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YongMaple 你说的有道理,也许确实我的例子举得有些问题。这个问题的来源是隔壁贴,我确实没有明白那个从某省经过后调侃自己想生个儿子,能定义为“地域黑”(为了避免能够精确对应到现实生活中的人,所以我的贴子才举了一个虚构的小说人物)。我所说的“标签”,你可以这样理解,那些在我提到的隔壁贴里言之凿凿地认为那算是地域黑的坛友,真的有必要把自己立即与“山东人”关联起来并以那样的身份来下结论吗?
我觉得就事论事即可,但大家都喜欢高度概括并抽象,然后得出一个斩钉截铁的明确结论。那这个社会的宽容度在哪里?当然更不明白的还有,我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和一些想法,为什么就会有人一上来要以非常对立的情绪来沟通?
我只不过说了一句“年轻人们”,难道就表明我是跟所有的“年轻人”为敌了?那我要说一句“全国人民都应该锻炼身体保证健康”呢?
难道正常的反应不应该是:
1. 他提到了“全国人民”,嗯,跟我有点关系;
2. 他认为“都应该锻炼神保证健康”,嗯,我已经挺注意这个了,跟我关系不大;
与之类似的,
1. 他提到了“年轻人们”,嗯,跟我有点关系;
2. 他认为“都应该阳光自信点”,嗯,我已经挺阳光自信了,跟我关系不大;
但事实上看到的很多回复,不但没有就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反而是“你在教我做事?”
这个现象我只能理解为就是我说的每个人都潜在地、自然而然地给自己贴了“标签”并进行了“站队”导致的,然后再朝并不存在的假想对立面发起冷嘲热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