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铜陵小米 SU7 事故] 以人为本,如何避免此类事故才是最重要的

176 天前
 BigTomato

看到论坛许多讨论,觉得有些帖子因为自身的立场漠视了一个最关键的点--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如何避免此类事故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其他的技术,如果不以人为本,那么是不能长久的。

长久以来,我个人对智能驾驶的种种宣传都是持保留态度,技术确实是进步了,但技术进步是否达到了许多厂商宣传的结果呢?我认为不是的。

这其中虚假宣传的行为极为恶劣,在智能驾驶相关技术水平尚未成熟到 L3 等级的情况下许多厂商多次自吹自擂其智驾水平达到 L3 甚至达到 L4 ,这对不了解相关知识的消费者产生了误导。即使是 L3 ,车辆的最终责任人仍然是驾驶人,大家千万不要相信厂家因为自身利益的宣传。

就事论事,这件事故目前的信息还是不全的,本着谨慎的态度,现在尚不能对最终责任及划分下论断,但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关注的:

  1. 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道路施工是否合法合规?(其实我看一直没人讨论“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这一行为是否合法合规,我从未在高速上看到这种施工情况)
  2. NOA 提示驾驶人需要接管的时机是否足够一般驾驶人全力刹车的情况下车速降低至安全范围?
  3. 网传的车门打不开是否属实,若属实那么车门打不开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4. 车端 Ecall 是否在呼叫驾驶人无应答的情况下才联系了车辆所有人?驾驶人无应答是什么导致的?
  5. 120 到达现场时车辆状态究竟如何?

不能因为对一个品牌的好恶就漠视 3 位失去生命的人类,不能因为新能源的蓬勃发展陷入宏大叙事而视人命如草芥,不能因为一般驾驶人对智驾的认知而求全责备。

如果不以人为本,那么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

226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电动汽车
28 条回复
zealotxxxx
175 天前
至少目前看到的信息来说,我自己主观看法(套盾):
1. 主要原因: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注意到减速标识牌(据说限速 60 还是 40 ,b 站有视频),并且在减速桩桶提示未进行减速是主要原因(有点脑子都知道该减速了,而不是 117 )
2. 次要原因:驾驶员最后一刻不打方向盘也有很大几率减速活下来。
3. 其他原因:小米 NOA 对与减速带和限速的识别逻辑不太行,正常遇到桩桶就该自动减速
4. 其他内容:压热度这事儿,我只能说,难评。做的过于难看了


-----
5. 关于车门打不开问题,是否属实还没看到相关证据
zealotxxxx
175 天前
L2 就是辅助,自己的命自己负责,而不是说死了之后墓碑写个对方全责。
phreej2voo
175 天前
@ferock 这世道机器也不靠谱
yoyolichen
175 天前
讲真,现在无脑相信智驾的人跟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有和区别,虽不理解但表尊重。也许过个十年后智驾真的成熟了,这些牺牲的小白鼠们功不可没
piaooo
175 天前
事实上智能驾驶比人类驾驶事故率比低。你不能只在出事的时候才说智能驾驶不好。
zuosiruan
175 天前
@digd 正常,早已习惯
z7356995
175 天前
大家上过高速的都知道,遇到道路维修会提前放置很多塑料路桩,让车辆减速,其实这个时候智驾应该自动降速到 60 公里到 40 公里了,智驾的预案里没有高速维持的预案,保持高速运行,才是这个事故的主因
yaleyu
175 天前
就算是坐专业司机开的大巴还有事故的可能,为啥就不能自己开一定要让明显不可能有人聪明的系统来开车呢,还是高速上。出事故了就甩锅厂商,不管哪个厂商都没说过不用司机啊。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2263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