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z
1 天前
先说结论,ai 编程在我个人的体验来说,目前还比较像是一个 “高级加强版的搜索引擎” —— 有帮助开拓的效果,但代码的细节 bug 问题似乎还是很难避免;
具体到最近涉足的几个新领域,使用 ai 能帮助我在一些此前未知的领域迅速地生成一个基础的代码框架;这个过程如果用之前的方式,可能会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来建立基础体系,确实是大大节约了时间;
但是,这些由 ai 写出来的代码,仅就目前的几个项目样本来观察,都有 bug ,而且,这些 bug 几乎都没法通过跟 ai 继续对话来解决;大部分的情况下,是越改越糟糕,越改离题越远(所以养成了保留各个版本输出的习惯);所以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回到人工 debug 而,改掉这些 bug 基本都需要重新再捋一遍细节,看它哪里漏了;结果也就是,前面省下来的时间,后面调试全都还回去了;
这或许是因为我所涉足的领域比较偏门(图像处理,设备控制,3d 重建之类的),不是常见的 crud 这种;有一说一,其他人搞 crud 的命中率还是挺高的;对团队其他人而言,也是“温和的助力”,比如,至少现在团队里无论是谁,在需要的时候,都可以用 ai 来搓一个 web 界面,不一定精美,但至少能用;
总体来看,对我个人而言,有 ai 还是助力,因为如果没有 ai ,我可能都不会去尝试这个领域;
note:
上述结论的得出,应该与模型的水平无关,我几乎尝试了所有模型,从 claude 到 gemini 还有 grok 最新的都用过了,几乎无一例外;
目前没有全面采用 claude code 的“全流程”方案,因为,就目前的反馈而言,其准确度尚不足以支撑更多的“放手”(多轮对话 bug 越改越糟,还没建立往下走的信心);
也请其他网友补充细节,或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