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 telegram 的人这么多

60 天前
 t41372

大部分乱七八糟的频道都是在 telegram 上的,而且其中包括不少灰色产业,国内外都是。

但 telegram 并... 不安全啊。正常的 telegram 频道并不是端到端加密的,只有 secret chat 才是,所以 telegram 可以读取一般频道中的聊天信息的。v2 上面也有不少人说过自己 telegram 账号被封锁或是群被封锁,而且 telegram 也曾经把用户数据提供给政府调查部门过。telegram 也会记录你的 ip 地址,手机号,手机上的联络人信息等等。

如果只是用于 100%合规,符合地方法律的交流,那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感觉很多人似乎假定 telegram 是一个很安全且隐私的聊天软件,却没有意识到 telegram 的隐私是仅作用于 secret chat 功能的,并将其使用于一些不可描述的用途上。

与之相对的,比 telegram 更安全的那些使用区块链的如 session ,或是全程端到端加密还有 FBI 调查失败记录的 signal ,在中文互联网上似乎无人问津

1461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Telegram
148 条回复
v21984
60 天前
大家用 telegram 都是用来聊天的吗
laydown
60 天前
楼主,你这是假定没有比你聪明的人在用这软件。
lerry
60 天前
好用,开放(可以用 bot )
yyysuo
60 天前
超级好用,比如一个群有 1000 条未读而你又想逐条阅读,用微信或者 qq 得哭死,电报就完全没问题,保留上次阅读的进度,搜索也非常得好用,自己体会一下就知道,甩微信 qq 100 条街。像微信,现在也不加上右划返回,也不知道为什么。
namek
60 天前
事情是这样的:

前一阵子因为北京移动收不到验证码,而后租用了马来西亚的手机号重新注册 tg ,接着打开 web 端、pc 端设置了展示敏感内容但是手机安卓始终 pornographic 过滤。

卤煮和楼里的大手子快来出个主意!
retrocode
60 天前
我用 TG 就是冲色图和沙雕墙群的,根本没在怕的好吧,每日梗图高强度更新
Linyz
60 天前
安全是相对的
wang4012055
60 天前
tg 也没啥隐私,会读你通讯录的信息,如果通讯录有人开通了 tg,还会自动开启聊天框
me1onsoda
60 天前
端到端的安全,nobody care 。大伙儿只是不想在 old brother 的审查下说话罢了
ck65
60 天前
不是因为隐私选择的 telegram ,单纯是客户端好用,免费大碗,传文件这个领域就秒杀了各种平台专属技术的绝大多数场景。
libook
60 天前
绝大部分人并不是奔着安全去的,真对安全有需求肯定会使用私有通信方式。

人们用某款即时通讯工具的理由就只是只能用这个工具联系到某些人而已。一些即时通讯工具的垄断地位无法被撼动也是因为这个。如果所有即时通讯工具都必须互通,那么这个壁垒会被瞬间打破。
sakilascott
60 天前
国外:做的差不多的聊天软件没几个,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
国内:纯聊天、建群方便、有 bot 之类功能的软件也没几个,只能选 tg
spongeboBoy
60 天前
@hallomou 请问如何做到的啊
OOKAMI
60 天前
挺多人其实就是当看片 APP 用
lifi
60 天前
聊天信息秒发,Q 微转圈不丝滑,然后就是看电影资源多老🤙
Nonexistent
60 天前
安全,是有成本,“绝对”安全,意思是要把成本拉满么?大部分人都想不到这玩意儿是有成本的,嘴巴巴巴巴就什么“绝对”“完全”“真正”的安全,很多人再使用的安全也就是比其他人安全一些就够了
cheneydog
60 天前
监管相对更松一点,机器人便利一点,内容更黄暴一点。
Retas
60 天前
不仅限于涩涩
1.高质量频道很多,大的科技类新闻频道基本都是最新消息且无审核软广烦恼(国内软广看吐了),完美替代国内科技新闻相关的 APP
2.小众的群组非常多,而且基本都是频道主用爱发电,能对上电波就很舒服
3.所有聊天云存储体验顶级,用过的都说好
ynxh
60 天前
别人用啥你用啥啊。你用个没人用的,自己玩单机吗
dishonest
60 天前
@retrocode 求分享沙雕群组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02877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