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sBender
126 天前
labubu 就是一种纪念品,邮票,老电话卡,小浣熊干脆面里的集换卡。这些东西毫无价值,但是在看对眼的人群里,它们也还有情绪价值,在情绪驱动下,这些人还会买单。
邮票什么的现在是不是等同于完全没用了?但就这个还每年有纪念邮票发行,也还有人持续在买。更厉害的是还有集邮市场在倒卖和换手,只是市场已经很小了,一般人注意不到也不在意。
这种没有多少价值的“纪念品”在社会中到处都有,只是很多体量太小一般人都忽略了。
但是有些“纪念品”因为网络流量、关注度高和交易量大,就引起一般人的注意了。比如这个 labubu 。
流量高了,一方面是各种信息炒作引起了关注和喜欢这些东西的人的情绪,推高了他们的情绪价值,助推了这些东西的流通。另一方面,网络和销售的便利性能吸引更多人加入,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能有更多的人加入炒作。这里就包括了很多本来不关注这些东西,但是想借机炒作赚钱的各路投机者蜂拥而入的情况。
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有很多了,比如迷因币,比如迷因币里最吸睛的川普币。它们也都是这种“纪念品”,和 labubu 本质是一样。它们比邮票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们通过互联网吸引了全球的关注,也能在全球交易流通,流动性远爆邮票市场。
它们不是证券也不是资产,说它们是庞氏骗局是完全搞错了概念。说白了,邮票和邮票交易、邮票炒作几十年以来都有,这些东西和邮票本质也是一样的。只是你一直都忽略了邮票的存在,而对这些本质和邮票一样的东西耿耿于怀。
原因无它,这东西并不像邮票一样默默无闻,而是搭上了时代和网络的特性吸引了巨大的流量和流动性,而导致你特别在意它们。
吸引你注意的不是这个东西,而是网络流量和流量的趋势。
最后强调一点,labubu 也好,迷因币也好,它们不是庞氏骗局,因为它们既不承诺收益,也不代表什么其他的资产。只是有很多投机的人在借助巨大的流量和社会情绪在炒作它们,你只要把它们看成一种没用的邮票,就行了,也不用愤愤不平的骂”骗局“。除了真的喜欢的人去买以外,投机炒作的人自担风险,你无需为他们操心,因为你也不靠这个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