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cksonC 怎么说呢,点到是挺多的,不知道从哪说起,想到哪说到哪吧:
首先你需要去增加自己的“见识”
“见识”是干啥的?是让你快速反应到当下是什么情况的,比如你幸运的刷到了一个视频讲过类似的场景,那么你当你遇到这个事情,第一时间也许能反应过来去思考是什么情况,而不是立马进入一种情绪当中
再说情绪这个事,当你“见识”多了,你会理解到,一个人被挑战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启动对抗情绪,但是当你知道这个知识的时候,下次再被挑战,你可能也会开始识别到自己出现情绪了,只要能识别,就能开始思考
当然也可能下次出现情况,还是上头干,但那其中的情况又有很多,比如你刚知道这个知识,对其应用不太熟练,还没有适应被挑战的状态,那么多来几次你就会慢慢适应了,就好比上台演讲一样,一开始战战兢兢,后来就放飞自我
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能识别了,但还是立马会被情绪压下去,那么你就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的机体出问题
我们现在在这交流的,不是大脑,是意识体,而包括大脑在内的整个身体,则是我们的集体,意识体由机体产生,意识体可以一定程度影响机体,而机体也可以影响意识的
而且又是那句话,如果你“见识”足够多,你就能知道,大脑是需要分出去“算力”去处理情绪的,过多的情绪,会导致大脑无暇去思考,举例就是有些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大脑直接宕机。。。
所以如果到了这一步,可以确认自己的情绪是不稳定,那么需要稳定下来,抓手就是机体了
机体是怎么影响到意识的呢?各种激素和刺激呀。。。
是不是办公环境太嘈杂了?是不是自己身体最近"上火"了?是不是自己缺乏睡眠了?等等等。。。。
扯了么多,这套思维的核心我觉得就是马斯克所提到的第一性原理,不断地去拆解拆解,找到一个小分支就去判断一下是不是有问题
但为什么很多人听了马斯克说第一性原理,也不知道怎么用呢
就是因为他们拆不了多深就停下了,在他们的认知里拆不下去了。。。
所以多看看各种有的没有东西,早晚能派上用场,比如: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甚至人工智能原理等等。。。
这帖子里各种老哥的实际体验反馈也是其中一种,但一个是表象,一个是原理,原理的问题是原理少了的时候往往解释不了表象,只有足够多的原理支起一张网的时候,才有一种似乎理解了各种东西的感觉
表象的问题则是在于:你很难确定自己的遭遇到你所学习的表象到底有多少重合度,可能会有各种偏差,最后变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