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制作一款理想中的笔记软件

151 天前
 blushyes

起因

在试过了市面上大多数的笔记软件之后,我们发现仍然找不到一款足够满意的笔记软件,尽管笔记软件的产品已经很多,但基本都有着不同方面的问题。

例如以下方面:

Notion

本质问题

原来的 notion 是一个非常擅于记笔记的载体,( 20 年左右),但随着后续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冗余,越来越复杂,新用户上手难度越来越大,用不明白

服务器问题

OB

本质问题

ob 按照道理来说可以实现任何一款笔记软件的功能,依靠它强大的插件系统,但是去经营维护插件系统,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甚至有些时候从记笔记变成给 ob 安装各种各样的插件,甚至有些比较复杂

第二个问题就是虽然说依靠插件能够实现任何功能,但是并没有保障去保护插件开发者会持续维护这款插件,ob 的升级很有可能导致插件不可用。而可能有些付费插件是可用的,但这导致了好用的插件需要付费,反而价格更昂贵

Chronnote 的优势

本地优先,用户可选云同步

Chronnote 的数据资料完全存在于本地,按照用户的需求随时备份,并且导出,笔记的安全性很高

简洁优雅,美学盛宴

Chronnote 不只是一款简单的笔记软件,我们致力于将其打造得像一款艺术品一样,让记笔记的体验是一种享受。

all in one

大部分 all in one 的笔记软件都会变得臃肿,但我们会将 chronnote 打造的可配置,让不同用户的群体搭配出专属于自己的 chronnote:

强大的分屏系统

Chronnote 有着强大的分屏系统,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类型的文档之间的分屏,可以相互联动,例如:

星流组件

星流组件即无限画板,通过对于笔记块与白板绘图的组合,让用户可以自由发挥创意,目前这个功能在重构中。

其他方面

还有很多愿景例如:

我们的初心和愿景

打造一款既可称为笔记 app ,也可以称为知识库的软件。随着 AI 的发展,我们应该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去更快更好的掌握或者入门学科,让人们拥有了成为超级个体的潜质。而 Chronnote 就是希望成为这样的一款工具,借助 AI 让效率飞起来。

截图展示

下载地址:Chronnote 官网

6658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创造
80 条回复
xunqin
149 天前
@SGL 解决不了问题,把问题砍掉 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目前的画布都是很贵的,而且也很不好用

有人推荐这个 https://www.constella.app/
sunxfancy
149 天前
@blushyes 说实话我是不认同 AI + 笔记这个构想的,Notion 也有 AI 笔记功能,我几乎从来没有用过,这也是我认为 Notion 发展的一大错误方向。我的理由是,如果我知道我要写什么,我就写下来了,我正是不知道我要写什么,才需要一边想一边写下来。如果 AI 替我写,那就不再是我的笔记,而是 AI 写的内容(相当于别人的笔记)。
既然想要 AI 生产内容,那你觉得笔记软件能竞争过 ChatGPT ,DeepSeek 等专业平台吗?所以我觉得 AI 生成笔记这个点从一开始就是矛盾的。我更习惯的工作流是 AI 可能写出来了很多内容,然后我再整理成我自己喜欢的方式,并用我自己易于理解的方式描述出来。
至于思维导图,说实话我都觉得十分不实用,我认为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个伪需求,更多是很多自媒体用于宣传的工具,而实际价值极低。原因是,思维导图本来就是一个树状结构而已,完全可以用目录列表等方式替代,没有多少差异。而普通的列表的文本你还可以在旁边备注更多信息,添加链接到对应段落等。
至于 AI 修改节点,说实话我认为很可能也是一个伪需求。笔记跟代码最大的区别就是,整理笔记不是一个修改起来很复杂的过程,我用鼠标拖拉修改的过程,可能和我的思考速度是一致的,有跟 AI 打字描述的时间,我很可能已经改完了。而且我很不喜欢别人修改我的笔记,毕竟这是一个私人阅读的东西,如果 AI 帮我把笔记改了、调整了位置,我可能更加不习惯。综上,我认为 AI 并不太能优化笔记的体验,或者说,需要更深入地思考 AI 可能用哪些方式帮助我们写笔记的体验,(自动修正、补全可能稍微有点价值)。
另外一个方向是 AI 知识库,很多人都在开发,但说实话现在技术还是主要瓶颈。但如果选这个方向,也许你需要做的应该是 AI 模型的整合、RAG 、memory 组件等,而不是打磨笔记软件,毕竟这个方向下,只要做出来 AI 的工具链,和任何一个开源笔记软件整合,就可以实现了。
blushyes
149 天前
@LiuJiang
可配置化这里,我们其实想的是,会提供一些预设,在第一次进入的时候询问,例如“轻度 markdown 使用者”,“PDF 文献阅读者”等等,然后也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用户配置好,也可以让 AI 帮助用户配置。
配置的过程不是用户从 0 到 1 的过程,而是用户喜欢什么样,我们直接给他,至于如果他喜欢折腾,想要 diy ,也可以选择自己更改,或者让 AI 更改。
ban 用户资料这点,我前几天还被直接封号过,当时提醒都没一个,直接跟我说我账号没了,后面联系客服才要回来,理由是我 database 数据量太大了......
网络问题,虽然不是 notion 问题,但是只要是在国内,就必然会有这个问题,会用梯子的还是少数人。
用户调研有做过,有的想要星流,有的想要手机端,有的想要思维导图,有的因为喜欢简洁的界面选择入坑。
blushyes
149 天前
@chaylun
如果后续采用完全付费制,那肯定会提供试用期限,可能看到的不是一个 login ,而是一个 start trial 。
然后我们其实调研了很多市面上的比较新的笔记,包括这篇帖子里面提到的大部分,其实很多都是在一开始就要求登录的。
blushyes
149 天前
@sunxfancy
再次感谢宝贵的建议。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看法是:

AI 与笔记结合的价值在于能省去自己书写的过程,我举个例子,我上面写了一堆东西,后面想给上面做个总结,或者写一段跟上面的文本相关的东西,我可能自己写确实会写,但是我懒,我只想让 AI 帮我写个大概,然后自己看着改改就好了,这是在写作上的提速,在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会变得不能静下心来慢慢地写笔记。

再拿我自己举例子,我自己写笔记的话,属于是那种,想写,但是不想打字,所以我的笔记,一般都是直接 copy AI 的一些优质问答( AI 的回答真的很详细,特别对于某个知识点来说,我只要知道我之前问了什么,然后再看看 AI 的回答,基本就又能掌握知识点,而如果在我们笔记里面跟 AI 对话,然后它能自己帮你创建这样的小 snippet ,那何必自己记呢?笔记本质上还是人类的第二大脑,只是存储知识的地方,但是这个不一定需要人类自己来写),然后有必要的时候简单更改一些,或者就直接就是 links (我在 notion 有个页面,第一句话就是“Links is best note”)

然后正如你所说,“AI 可能写出来了很多内容,然后我再整理成我自己喜欢的方式,并用我自己易于理解的方式描述出来”,其实还是希望 AI 能够帮助减少到一些书写的功能,自己只做最后整理、审核,而如果 AI 能做的更多呢?不是简单地输出 markdown ,而是当它觉得,这个时候你应该使用一个白板来记录,它就给你创建一个白板,并在上面画出它想画的东西,并把这个白板嵌入到生成的笔记里面,然后,你可能也只需要简单改改就好了。又或者,它直接给你把相关的网页,组成一个 list ,用类似 notion 的提及那样的美观样式,给你列出来了,该标注的地方给你标注,该划线的地方给你划线(很多人就是喜欢各类标记),然后你觉得 ok ,直接用,觉得可以改改,自己再改改,或者让 AI 再改改即可。

思维导图的话,感觉场景主要是用来做展示和归纳,抛开价值不谈,用的人其实还是有的,不然市面上的专业思维导图也不可能活下来。

后续提到的自动修正和补全我们其实是有想到的,但做成 cursor 那种 tab 的感觉可能有点难,我们还在探索中,但肯定后续会有这些功能。
YsHaNg
149 天前
@blushyes 我的一大用法也是这样的 obsidian webclipper+copilot 插件 经常会 qa 界面关联几个收藏来源按不同方向输出然后对话再保存新的笔记 backlink 来源笔记 我想知道如果现有方案能实现你提供的用例 还能自部署 那么你的平台和账户注册机制能提供什么 为什么不在做成已有平台上一个插件
blushyes
149 天前
@YsHaNg
这个点其实我们也一直在说,就是 ob 通过插件组合实现任何想要的功能,但是插件的组合就是会带来上述提到的插件维护之类的问题。
然后有的用户就是不喜欢自己折腾,就是喜欢开箱即用,而且这样的用户并不占少数。
我们能提供的就是给这部分用户一个开箱即用的体验,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去操心这些问题。
比如同步,其实 ob+git 不就非常舒服,甚至还能追 diff ,但是,大部分用户其实连 git 都不认识,更别说用来做同步了。
blushyes
149 天前
@YsHaNg
正好刚刚刷到一个帖子说的就是 ob 的类似这个的问题,可以参考一下:


最后 Obsidian ,简单说一点吧,这款软件最近用了几天就放弃了,观点可能有些片面。界面方面,默认主题下的无序列表和代码块感觉太丑,自己美化又需要学一些插件的用法,除此之外我需要的一些功能也需要插件去实现,比如图床、图片放缩等等,双链功能对我现在做记录来说也没有太大需求,对比 Typora 和 Notion ,感觉这款软件想要用的比较舒服的话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就先搁置了,说不定以后有心思再去花时间捣腾一番。
xunqin
149 天前
@murmur 我认真下载来看,确实是太丑了,诶,都散了
YsHaNg
149 天前
@blushyes 是的是的 插件经常更新着可能就坏了 我的 web clipper 总结接 ollama 最近在 Safari 上就坏掉了 并不反对能一站式解决优雅的方案 付费也好 毕竟 Linux 发行版我也会付费 重点是数据自主 最好是结构化容易 parse 我的工作流不只是笔记应用 obsidian 能发布 blog 同步 webdav 接入 langgraph 再接入 dify 都很方便
LodonBoy10086
149 天前
假设用户只需要多端同步的 OneNote 就可以,你的项目比 OneNote 好在哪?
MortyP
148 天前
v2 上手就是笔记和记账软件,感觉赛道人太多了
danc
148 天前
笔记这玩意儿,重口难调。市面上那些笔记软件我都用过,也付费订阅过几款,最终还是用回了 Obsidian 。上面说到 Obsidian 界面丑的问题,我怎么觉得简洁大方,挺好的。Obsidian 基于本地文件系统组织笔记,这个太好了,我经常用 vscode 写 md ,除了 md 和 pdf 文件,其他一些零碎文件也能放进 Obsidian 组织目录里去(虽然 Obsidian 打不开,但能方便管理)。基于这一点,我也用 onedrive ,office 那一套的文件,还有一些大点的文件,全在 onedrive 上,多端同步不要太方便,毕竟 onedrive 有 1T 起步。Obsidian 我也订阅了官方的同步服务。如果只在电脑间同步,其实可以试试把 Obsidian 放进 onedrive 里。
daodaolicai
148 天前
@blushyes cubox 那种,网页端是插件,可以离线剪藏小红书,公众号等文章到软件,后期手机端也支持发送内容,后台离线剪藏保存,hep 白板也有剪藏插件,只是效果不好
Mirana
148 天前
我在用 gitbook
EricYuan1
148 天前
用来用去还是苹果自带的备忘录好使儿,按个 pronote 足矣了
utwo
147 天前
笔记类应用有点过剩了。不如换个赛道。
cutecore
147 天前
用 notion 感觉不便的是 不能方便移动“块”位置。不能像在 word 里面大纲界面 拖动就能移动 和 升降级别。另外 notion 标题和内容不在一个块里面 这感觉很扯
ChristopherWu
146 天前
@chaylun https://hika.fyi 嘿嘿,我们就是游客也可以使用
weilongs
145 天前
我以前也折腾很多笔记软件,最后我想用了那么多也没用到点上。就是真的怎么记录,记录什么。有些需要存起来,有些是临时,有些事保密的。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35386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