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nttofly 恰好也是同样的道理,你理解的关注的点也不是我想表达的重点。
表达和理解有偏差很常见,对语气的感受不同,不能说谁的感受就对、谁的就错。
但我觉得,要么各自说各自的感受,谁也别否定谁;
要么你能反驳我,我也能反驳你,就像咱俩现在这样。
当然这不是他的全部观点,只是我吐槽的一个点。
至于你说他不是这样的意思,只是口语化的语气,我是揣测是推论。
前半句难辨真伪,但后半句是没错的,都是网络陌生人,只能看到文字而已,别人确实只能通过这样不准确的推论来理解你。允许一方表达不严谨,也该允许另一方理解不严谨。
这就像是一个没恶意的人,只是习惯性的说话“带把儿”(方言,指某种不好含义的前后缀),被我吐槽了。
以他只是语气,并非这个意思而反驳我的吐槽,我是不认同的,他可以随意一点,那我也可以。
至于你说的上下文和后续,这也是一个评论中常出现的问题:
评论只是针对自己关注的点,并不一定关心完整的、全部的内容,反驳一点也不代表全面反驳某个人的全部内容。
关注的点会评论,不关注的点,啥也没说也是常见情况。
这就像你在回复我最初某一条评论时,我这里却显示的是回复的后面的评论。我也不用因为你反驳前面某一点,而觉得后续的内容都是观点冲突的,更不会觉得这种一个观点的差异就是立场站队。
由于我重视这种对等,所以讲起这点就会显得罗嗦。
纯粹说自己观点时一般不艾特谁,互相讨论时才艾特。但是既然说了这么一堆,我也接受别人的对等回复。
毕竟发送评论又不是发送火箭,有点疏漏歧义很正常,我说了别人也接受被人说我,语气轻重彼此对等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