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athrum
150 天前
从 07 年用电脑开始, 我就用的是 Windows, 但是说白了在上班之前, 电脑对我来说就是游戏机, 除了写作业和论文什么的没有任何其他必须要用电脑的地方, 那时候的我也不研究什么操作系统, 也不折腾啥的.
从 15 年开始断断续续用 Linux, 契机很简单, 因为当时买的电脑不带 Windows 系统, 然后当时开始有用正版的意识, 不想用盗版的 Windows, 但是它又太贵了不想付费.
最开始用的是 deepin, 因为从 windows 切换过去几乎没有任何门槛, 但是当时的 deepin 有不少 bug, 偶尔会 CPU 拉满, 加上后来入职的一家操作系统厂商, 就换到了 Fedora.
Fedora 我从 17 年一直用到 23 年, 因为公司的关系, 我从来没用过 office 三件套, 一直都是 Google 套件, 而且我也几乎不做 slides 和 sheet, 只会在开会的时候填填 doc, 用的最多的就是邮箱和日历, 说白了和操作系统没有任何关系, 用浏览器就能弄.
中间尝试过几个月的 Mac, 不过那时候还是 intel 的, ARM 的我没用过.说实话当时觉得 Mac 的屏幕是很让我惊艳的, 色彩什么的比我当时的工作本 ThinkPad x1c 顺眼多了. 不过因为工作的原因, mac 很多同名命令都是 bsd 风格的, 我来回切换感觉很不习惯, 而且当时的 Mac 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稳定, 卡死的频率不比 windows 低, 而且价格相对高昂, 外设的插口也很少, 必须一直用扩展坞, 我觉得太麻烦了, 而且没有明显优势, 就放弃了. Mac 的续航确实比我的其他笔记本要强上特别多, 但是我没有移动办公的需求, 所以续航对我来说也不是很重要.
同一时间段, 我还有一台台式机, 一开始装的 Windows, 只用来打游戏, 开机就是 Steam, 基本其他软件都不带开的.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不怎么玩游戏了, 再加上即便想玩, lutris 基本也能解决, 就在 22 年把它重装成了 Arch Linux, 22 年到 23 年我主要还是用 Fedora, 因为 Arch 装来的本意就是玩玩的.
23 年以后, 也许是 Fedora 稳定了太久了, 我开始想折腾点新鲜的玩意, 就把 Arch Linux 弄了弄尝试主力使用. 说实在的, 这操作系统可定制性太强了, 虽然有 kde, gnome 这样开箱即用的桌面环境, 但是我在 Fedora 上已经用腻了, 想体验点新鲜的, 就开始尝试 Hyprland.
然而 wayland 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我的 PC 没有集显, NVIDIA 的显卡偶尔会因为系统休眠唤醒不了陷入无限重启, 然后就需要断电, 插拔下内存, 触发硬件变化重新进 BIOS. 我现在又换成了 niri, 从我的日常体验来讲, 这个新的 wm 局限性更多, 甚至很多软件变得不可用了. 不过因为我的工作几乎只需要浏览器, git 和代码编辑器, 只要系统不崩溃就没问题.
---
写了这么多, 回到主题, 其实我选择操作系统时, 无非就是这么几点:
1. 最好支持我手头已有的硬件
- MacOS 几乎只支持 MacBook, 而且它很贵, 外接显示器和网线都需要扩展坞.
- Windows 完全符合预期! 可以安装在我的任何一台电脑上, 而且我在之前买的笔记本上登录了我的微软账户后, 我发现它可以跟我的账户迁移, 不用重新买授权, 体验还不错.
- Fedora, Arch - 除了 N 卡以外, 没有任何问题.
2. 不影响工作
- 我用过的任何一个操作系统都满足这条需求!
- 不过我习惯在自己电脑上编译一些软件, 这一点上看我的 Fedora, Arch 略胜一筹.
3. 有一定的娱乐能力
- Windows 对我来说是完美的游戏机
- Mac 硬盘太贵了, 而且我不清楚它的显卡性能和游戏兼容性, 只知道风评不好
- Linux 用 lutris 可以凑合, steam 上的大部分游戏也都正常体验
4. 系统本身的可玩性
- Mac 我用的时间太短了, 而且因为当时体验用的是 256G 的硬盘, 编译一些软件感觉就要满了, 没有深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