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看了下龟男的定义以及结合过往经历和思考有一些看法,从几个方面说吧,比较有经验也有些相关经历也知道一些想法。
1.因为网络的发达,社会会出现更多标签让人忽略思考。 因为自媒体的出现 **网红** 想象越来越离谱,拍照有 **网红打卡地**,吃饭有 **网红餐厅**,甚至 **网红酒店**、 **网红酒吧**。所以人们下意识或潜意识层会自动将一些特征都会往一些东西上靠以达到精致的“网红”标准。这其实与大脑的具体化原理、补充原理、主观原理相关。所以人们开始忙着贴标签而忽略了解成因以至于看到现象直接想到类似标签直接产生反感。
2.男女对立各种对立在短视频时代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商业需要活跃用户不断参与。我也曾一度对异性失去好感。正是因为短视频经常有不断对立,我们常规思维就会变成 男 女 男 女这样的。很多人说《乌合之众》是充满偏见的,但客观上群众在一起就是受情绪影响的,这个群体的好坏其实看某一个时期带头的那些人。而对立才会有流量,极端的言论更容易让人疯狂,然后点赞评论完播进而继续推流。相反中性化建议这个博主前半段符合我价值观后半段反向对比我不爱看,所以点赞可能会取消没有完播率,因为正反对比评论区争吵也不会像极端言论里那样激烈。所以各种对立是短视频帝国不可缺少的致富秘笈。
3.我们太过于关注他人的私生活了。无论是虚假的还是真实的,人们似乎很喜欢吃这种瓜。我其实一直思维习惯是:我喜欢这个人的歌那我就听这个人的歌,我喜欢这个人在这个剧中表现我就看这个人演的剧,从不会把这些东西上升到喜欢这个人。所以我不太受明星网红效应的影响,我个人觉得我们要把喜欢的东西分开,不要把他上升到这个人身上,也就不会受他人私生活以及价值观的影响了。
3.爱这种事,各凭良心。我经历过很多次失败,也有被主动追求过两次,也有很快就在一起的经历,也有追过女主播的经历
其实我只有一个前女友
。爱其实是一个人一生的课题。每个阶段的爱意不同,每个人爱的成因爱的投射也因为经历不同。比如说说 **龟男** 可能形成的原因。最大可能占比其实就是 **缺爱**。我曾经有个阶段就是把人当救命稻草,我父亲灌输给我的爱的概念就是付出不求回报,他们那代人也确实就是这样,所以就形成了父母那种牺牲式的 **爱**,觉得自己受苦吃苦没什么。但这种随着时间改变社会的人群也不断发展,有人就会利用这个漏洞去捞钱。所以一个牺牲付出遇见索取就造成了龟男的出现。其实更需要批判的是目的不纯没有良心的人。现在这种环境其实更适合阿德勒的课题分离+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以及对不可控的事物坦然接受的态度。
最近我最近遇见一个很好的爱人,也祝愿大家能找到一个**有良心**知你冷暖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