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和我一样觉得走亲戚式拜年太耗精力?

228 天前
 qichunren
这些年我对传统拜年方式越来越困惑:明明春节假期只有七天,却要花四五天在不同亲戚家赶场。每家停留两小时,说重复的客套话,感觉身心俱疲。

我始终不明白:

为什么不能各家派代表,约个共同时间集体聚餐?

长辈们是否也疲惫于年复一年的迎来送往?

这种消耗式拜年,真的比深度团聚更有温度吗?

今年尝试和父母沟通调整形式,他们却说"会被说不懂礼数"。想问问大家:

你们当地有创新型的拜年方式吗?

年轻人如何平衡传统习俗与自我需求?

这种疲惫感是独属于我们这代,还是长辈们也有同感?

特别想知道:
如果改为"初一团拜+初三自由活动"的模式,真的会破坏年味吗?
697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生活
66 条回复
bigtear
227 天前
大年初一,聊聊年味淡化和小红书对账 https://v.douyin.com/ifVqgc8k/
SayHelloHi
227 天前
刚刚发完拜年微信~

感觉真没意思
ajyz
227 天前
我家 15 年前开始亲戚都凑一起吃年夜饭,酒店轮着请那种,所以过年期间除非小圈子活动(打牌之类的),其它就不挨家挨户走了,特殊情况例外,譬如长辈 70 后过寿之类。亲戚还是需要走动或联系的,不然很快就淡了,不过指望过年期间走动一两次维系,其实是累赘。
Donaldo
227 天前
如果你和亲戚关系不好,那肯定觉得耗费精力,但要是关系好,那自然没有这种想法。
hefish
227 天前
op 完全可以不拜年嘛。 也没人规定一定得去拜啊。
我是年前就拜完的。对 op 不作要求。
GG668v26Fd55CP5W
227 天前
不走亲戚,主要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一辈都不在了,亲戚间没有凝聚力。
fancy2020
227 天前
我一般用一天时间走亲戚,每家呆十几二十分钟就够了,每家两小时是说留在家里吃饭吗?
nightnotlate
227 天前
@fancy2020 你这专门是为了送红包的吧 只坐二十分钟就走吗?
nightnotlate
227 天前
过年不就是挨个到每家吃饭吗。
拎点东西,去做客,年轻人玩玩电脑,年纪大的做做饭聊聊天,吃完饭,打牌的打牌,出去玩的出去玩,一般花个大半天时间。
elone
227 天前
找一个家比较大的, 所有人都去那里聚.就不用再跑来跑去了.
qichunren
227 天前
@elone
@dji38838c 家族里的有些老人感觉比较作吧,没有凝聚力。大家都各忙各的。
Torpedo
227 天前
我家走亲戚去亲戚家的都还是比较熟,父母和他们有来往的。平常不来往的基本不会去拜年或者走亲戚
bitduke
227 天前
1.出於個體意識的覺醒,我覺得你說的對,也很有必要。2.現實中很難實現你的想法。舉例,很多公司上班摸魚可以,但居家辦公不可以。中國人很多時候就是在意這些“虛禮”,否則就被認為不懂“禮數”。
mekingname
227 天前
@qichunren 其实你已经知道你被什么裹挟了。你看你在 3 楼回复的内容『感觉家里老人会很失落』。你过年不回家,你害怕家里老人失落。父母过年不走亲戚,他们会觉得亲戚会很失落。在意家人的感受,就是裹挟你的东西。你大概率跟我一样是独生子女。在我们眼里,家人就是父母妻儿,其他人都是外人。而你的父母他们多半有很多兄弟姐妹,对他们来说这些兄弟姐妹都是家人。

如果你无法做到不在意你的父母,那么你的父母自然就很难做的不在意他们的兄弟姐妹。
wgsgyes
227 天前
早已改成微信视频拜年。关系不近的聊一两分钟,关系近的聊一二十分钟,丰俭由人。
pursuit
226 天前
年纪大了开始恋家
常年外地也见不到啥亲戚,我平常也不走动
过年的时候见见亲戚,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觉得热热闹闹的还挺好
当然主力操劳的还是爸妈,我就是一张嘴吃吃吃
sickoo
226 天前
有些亲戚家庭人很多,很热闹,都在讨论新年喜事,打趣 玩多久都不会腻
有的家庭,张口问户口,还需要好好努力,
wtdd
226 天前
能挨个见面拜年,说明家族稳定的穷,亲戚中越有钱的越不在乎这个,什么年不年的,带头就趁放假玩去了,拜无可拜
zhouyin
226 天前
@hunk
你自己没利用价值 别人凭什么帮你
就是价值交换 你拿什么跟人交换
levelworm
226 天前
就是维持下关系,懒得去就不去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0822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