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新公司看到代码一大堆 warning,只有我会觉得痛苦吗

39 天前
 ciaoSora

大家接手别人代码看到成吨的 warning 会不会觉得非常痛苦?我自己是开发自己的项目时会非常注意 warning 的问题,一定不可能让 warning 出现,甚至 linter 的一些 warning 我都不会让他出现。

我的想法是,warning 就是潜在的 bug (比如声明新变量但是未使用),如果确实有合理的理由这样子做,那么可以显式地让编译器或 linter 忽略某处,这样子能让未来的自己或其他人知道此处是有合理理由的,而不是不小心的。

目前待过的所有公司里,我感觉好像大家都非常不在意编译器和 linter 的 warning ,CICD pipeline 以及 git hook 也不检查这些。难道是我过于学究了吗?

625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职场话题
72 条回复
vigroid
39 天前
SuppressWarning 大法好
fuzzsh
39 天前
过去:同文件就顺便修下
现在:打不过就选择加入
oneisall8955
39 天前
现在已经不会了
IamUNICODE
39 天前
我也不能忍,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单独关了
zieglar
39 天前
你可能只是简单的修一下 warning ,然后线上崩溃了怎么算
liuyanzha
39 天前
我这一个 7,8 年前的 js 项目,用 trae 打开,基本上所有文件都有报红,还能跑......
EminemW
39 天前
老项目一定不要主动消除 warnning ,只要遇到需求刚好改到了再去消除。不然出问题都不知道怎么休修
winson030
39 天前
我不痛苦,sonarqube 痛苦
ysc3839
39 天前
warning 还算好了,好过代码写得乱七八糟,有 bug 还不会报 warning
SAREI
39 天前
我自己写就尽量不 warning ,别人写的满屏 warning 我都不管。
danbai
38 天前
受不了 修干净
jardel
38 天前
我一般会清除 warning ,warning 其实就是有问题,只不过凑合用, 不然等省级的时候还需要弄,工作一次性干好比较重要。
winterbells
38 天前
一般的 warning 也就算了,一堆 deprecated 才是吓人,指不定哪次更新就编译失败了,不得不改
qxmqh
38 天前
就问你能不能跑起来。跑起来就行了。要啥自行车。
john6lq
38 天前
1. 开发协作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家交付标准参差不齐很常见;
2. 每一个警告隐藏的问题都可能在某种场景下被用户遇到,没警告绝对是好事;
3. 完美主义、对用户负责没有错,我负责的业务逻辑我都尽力做到极致,其他人的,不是实在看不下去我一般就写个 `FIXME` 给他们挂着。
guyeu
38 天前
因为 0 warning 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目标,也不是写代码的人都自觉就能达到目标。
不同的 IDE/插件,不同的 lint 工具,不同人的设置都会带来不同的 warn ,首先就得拉平所有人的工具集(短期内会损失工作效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码口味,对不同的规则有不同的取向,你们团队能不能实现一个“最大公约数”。
需要在 CI/CD 流程里配置 lint 检查,而且得和 IDE 一样(有很多规则的细微差别需要设置和琢磨,同样的规则在不同的语法解析器上甚至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个并不是一个简单活)。
针对遗留代码,需要配置只检查修改的部分(你的 VCS 是不是支持,lint 工具能不能支持)
有些小团队人员变动频繁,这一套能不能一以贯之,能不能落实给每个新成员。
yuzhiboprogram
38 天前
拿 30k 不到的人,应该不会有这个强迫症吧。有吗,我好奇问问
zzz22333
38 天前
我们的代码里面加了-Werror
zzz22333
38 天前
我想起瑞芯微的 sdk ,为了不显示出 warnning ,写了个 python 脚本重新输出日志(隐藏 warnning ,只显示 error )
hokori
38 天前
基本上都会 warnning ,如果受不了,可以增加 flags ,让项目的 warnning 都无法通过编译,强迫修改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51594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