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vivo 发布 Vision ,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和当年我对 Apple Vision 的判断完全契合。
当 Apple Vision 推出时,我就说过,这是一个信号。它不是为了走量,而是为了 验证一套全新的范式——MR 虚拟现实设备的形态、操作系统的逻辑,以及用户交互的方式。它在告诉整个行业:未来可能就是这么玩。
但 Apple Vision 高昂的定价、有限的生态体验,决定了它不可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为什么国产厂商看起来总是不愿意“创新”,而是一味“跟随”?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两个关键词:试错成本 和 科技主导权。
试错成本 很容易理解。有没有资本愿意为你烧钱?公司内部愿不愿意孵化一个还没被市场验证的项目? 拿游戏举个例子:今天爆火的《三角洲行动》,在它之前,其实是俄罗斯的《逃离塔科夫》奠定了原型。但因为交互、物资和信息体系过于复杂,导致受众有限,只留下了一批核心玩家。腾讯在这个模式上不断迭代、改良,才有了今天的大爆款。 对于外部的初创公司就更难了:船小、抗风险能力弱,还没做成就可能被资本和市场质疑。
至于 科技主导权,懂的人自然懂,不展开。
真蚌埠住。。。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完全一致,我以为外观一致就算了,UI 界面,交互也是一致。。。。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