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外注册各种会员服务都要提供地址?而国内不需要

2024-10-05 13:55:56 +08:00
 shinsekai
地址作为一个必填的用户信息,很多情况下在注册环节就需要,然而这些服务可能是纯在线的。而国内一个手机号就能随便注册,反而有一种国内隐私保护更好的感觉。
500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互联网
26 条回复
yegar
2024-10-05 14:00:29 +08:00
有没有一种可能,大家填的地址基本都是假的。
TimCoke
2024-10-05 14:01:09 +08:00
有记账单和按账单地址核税的需要
oV0dfQl4Nf8HA0y4
2024-10-05 14:02:01 +08:00
也许大家的脑回路不一样吧。外国人也会很迷茫,为什么注册 QQ ,要身份证。
yinmin
2024-10-05 14:40:41 +08:00
计算税收用,不同的地址会加不同比例的税费。
shadowyue
2024-10-05 14:48:55 +08:00
可能方便税务局来登门爆破,跟国内方便查水表一回事
yegar
2024-10-05 14:56:38 +08:00
@shadowyue
@yinmin
@yangzair
是这样的,有时候买东西填免税州会便宜一点,基本上填真地址的不多(起码大多数国人是这样)
sugarsalt
2024-10-05 15:02:43 +08:00
没觉得国外注册各种会员服务都要提供地址啊?
Biggoldfish
2024-10-05 15:04:59 +08:00
付费的话信用卡要验证地址啊,一般没必要精确到门牌号,zipcode 对就能过了

你要用虚拟卡/礼品卡付款填个别处的地址一般也没问题(不构成法律/税务建议
baobao1270
2024-10-05 15:26:17 +08:00
其实主要是美国,有一套老旧的基于地址进行支付认证的体系
Tink
2024-10-05 15:28:15 +08:00
计税用的
apuslilie
2024-10-05 15:30:06 +08:00
个人理解:1. 很多时候没有统一的识别号码,需要地址作为辅助验证; 2. 不同地址法规不同(相对来讲比较强调当地人的利益 VS 流动性又很大); 3. 路径依赖,大家普遍接受了提交地址,其他信息不太愿意提供。
SenLief
2024-10-05 17:34:09 +08:00
一般只有美国要求比较多,你没地址他认为你是流民。
princeofwales
2024-10-05 18:02:11 +08:00
国外还有寄账单的习惯吧
Od37v61n5s89gXx8
2024-10-05 19:42:14 +08:00
不是很懂,你如果填了假地址是收不到邮寄的验证码吗?
ijixiangus
2024-10-05 19:47:56 +08:00
跟我一起输入 99613 ,当一名不用交税的精神阿拉斯加人吧!
coolmint
2024-10-05 20:33:42 +08:00
可以 gpt 问一下网购使用 billing address 的缘由,我查了下基本追溯到上世纪末了。
icy37785
2024-10-05 20:35:34 +08:00
为什么要收验证码的手机号你可以随便填,不用收验证码的地址你必须填真的,然后得出一个国内隐私保护更好的结论。
est
2024-10-05 21:00:44 +08:00
这不是国外的习惯,这是美国的习惯。

美国立国的时候,每家每户就是独栋+方圆几公里的地主,然后 US Postal Service 体系又建立得又早又好,邮编基本都是按编号精确到户。

所以你可以认为美国一个地址 == 户籍 ,表示你是有身份有家底的人。投票选举,寄信用卡账单都靠地址。所以很多 homeless 经济上很难自立,办任何手续都依赖地址。
shinsekai
2024-10-05 21:16:50 +08:00
@est
@baobao1270
@SenLief
应该不止美国吧,日本有很多网络服务也依赖地址,还有 fastspring 这种全球的平台也需要地址
xylxAdai
2024-10-05 21:33:35 +08:00
这些 app 随便填地址,你在国内能填假的手机号?而且大部分国外 app 你地址都不需要填,填个邮箱就行,没被打过骚扰电话吗?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077756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