你观察的所见了,当然没有硬性规训,长辈会时常询问晚辈的观念或体会,并对重点进行清晰、渐进的复盘,共同分析、总结其中的是非、得失,在相对融洽的互动中,帮扶晚辈树立有益于家庭、家族乃至社会的条理性深层认知,并明确向晚辈表达延续的意愿。其中虽也包括周日去教堂的聚会和野营、打猎、旅游等户外活动,但更多是在私下点滴积累而成。 所以,你在公开场合所见,是人性好恶 + 人为刻意推行的结果,不论是亲历还是收视,公众总是乐见轻松愉快的场面。真正具备实际价值的心得体会都不廉价,更不会随处可见、唾手可得。 最后。你回顾的经历,需要结合中国处于特殊阶段的现实,墙内以前总是夸耀“用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路”之类,也必然付出对应代价,文化层面的代价之一,就是公众意识的代际大撕裂,爷奶辈与父母辈、父母辈与儿女辈之间,代沟、南辕北辙、无法交流的现象十分普遍,毕竟社会进程过快,几十年就经历了几百年的变化,何其剧烈,需要沉淀、有序变迁的观念意识,必然支离破碎,这些再叠加中式教育的弊端,二次放大,也是你对此印象较差的另一大不可抗主因。 目前的中西方教育,都存在意识形态主导的问题,墙内是“绝学”认知复辟大一统,西方是左派政治正确大流行,各自延伸出不同的取向、分寸、功利等等弊端,你的过往经历和往后的亲身经验,都是查漏补缺、推敲酝酿自家至亲教育方案的上佳参考。在中西逐渐趋近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剧变阶段也已终结,你与未来子女晚辈的认知差异,必将回归正常代际更替的状态,相信你必然能给他们留存一个更为柔和、温暖的成长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