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lonjaslon02
149 天前
良心回答:去根据心理类、政治经济类的书单看,而且是跟着经典书单看。挑容易印证和实践的。
从爱好入手,慢慢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就行。
系统性输出往往能起到人生指南的效果。
---
考虑到人生的可能性会覆盖方方面面,所谓的 “人生” 就必然覆盖多数群众的方方面面。说是 “指南”,那必须有鲜明的行文态度。
大家肯定有自己的三观和立场,哪怕是模糊不定的,也免不了会有好恶偏向,加上自己的 “身边人经验”,那这 “人生指南” 的条件会有无穷多。
op 的核心述求是 突破信息茧房 + 人生指南类。
那 “身边人经验” 有没有突破口?自己的好恶偏向有没有突破口?模糊不定的三观和立场是不是突破口?
都人生指南了,谁定的人生?真以为你在看的人生指南真的对你有所指南?
估计有的人是:更进一步,这人生指南最好能指向成功,最好还得快速成功。
这个需求,目前无解。退一步,看看正在通向成功的?
那道理数不胜数,比如:允许一切、敢于当韭菜、臣服于自己的选择、好奇驱动、坦诚、不要努力、承认 “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 ...
这里面还包括一些辩证思想嘞,比如 “先做后想,做了再说”。
对事情的敬畏之心的争论,乐观者认为敬畏无用,悲观者认为敬畏能救命;
先做事?有人愿意承担责任,有人却没有承担的资本;
好事先办?好心也总能坏事,团队里就怕蠢人灵机一动。
跟人生指南强相关的,历史类、政治类、宗教类、心理类、哲学类 ... 咱甭管什么知识载体,你就泡着。
你瞧瞧,一星期、一个月、一年的接触量,能超过青年时期的伟人吗?
讲到这里,问题来到了更深处,有了人生指南后,所求为何?成为现实中的 “天兵天将”?
开放问题,立场不同、答案不同,淡泊明志者会选择 “至虚极,殁身不殆”,于是持续投入到思想更新上;自我奉献者会持续探索各种解决方案并努力前行。
于是我们就讨论到了最深一层,发愿、明志、拥有热忱、坚定信仰 ...,可惜我对这个层次的认知连半瓶水都没有,自然也就无法 “晃荡” 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