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事干看地图,然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
例如,大比例下有限显示的是各个地级市,放大后下面地级市的区以及各个县的显示逻辑是不同的。
比如我在百度地图地球景观上查看闽南地区,大比例下首先显示漳厦泉三市,然后放大比例观察,可以显示安溪,同安,翔安。再放大,显示漳州长泰。再放大,才会显示厦门的集美区。
这些区县的显示顺序是由什么决定的,离最近地级市的距离?自己的面积?还是什么。
各家的地图 UI 上地名显示的算法似乎都是同一套?具体逻辑是怎么实现的。
往深处想,目前这种算法有没有一些影响,比如降低了高分辨率下一些地区的曝光度之类的?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