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ishy
332 天前
特地登录上来(平时我懒得登录)说说我这边真实情况。首先说一个自律的:幼儿甚至儿童期(小学三年级之前)如果真心愿意花心思在小孩身上的家长,一定要通过影响力输入规则和观点给小孩,比如告诉小孩,电子产品是工具,不是玩具,小视频是糟粕,(父母)瞧不起看小视频的人等。同时手把手引导小孩怎么把电子产品当作各种工具使用,而不是娱乐、聊天、小视频等。这个案例的主人公三岁开始拥有自己的 iPad 和 iPod touch 与 iPhone ,随后拥有自己的 Apple Watch ,Appletv (独用非公用),mbp 。初中一年级有一学期受到新同学影响出现偏差(老师鼓励同学间 qq 群形成各种社团,同学推荐小视频和垃圾游戏)出偏差的将近一学期,帮助小孩怎么正确与同学社交,同时大门背后贴一副手写毛笔字“少游戏,适当社交软件,禁止小视频”,游戏是家里 ps4 ,switch ,甚至偶尔电脑,但不许手机和平板;社交软件是每天一刻钟以内查看 qq 并记录或回应、处理 qq 里的事物(比如作业列表、任务列表、事务的流程处理等),至于小视频,完全毁三观(不毁的也成人化严重),而且会让小孩吃“垃圾快餐”不能沉下来阅读等,坚决不允许!目前为止,十年时间小朋友自己掌管所有属于自己的电子产品,除了初一一期出现两个月偏差,其他时候都正确使用了电子产品。就连 2 个月偏差,作为家长都一点都不着急,因为迟早会有这种情况的,总比高中遇到此情形要好,遇到后,家长细心、耐心、(爱心 )地帮小孩走出那种状况(那两个月月考总成绩平均每个月全校共 1000 多学生,每月下滑了 100 名左右)。这里隐含了一个前提:外松内紧,家长至少有一个是比较懂电子产品的各种操作的,可以根据“屏幕时间(密码保护但不设任何限制)”与电量、网络使用量等定期了解到小孩的电子产品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