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4 年前,当我发现 Redis5 中增加了 Stream 类型后我就觉得它的这些特性完全可以实现一个完整的 MQ 中间件功能,当时我还在交控工作,当时的项目刚好涉及到大量数据入库的一个需求,当时这个项目不算很大,所以我就想把这个新的技术引入到项目中,实现一个轻量级的基于 Redis 的消息队列。
最终基本上实现了这个功能,当时也做了一个基于 SpringBoot 的 Demo ,后来又改了一版基于 Jedis 版本的,因为可以自己定义和操作多线程,更加灵活自由的实现一些细节。
最近提离职后正在交接期,自己的时间比较多,又翻出这个早起的 Demo ,想改造一下,用到我的心情记录员项目中,如果精力和时间有的话我更想将它完善为一个完整的、可复用的项目。
心情记录员小程序为什么要用到这个?以及为什么不用其他成熟的 RabbitMQ ,首先不用其他成熟的原因是我不想搞太多中间件,一个项目中 Redis 安装是大多数情况,因此我想在保持单体应用的基础上实现一个 MQ ,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折腾,这也是我本人的一个“缺点”,什么都喜欢自己折腾一下,验证可行性。接下来说说应用场景吧,心情记录员这款小程序目前调用的 AI 是 Kimi 的平台,目前因为是前期,因此是免费版本,并发数限制到了 1 ,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如果同时有两个或者多个(意淫一下,哈哈哈)同时点了记录的时候,这时候有一个肯定会报错,这时候就可以用到消息队列了,将请求的数据先放入队列,等前一个 AI 生成结束后再次调用,就这?……,一个队列不就搞定了吗?当然还有场景了,那就是目前 AI 生成我采用的是 Stream 流式返回,而我是在点击记录后就开始生成,点击记录后会跳转到结果页面,为了使用户跳过去立马就感觉到在生成,因此我就将调用 AI 接口的动作提前到跳转页面前点击记录按钮后,然后给一定到 Loading 延迟在跳转,跳转到结果页后建立 WebSocket 连接,根据 openId 标识接收消息,这时候这个消息其实已经在上一步中在生成了,这里就可以用到消息队列了,根据对应的 openId 到消息队列中取内容,服务端的 WebSocket 只需要根据标识从消息队列中缓存的生成结果进行返回即可,提升了响应速度。
大概流程就像下图这样:
4 年前这个项目的库和博客:
Gitee-redismq (原谅我以前使用 Gitee 的行为,哈哈哈)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