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 裂开的 iPhone 相册的备份与还原过程

61 天前
 ahaxzh

从 2012 年开始用 iPhone 到现在,其实一直以来都用 iCloud 备份照片,没遇到过什么大问题。直到换了 iPhone 15 Pro Max ,我没有继续买 iCloud 空间( ID 国区换到了美区),想着用群晖、OneDrive 、Google Photos 、飞牛这几套方案做多重备份,心想总不至于出事。

结果换新机后发现新拍的照片体积巨大,另外在外面影楼等随便拍一张都 20MB+。于是去 App Store 下了个叫 Resize it 的照片瘦身软件,刚开始用觉得没问题,结果发现它不会区分是否已经被压缩过,批量操作的时候很多照片被反复 resize ,搞到一些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点信息丢失。

当时觉得反正备份很多,就没太在意。直到最近发现有些照片、视频在 Mac 的照片应用里有,但 iPhone 相册里却没有。于是我干脆把手机里的照片都删掉,再从 Mac 同步回去。

对比了一下才发现问题更大:Google Photos 里有将近 7000 张,而 iPhone 和 Mac 里只有 4000+。于是我打算直接把手机和 Mac 的照片清空,再从 Google Photos 全量还原回来。

然而实际操作下来发现——Google Photos 在 iOS 上根本没办法“一键全量恢复”到相册。和 AI 沟通后,得到的建议是:用 Google Takeout 导出相册,再导入到 Mac 。

于是我操作了一把:

结果发现还原后冒出了很多“1980 年”的照片。继续折腾,用 ExifTool 想把 Google Photos 导出的 JSON 文件重新写回 EXIF ,但因为 JSON 文件名和照片名不匹配、数据缺失等问题,折腾了很久也没成功,连 Gemini 自己最后都放弃了。

更坑的是,群晖、飞牛、OneDrive 这些方案也都有类似问题

最后实在没辙,好在我之前有做完整的 Mac 备份。于是干脆通过 时间机器把 Mac 上的相册恢复了,再同步回 iPhone 。至于 Google Photos 的部分,就只好手动去下载一些近期的照片补齐。

这次算是给自己上了一课:

几点教训/建议

  1. iCloud 的一体化体验依旧是最省心的,能无缝保存时间、地点、Live Photo 等完整信息。
  2. 第三方云盘(群晖、OneDrive 、Google 、飞牛)适合作为“额外备份”,但不要指望它们能 100% 还原到手机相册。
  3. 照片信息( EXIF 、时间、地点、Live Photo 结构)比照片本身还要重要,一旦丢了体验非常差。
  4. 最稳妥的方案:iCloud + 定期做完整手机备份 + Mac 的时间机器备份
  5. 买大内存的手机:现在用的是 512G ,决定以后不再关心照片大小,下次买 1T
363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iPhone
28 条回复
shmilypeter
60 天前
@power100 第三方云相册,比如 Google 相册,你放进去容易,想要取出来,理论上给你提供官方的 take out ,但是出来的压缩包是照片和 exif 信息分开存放的,这一点就很恶心。
lloyds
60 天前
OneDrive 的照片同步是直接以文件的形式保存的(好像还是有点格式问题,但至少照片的拍摄位置、时间、镜头信息都没问题)

这个月 App Store 新上架了一个 iCloud 相册备份的 app ,也是直接以文件导出的。
dcvsiug
60 天前
手机传截图到 Google Photos 的时候,它不会保留截图的原始创建时间,只会用上传那天的时间,所以再下回来看顺序就乱了;群晖 Photos 就不一样,它会把截图里的 EXIF 信息一起传上去,下载的话也不会乱
cpper
60 天前
群晖不是挺好的吗
chen0304
59 天前
@HAYABUSA #12 然后天塌了,今天土区涨价了
HAYABUSA
59 天前
@chen0304 #25 我查了下,之前涨过一次,但是最近没有涨啊。
Cmei
59 天前
onedrive 可以导入谷歌相册照片,不过同步后没 live 照片
HAYABUSA
59 天前
@chen0304 又去查了下,貌似真的涨价了。服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5375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