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不解,为什么像 Edge 和 Chrome 这样的浏览器会内置 360、百度、搜狗这样的搜索引擎?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

2024-08-31 21:57:51 +08:00
 xiaoyutongxue
以下两张图片分别是在手机端 Edge 的截图和桌面端 Chrome 的截图

764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浏览器
43 条回复
bsfmig
2024-08-31 22:00:36 +08:00
顺应国情和用户习惯。
hallDrawnel
2024-08-31 22:01:45 +08:00
如果只内置自家的,那极有可能被诉垄断吧
wildmaker
2024-08-31 22:03:35 +08:00
大部分人都是用百度,360 的
jevonszmx
2024-08-31 22:06:45 +08:00
在自己的地方只放自己的东西,如果处于垄断地位,很容易被起诉的。
JensenQian
2024-08-31 22:17:36 +08:00
你有没有 chrome 有时候弹出来个,你在中国的大陆,请使用搜狗搜索的
这种感觉应该是有合作的
其他的肯定根据各地来的啊,日本我去搜了下有雅虎日本的,其他地方应该也是类似的
dishonest
2024-08-31 22:24:37 +08:00
当然是利益
BBCCBB
2024-08-31 22:34:47 +08:00
反垄断
ningmengzhensuan
2024-08-31 22:43:44 +08:00
根据用户地区进行匹配本国搜索引擎,日本的话就是雅虎日本,韩国的是 Naver 搜索,都是使用当前国家的信息
az467
2024-08-31 22:45:12 +08:00
本地化还是要做的
Retas
2024-08-31 22:53:06 +08:00
合作同时可以本地化,又能规避垄断,何乐而不为
nobody1234
2024-08-31 23:04:56 +08:00
就像 iPhone 以后的人工智能助手很可能会找百度合作一样,没办法,适应国情,你懂得
yuzo555
2024-08-31 23:12:19 +08:00
你知道在中国,Microsoft Edge 还会把用户手动在地址栏输入的 baidu.com 自动劫持加上小尾巴变成:
https://baidu.com/?tn=68018901_16_pg
来赚取百度的返利吗?

甚至都没有专门的品牌字符串,用的和线下装机老哥、线上流氓软件一样的数字编号标识
paopjian
2024-08-31 23:36:18 +08:00
内置是有钱的,你知道谷歌每年给苹果多少钱么,就为了让谷歌搜索是默认搜索引擎.
这种流量入口都是天价的收益
lanxxkk
2024-09-01 04:19:55 +08:00
应该都是有合作的。
xiaoyutongxue
2024-09-01 09:56:57 +08:00
@wildmaker 应该不是吧,如果都用 Edge 和 Chrome 了,我觉得就不会去用那些搜索引擎了,除非你用的是百度、360 的浏览器
xiaoyutongxue
2024-09-01 10:05:20 +08:00
@JensenQian ->你有没有 chrome 有时候弹出来个,你在中国的大陆,请使用搜狗搜索的
这种情况没遇到过,搜狗搜索?这也太扯了吧?搜狗搜索我真的听都很少听过,也几乎没怎么用过。
wsseo
2024-09-01 10:06:16 +08:00
你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实际国内大部分普通用户用的是 360,搜狗之内的浏览器,而且使用 Edge 和 Chrome 的人中大部分都是默认用百度搜索。不用百度用什什么?。
xiaoyutongxue
2024-09-01 10:06:42 +08:00
@jevonszmx 我还是觉得蛮可惜,既然说不能只放自己的东西,那对于一些优秀的搜索引擎,比如像 DuckDUckGo 、Yandex 这样的,它又不放进来
xiaoyutongxue
2024-09-01 10:10:45 +08:00
@wsseo ⌈不用百度用什什么⌋可以用必应,如果说是在非科学上网的情况下,我觉得必应还是首选
iorilu
2024-09-01 10:27:24 +08:00
edge 默认是 bing 把

难道是百度

我忘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06927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