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统计代码行数的逆天逻辑

2023-12-28 15:23:29 +08:00
 sqfphoenix

之前发了个帖子吐槽公司统计代码行数 前情提要

经过我两个月的奋斗,各种水行数,甚至突破自己底线贴工具类到代码里面,发现怎么都比不过别人的代码行数,今天才发现,原来公司统计是会把 merge 提交的行数也全部计算进去,而我每次拉代码都用的 rebase ,怪不得我比不过别人啊,合着我写的代码全都算到别人的数据里面去了

从今天开始,继续突破自己底线,每次提交必选 merge ,反正 git 提交历史已经是一个粪坑了

1195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职场话题
84 条回复
wupher
2023-12-29 08:31:15 +08:00
你应该做个工具,方便代码风格转换,有偿。

然后在同事间消然推广。
hobbitlhy
2023-12-29 08:50:48 +08:00
统计代码行数呀,哪个把 maven 去掉吧,这东西用不上了
hazardous
2023-12-29 08:59:19 +08:00
merge 提交行数,只是修改过的行数吗?感觉很合理啊。难道是整个文件的行数?
jifengg
2023-12-29 09:22:27 +08:00
完全不敢现象(可以想象)一年后你们领导看到统计出来的总行数 几十亿 时的表情。
GuangXiN
2023-12-29 09:28:24 +08:00
@hazardous #43 他越努力增加代码行数,他的同事 merge 起来越爽。
xuqiccr
2023-12-29 09:30:08 +08:00
@Dogtler 好几个月没发工资还需要先入为主一下吗。。。已经快凉透了吧,赶紧找下家止损吧
horizon
2023-12-29 09:30:57 +08:00
你在主分支 rebase ?
ccraohng
2023-12-29 09:32:11 +08:00
break-width 改成 10
shellcodecow
2023-12-29 09:35:26 +08:00
我有个很好的经验 这次统计代码,我把 csv 10 万行的测试文件误提交到了 git ,结果我是代码量最高的人(没人审核) lol
nevin47
2023-12-29 09:36:24 +08:00
@Yuanlaoer 虽然 OP 讲的事儿很扯淡,但是统计千行缺陷密度这个其实是业界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
Goooooos
2023-12-29 09:36:35 +08:00
把一个几千行的文件,全部索引改为两个空格,隔天又改回 4 个空格
那每天的修改行数不就上天了吗
nothingistrue
2023-12-29 09:43:25 +08:00
@BeautifulSoap #33 第一,Github PR 合并选项就没有 rebase 。第二,rebase 的方向是从其他分支变更到个人分支,控制权完全在个人手上,你最多只能禁止 rebase 之后的 force push ,但禁止不了 rebase 。所以你说得是那个 rebase 。
shalk
2023-12-29 09:45:55 +08:00
所有代码格式化一下,直接排名第一
sooong
2023-12-29 10:22:10 +08:00
今天你格式化下代码,明天别人格式化下,你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justfindu
2023-12-29 10:26:29 +08:00
哈哈哈哈 可以选一个最多提交了 然后 merge 它
horizon
2023-12-29 12:00:27 +08:00
psklf
2023-12-29 13:04:55 +08:00
换行改一下啊,linux 换行和 windows 换行
iyaozhen
2023-12-29 13:09:54 +08:00
@Yuanlaoer 千行 Bug 率,是很常见的指标。我了解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都统计

还有很多别的指标,统计是统计,要看指标怎么用,辅助观察还是以此为准
IamLostInCoding
2023-12-29 13:27:38 +08:00
@xianyv 我这也有,代码量,bug 率😂
fredweili
2023-12-29 13:30:14 +08:00
明年也许就不用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004126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