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刚才高速行车龟速的帖子之后,感觉大家的驾驶习惯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235 天前
 ppking

我的驾驶原则就一个,就是远离车流,不扎堆。

如果,我旁边没什么车,限速 120 ,就在中间车道 115 巡航,这个车速老司机会快速超过我,龟速车会在我后面追不上,来保证我远离车流。

如果我追上了前车,或者有扎堆,就在后面观察有没有机会快速超过他们,如果有机会,就提速到 120 以上,左侧快速超过去,超完就会右车道。

我做的所有操作,就是为了一个目的,不扎堆,远离大货车。我觉得正常开车的话,除非倒霉,刹车坏了,或者遇到道路塌方,更大概率出事故的原因是旁边有个傻 x 。

另外,我不走最左侧车道的原因就一个,就是我爸告诉我如果对向车道出事故,很有可能会冲出隔离带到你这边来,走最左侧容易躲闪不及。

151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汽车
31 条回复
ppking
235 天前
所以,理论上来讲,三车道走中间车道,躲闪空间是最大,也是最安全的,最右侧车道有大货车也是需要远离的。
liyer
235 天前
最右侧有一条空闲的应急车道,你说哪个躲闪空间大
tongjiann
235 天前
我高速也习惯走中间车道,120-125 的速度巡航,前方有慢速车就看左边和右边哪边适合超车就超过去再变回中间车道。
ppking
235 天前
@liyer 两车道的时候可以走,但是要考虑被大货车刹不住挤扁的风险,所以,最右侧让给大货车吧还是。
ppking
235 天前
@tongjiann 没错,不过你这个车速很容易追上前面的扎堆车,我还是喜欢在 115 左右的样子,来拉长我在高速独处的时间,哈哈哈
mnu2011
235 天前
确实,我开车也是远离车流,不扎堆,不长时间占左道,基本上就这几点,为了这几点,哪怕超车时瞬时车速 140,150 。
cmdOptionKana
235 天前
争论的重点是:该不该骂龟速车,怎样才是龟速,能否长期占用左车道。

你说的这些其他问题,争议不是很大。
ppking
235 天前
@mnu2011 没错,我电车超车的时候,一脚电就能拉到 140 ,我媳妇会比较紧张,我一般会跟她说实际上扎堆才是更不安全的行为,适当超速远离才比较安全。
wxw752
235 天前
我觉得龟速车也不是没有用,在车流中钻来钻去的乐趣很高啊。遇到并排不让路的用远光晃他,也是驾驶乐趣之一
ppking
235 天前
@cmdOptionKana 我不理解为啥他们会认为在左侧不变道一直开就是安全的,我爸跑大车的老司机,他在路上见过的事故太多了,实际上左侧躲闪空间小,对向车道还有可能会失控飞过来乱七八糟的东西,最左侧车道应该属于不是很安全的车道,超车的时候跑一下就行了。
ppking
235 天前
@cmdOptionKana 说实话,我见过的大部分高速的隔离带,都拦不住什么东西的
ppking
235 天前
@wxw752 那是你没有遇到过,龟速,旁边也有个车离的比较近,然后当你准备提速超车变道的时候,它来一脚急刹,哈哈哈。
jydeng
235 天前
别扎堆大概率没事,除非车坏了或者路坏了。
开中间车道也不容易扎胎,雨天积水也浅。
ppking
235 天前
@jydeng 对头,左侧空出来,给大家超车,通行效率也高。本来中间就有车在合理车速区间巡航,有的人快一点想超过去,左侧又被占了,贼离谱。不超车吧,又容易造成扎堆,扎堆才是出事故的源头。
cmdOptionKana
235 天前
@ppking 你说的这些,虽然有少数不同意见,但争议不是很大。最近讨论的,是龟速、占左车道等问题,这才争议大,所以引起很多讨论。
qq1147
235 天前
正确的,我深信的道理也是:如果车道上只有你一辆车,你就是最安全的,那些说旁边有应急车道的人,如果整个道理上只有你一辆车,所有车道都是你的应急车道
daiisdai
235 天前
还是垃圾司机太多了,长时间占用左侧车道直接开罚,他们就老实了
minami
235 天前
什么龟不龟的,别人如果在法律规定限速范围内开,你有啥理由指责。如果不在范围内,那更没有理由了,都违法了,交警处理呗
kulous
235 天前
我也讨厌扎堆,车少就尽量在中间道,空间大必然最好。但我老婆就不是,很喜欢在左道,但她不慢。
ivvei
235 天前
中间道和右道大车多啊。一路上增加不少变道超车动作。而左道基本没大车。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09316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