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好多对结婚和生娃的感悟帖,我的建议是要像学习开发一样系统学习一下,而不是开局就直接上生产环境,试错成本太高了。最近我在读一本育儿书,分享下笔记

243 天前
 sdwill

最近看完的书名是《边界感》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974277

上周分享了一些内容: https://v2ex.com/t/1104834?p=1

剩下的一部分,花一口气在这周读完了,这就是今年读的第一本书,完工!下面是部分摘抄:

蒙台梭利曾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父母看似好心的关心,其实是对孩子专注的破坏。当孩子进入到一个自我的状态时,无论是玩,还是看书,又或是发呆,父母一定要保持边界感,不中途插手。

孩子正在解题,父母一会儿进阿里收拾下衣服,一会儿扫扫地,一会儿给点零食,一会儿来看看进度。父母以为自己轻手轻脚没有打扰到孩子,其实从父母接近孩子的那一刻,孩子的思绪就已经断片了,原本半个小时就能做完的题,可能要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当父母经常打扰孩子的思考,打断孩子的想法时,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根本不重要,自己也不受尊重。比如,当父母要求孩子提建议时,孩子会一副没有兴趣的样子,因为经常性地被干扰,会让他们潜意识里觉得,无论自己思考得多全面,都会被觉得幼稚可笑。

发呆不等于停止思考,相反,发呆能让人进入深度思考,甚至会超越清醒时地专注力度。所以,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当遇到瓶颈之时,会尝试调整自己的状态,其中允许自己发呆也在其列。

给孩子定规则,是希望孩子能自发地约束自己,而不是受到惩罚。如果父母总是单方面给孩子定规则,不停地对孩子说,这该怎么做,那该怎么做,孩子只能站在一旁做个被动地接收者,心里面也只有满满地束缚感。

要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去认可并遵守规则,特别好的一个办法就是让孩子共同参与进来,一起制定规则。而且,让孩子参与的好处不仅限于提高孩子的规则意识,还能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以及执行规则过程中的守信程度,让孩子初时倾听、理解、接纳和责任,其对孩子的影响,已远超设定规则本身。

当父母告诉孩子,生活要处处守规矩,行走卧榻,言谈说笑,都要中规中矩,这样的培养方式不是不可以,但孩子也就变成了一个木讷死板、不知变通的人。被众多规矩束缚的人,遗憾地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活成了一个没有主见和看法,只能被动生活的人。

有些父母说,孩子的眼光终究差了些,孩子的建议太幼稚了等等。于是想也不想就直接否决了孩子,但这种推倒式的方式,不仅推翻了孩子的决定,还推掉了孩子该享有的决定权。久而久之,父母的权威成了压在孩子头顶的一座山,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是没有决定权的,有的只是服从而已。所以,当父母冷不防地再让孩子做决定时,孩子不是不知道,而是已经没有了做决定的能力。

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是有节奏的。从婴儿时期,到幼儿时期,再到少年时期,然后是青少年时期,接着是青年、中年、老年,这便是孩子成长的规律。父母需要了解并承认孩子的成长规律,因为承认才能接受面前的孩子还是个幼儿,才能制止拔苗助长的冲动。要知道,孩子的成长也是有阶段性的,总会在某个阶段里,孩子的某项能力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在修行中,父母遇见孩子的成长,也遇见了自己的另一面,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孩子,也同时完善自己。而我们在自己的父母眼里也还是个孩子,然后,我们也处在成长的节奏中,伴随自己的孩子,一路同行。

非常认可这书的观点。我阅读育儿的书,也是想知道在孩子不同的阶段,应该怎么样去引导互动,既能帮他养成好习惯,更好的去成长,同时也能更好的让他探索、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最终让他成为一个自信、自爱、独立的成年人。

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教育孩子,更多的讲的就是心理学的东西。怎么去观察人,理解行为背后的逻辑,如何处理情绪等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呵护他心灵、心智成长的过程。

另外,前几天在本站看到网友发了一段这样的感想:

我其实很讨厌把成绩和奖励挂钩,我不喜欢“因为你成绩好,所以你可以得到”这样的东西,我在很小的时候有时候就会想,爸爸妈妈是爱我还是爱我的成绩,有段时间很是抑郁。

一时间让我很是震撼。对于设定目标,达成奖励,是常规的教育手段。但是从没想过,奖励机制还有可能有这样的理解:表现乖父母才是爱我的,不乖父母就不爱我了。

孩子的教育需步步为营,徐徐图之啊。

312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阅读
30 条回复
GG668v26Fd55CP5W
243 天前
我猜当孩子推荐这些书给父母的时候,他们只会说:你管我啊
uqf0663
243 天前
纸上谈兵没有用。
WilliamColton
243 天前
@falcon05 #20 说到点子上了,只能发帖人去看,然后在自己育儿的过程中避免
SodaPopBoy
243 天前
在什么环境用什么教育
forisra
243 天前
鸡娃其实没啥用的,从人类整体角度最优的办法其实是第一个孩子如果比较聪明这对夫妻就应该多生几个。如果第一个小孩不太聪明就没必要生。原来的优生学观点是多生总能抽中奖,后来按照条件概率统计计算之后才得出了这个非常无奈的科学事实。
celisee
242 天前
没有孩子的时候看育儿书,就好像太监干那事。
sdwill
242 天前
@sakujo 我孩子明天开始上小学,到时候再领教一下辅导作业的难题


@F798 #16 是的,自己带孩子,也会刻意找补一下之前觉得不好的地方,尽量避免让他也有同样的感觉。


@airw 是啊,坦白说我成长经历过程中就有一些被压抑,父母太强势。好在大学后管得就不多了,自己开始看书,实践来弥补一下。教孩子这一块,管多还是管少,真的挺难拿捏的,慢慢摸索。


@falcon05 #21 哈哈哈,没毛病。读书这种事,也看缘分。状态不对的时候,碰上合适的书,那也看不进去。今年就希望自己能多保持状态,多看看书,分享一下笔记。
zloong
242 天前
我也看了几本育儿书,不过都是看了 10%内容就没看下去的动力,感觉育儿书大多讲的都是要顺着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实际上孩子闹起来根本就没有那个耐心。
sdwill
242 天前
@zloong 是的,要了解孩子。首先得自己要找回一些”童真“。而且孩子闹并不是刻意要惹家长生气,可能就是单纯得要求没有满足,情绪不知如何表达。

反正我孩子闹得时候,我就心里默念:他还是个孩子,控制不了自己。我是成年人了,我要控制自己。如果我也发脾气,岂不是跟他一样小孩子气了。哈哈哈。然后慢慢得问他:是不是不开心,是不是很生气?什么原因?

我孩子最近一次闹是买玩具,那我会用问题来分散他注意力:你想想看,你是现在用 20 块钱买个小车子,还是回去在手机上看看,20 块钱买 10 个小车子?如果买了小车子,能玩多久不再买新的?

有选择后他会认真去思考,如果答应了时间点,基本上还是会认真遵守。毕竟是他自己定的时间。如果没到时间,还是吵闹。那就只能好好的说,但是坚定的执行(那你哭一会儿哈,爸爸在旁边等你,等你的情绪小怪兽走了,我们再去玩)。切记大骂,给他否定这种正常的购买欲。

这是我的经验哈,仅供参考。
GiggleSmile
242 天前
教育孩子的最大痛点在于成年人无法代入小朋友的视角,不能做到感同身受。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0622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