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情说 3 遍
第一遍:在进入正文之前,我先说一下发表该文目的
第二遍:在进入正文之前,我先说一下发表该文目的
第三遍:在进入正文之前,我先说一下发表该文目的
文章 3600 字,速读只需 9 分钟,接下来进入正文
永远记得第一次被 ChatGPT 震撼的时刻,在 2023 年 2 月 3 日的下午,同事在群里发布了一张 SQL 查询的问答截图,我认真看了回复,觉得答复者水平挺高的,但被告知这是 ChatGPT 给出的答案时,自己的脑海中不禁嗡地一声,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自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涌现出令人震撼的 AI 技术,例如文生图的 Midjourney ,可以语音交互的 4o ,可以文生视频的可灵等等,那段时间,自己的内心极为复杂,一方面被各种 AI 应用深深震撼着,充满兴奋,仿佛看到了新世界的一角,极度耀眼!另一方面,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 AI 一时难以适从,不知所措。总之这两种情绪不断涌现,反复交织,最终都化为了深深的焦虑:AI 时代,我会被淘汰吗?我长期以来的很多坚持还有意义吗?
最近,随着 DeepSeek 的火热,我的焦虑却已经消散,因为经过 1 年多的思考,我渐渐理清了几件事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论 AI 的智慧水平还是机器的灵活程度,都会无限逼近人类,甚至反超,最终把人类远远地甩开。接下来的讨论仍然以 AI 尚未全面超越人类为前提,原因有两点
第一:机器完全超越人类的时间点不可预测,至少未来五到十年内很难实现,而对于个体而言,五年后的生活太过遥远,讨论起来没有太多意义。
第二:如果机器完全超越了人类,现有的社会规则与结构大概率会被颠覆,而我无法脱离现有的社会规则去思考未来的事情。
下面我来分享自己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与批判。
起初,标题中的这句话并不能减少我的焦虑,正如「坚持就是胜利」「知识改变命运」「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等道理一样,它们只给出了结论,却没有阐述具体原因或适用场景,所以说服力有限。为此,我想给标题的内容,添上一个令人信服的注解!
在 AI 完全超越人类之前,它依然在人类的掌控之中,这也意味着 AI 只是一个满足需求的工具,而工具无法决定自己的使用方式,更无法为结果负责,所以,在 AI 时代,人的作用依然无可替代!以 AI 翻译为例,我们在浏览网页,翻阅书籍与论文的时候,可能会直接采纳 AI 给出的译文,但在回复邮件或编写论文的时候,我们敢完全依赖 AI 的翻译结果吗?哪怕 AI 翻译得再准确,最后依然需要人来把关,因为一旦出错,担责的是我们自己,而非 AI 。
人的竞争力与其创造的价值密切相关,在规定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越多,其竞争力就越大,而 AI 是提升效率的重要工具!就像战争中枪炮与刀剑的区别,初期枪炮威力可能并不比刀剑更强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会越来越大!不仅仅是 AI ,历次的工业革命所带来新技术,都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相较于停留在过去的人,掌握新技术的人往往会呈现碾压之势!
第 2 部分提到,AI 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工具,人的需求越多,所需要的岗位就越多,需求的源头来自于人们的欲望,而人的欲望恰恰是没有尽头的!
对于同一个需求,人们总会追求更好的实现方式,以运输为例,最初人们只能手抬肩扛,后来使用牛马驮运,再后来发明了汽车、火车跟飞机,虽然交通工具一直在升级,但是运输的需求从未消失,未来人们会继续追求速度更快、运力更大、安全度更高、成本更低的交通方式。在新旧技术迭代的过程中,旧的岗位会被新的岗位替代,例如马车夫变成了司机,如果未来实现了无人驾驶,司机可能被无人汽车操作员取代。
当一个基本需求被满足后,人们总会激发更细粒度的个性化需求,以饮食为例,最初人们的目标仅仅是吃饱,到后来要求干净卫生,再到今天追求的营养健康,每当上一层级的需求被满足后,人们总会释放出更高阶、更细致的需求。而每个需求背后,都会催生出很多个岗位,甚至一个行业,例如人们对味道的要求催生出了味精等调料行业,人们对食物新鲜健康的要求催生了冷链和保鲜等行业。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能从中受益,进而扩大了每种需求的受众群体,以摄影为例,在相机发明前,只有贵族和富商等少数群体能通过画面记录生活,而相机的发明使得这一服务进入了普通人的世界。近些年,随着手机的普及,每个人都能轻松记录自己的生活。但是画师、摄影师的数量反而因为相机和手机的普及而增加了,因为人人都体会到了记录生活的乐趣,进而扩大了高阶记录的人群基数,从而需要更多的画师与摄影师。
所以在 AI 时代,随着人们释放出更多的需求,岗位只会越来越多,而不是减少!
虽然在 AI 时代,工作岗位会增多,但新岗位的产生速度与旧岗位的淘汰速度并不一致,令人恐惧的是,许多旧行业的淘汰在时代的大浪面前发不出一丝声响,比如大家多久没看过报纸了?又有多久没买过碟片了?之前看似牢不可破的行业,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减少了,甚至消失了,所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会不打。
在第 2 部分着重强调了 AI 的工具属性,我们作为 AI 的使用者,要尽量避免成为只会执行命令的工具人!所谓工具人,就是上级说啥就是啥,自己只管无脑冲,方案、方法、路径都依赖别人,而自己的优势仅仅是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高效处理重复性的工作,例如修图、数据获取、会议整理等,而这些看似专业的技能壁垒,在 AI 面前会逐步瓦解,渐渐消失。
如何避免成为工具人?这里提供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多想想自己在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真的重要吗?优先级真的高吗?当下的方法是最优路径吗?
诚然,在未来的几年,我们的工作大概率仍是以执行为主,但是脑子需要先迈出一步,不然当所有软件都能低门槛甚至自动化操作的时候,我们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在未来几年,我们每人都会配备几个 AI 助理,小到生活的日程安排,大到复杂的任务处理,这些助理都会帮我们完成,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让这些助理干什么,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类似于现在的公司管理,有些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而有些则每况愈下。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真的是公司员工的能力差异导致的吗?未必,关键在于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做事效率,而这跟公司老板的决策与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未来 AI 助理做的事情,也决定了我们自己的竞争力!
好老板的必要素质有很多,但下面三点必不可少
找对方向,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所谓的商业,就是别人为你的产品或服务买单,但前提是你的服务或产品能解决别人的问题!如何发现用户的痛点,最好的方式就是深耕一个行业,并从中寻找突破点,详情请参考:
清晰地表达需求,你需要跟团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目标与预期,以 DeepSeek 为例,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沟通内容,得到的回复会大相径庭,例如,在 DeepSeek 中输入下面两段提示词,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回复,所以如何高效地跟 AI 沟通,也是当下的必修课!
我想学习心理学,给我点建议
我是一名心理学爱好者,目前是小白状态,想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目标是做一名心理咨询师,你需要帮我罗列详细的学习计划与执行路径
有效地评估结果,当别人将成果摆在你的面前,如何判断好坏?如果没有鉴别能力,哪怕遍地黄金,你也会视而不见。以互联网信息为例,网上充斥着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英伟达的股票价值评估,2023 年就有很多看涨的预测报道,你捕捉到了这些比黄金还有价值的信息了吗?亦或在「胡鑫宇」「胖猫」等网络事件中,你被谣言蛊惑了吗?
越是在信息繁杂的时代,越得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无论是结果评估,还是信息甄取,都是如此!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是提高辨别能力的重要途径!
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快速且持续地学习,这里也顺便回答一个让很多人困惑的问题:像外语、文学、绘画等这类极易被 AI 替代的技能,还有没有学习的必要?
我给出的答案是:如果你想在相关的领域发展,依然有深入学习它们的必要。如果不去学习,我们根本无法评估 AI 的产出结果,更没办法为之负责!
然而,生产者与评判者的学习方向有很大的区别,以绘画为例,画家要精通颜料的特性与笔触的控制,而艺术评论家则着力于符号的解读与时代精神的分析,生产者需要的知识更加的纵深垂直,而鉴赏者知识则需要更加的全面发散,并且带有很强的批评性!可能现阶段我们的主要角色依然是生产者,但是要做好当评判者的准备。
在 AI 时代,学习成本会变得非常低,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获取某个行业的知识脉络,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定制高效可行的学习路径,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之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在面临 AI 冲击的那段时间,自己的焦虑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担心自己会被淘汰,另一方面还担心自己赶不上 AI 这波浪潮,毕竟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而如今 AI 的这股风已经开始吹了,而我的抓手在哪里呢?
后来,我渐渐想明白了,能够在时代风口被吹起来的,并不是那些毫无准备的猪,而是在那些善于发现行业问题,深知用户痛点的人!所谓抓住时代机遇,无非是社会的发展,给予了他们更好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工具,如果只是疲于追逐各种风口,而忽略了自身的提升,那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