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be coding 可能忘记了代码是需要持续维护的

63 天前
 MidCoder

今天看到 infoQ 一篇文章,观点是 AI 编程从定量的角度去衡量,实际是降低了研发效率(可能不是针对所有人和所有场景)

这个观点对于作为一个工作十多年的服务端开发来说,和我预想的比较一致。vibe coding 距离媒体宣传中预期的目标差距很远。曾经有一位大佬说过:每天新增的代码对于企业来说是每日新增的成本。如果是按照这样去思考,一个差评冲 0 到 1 到后续的持续迭代都是通过 vibe coding 去进行项目开发交付,会受到 context length 问题导致无法完全理解整个项目的内容(持续迭代的历史、系统链路关系、业务流程迭代等),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谁来维护整个系统的工程代码,比如业务模式需要升级,vibe coding 是否能够比较低成本的帮助我们做系统的重构?又比如,系统链路要做性能优化或者产品交互层面的优化,vibe coding 是否可以通过全局分析去进行问题发现和最佳的修复?经验丰富的人可能都知道,这些重构和优化,可能需要结合业务策略的配合,这部分 AI 并不感知,要做到它感知,成本是极大的。

我觉得 vibe coding 可能加快了想法的验证,降低胶水代码、工具代码的开发成本。但是当想法要去演变成一个体系化的商业模式,需要一系列的业务系统去支撑时,可能 vibe coding 就失效了。

381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28 条回复
zzj0311
63 天前
@mumbler 确实 以前重构小心翼翼 现在一个不爽几百个字就给他重构了😅
leelotov2er
63 天前
vibe coding ,不愿意用的人能找出千百个理由不用,好像这些人每天在公司都写的高深的代码,AI 处理不了一样,自己写的不是屎山一样
charlie21
63 天前
你的人类同事 vs 你的 AI 同事

1. 无论听者是 AI 同事还是人类同事,人类作为说者 对于复杂问题的描述能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这里必须要求听者机灵一点

2. 如果描述都错误了,那么这是 GIGO (Garbage in, garbage out)。诚然,这是说者的责任。但一个说者对此是不会认错的,原因就是 “对于复杂问题的描述能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这是人类的通病

3. 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是垃圾,这是客观存在的

4. 同样是 GIGO, 人类听者的纠错性远远大于 AI 的纠错性:假设你是说者,你的同事 / 你的 AI 同事是听者

- 你的同事可以告诉你,你说的前后矛盾,你说错了,即 你的同事能仅仅从不完整的业务描述里直接反推出业务的不可理性。AI 能吗? AI 努力的方向是 “理解人类的需求”(将错就错)

- 你的同事甚至可以告诉你正确的需求应该是什么

- 虽然 AI 同事擅长找到正确的答案,但人类同事擅长找到正确的问题

5. 问出正确的问题比找到正确的答案更重要

综上,你的人类同事打败了你的 AI 同事
zmcity
63 天前
AI 不是在持续集成方面比人更强吗,而且重构还快
msg7086
63 天前
@nbndco #14 这就体现出程序员 vibe coding 和非程序员(或者不聪明的程序员) vibe coding 的区别了。聪明的程序员让 AI 写测试用例覆盖业务逻辑,跑通以后既不需要复杂的 debug 也不用担心重构出现问题。而剩下的一些人则在那空喊着 AI 写的代码 debugging 要老命 review 要老命重构要老命。
XTTX
63 天前
Cursor 会自动写一大堆 .md, 还会自动出 svg 架构图。 复杂一点的代码我会让几个 AI 全部撸一遍, 挑一个最容易读懂的
nbndco
63 天前
@msg7086 这就是写过程序的程序员和没写过程序的程序员的区别了。先不说测试本身就高度绑定代码的设计,怎么样的 test coverage 可以保证只凭借 test 就可以确定程序的正确性呢?都不说正确性了,现实中有几个框架的 testability 真的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空想只要 ai 生成了 test 就可以随心所欲让 ai 写代码的人,真的写过代码吗?
gorira
63 天前
看着自己天天都在用,用了两年多的东西,在网上天天被别人质疑,有种听我爸妈唠叨我「别一天到晚玩盯着电脑了,眼睛会瞎的」的感觉😂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4508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