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五打算去爬黄山释压,求老司机带带路

1 天前
 Just4L

各位论坛的旅游大佬们,给孩子点指导吧 计划在这周五向黄山发起冲锋,但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还是有点虚。特此前来拜码头,求各位大佬指点迷津!

计划

跪求解答的几个“小白”问题

最后

任何吐槽、建议、避坑指南,我都洗耳恭听

先在此谢过各位!祝大家每次出行都天气超好,好运爆棚

242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旅行
52 条回复
Just4L
1 天前
@cooldish 说的我有点慌了,尽量爬的时候左脚出力吧
SeaRecluse
1 天前
整个汤口镇都是旅游景点价格,包括 KFC
山下酒店找个离入口近含早餐的住一晚第二天出发
一日线首选后山上前山下,都走缆车。路线云谷寺-始信峰-梦笔生花-猴子观海-(西海大峡谷)-光明顶-百步云梯-迎客松。不是经常运动的话一天路线西海就放弃吧。
光明顶发射台有 200 一晚的青旅床位,抢得到的话强烈推荐山上住一晚,这样的话第一天可以去西海大峡谷回光明顶方向看日落,第二天直接光明顶看日出然后还能爬个天都峰下山。
cookLv
1 天前
去年去的简单写了篇游记,可以参考下。
说几点建议吧:
1 、坐缆车上下山,黄山特点是上去之后特别大,也需要来回爬,徒步上山后面就没体力了,而且徒步路线风景一般。
2 、最好准备 2 天或者以上的时间游玩,不然肯定逛不完而且很累,我当时是两天还有点不太够呢。
3 、住宿可以看下美团,有多人间价格还凑合。我当时 170 一晚。

https://blog.coook.top/archives/e7ef3e49-5c2e-4fa2-8492-e1e2992de8b5
Gavin999
1 天前
我建议不要这个季节去,非要去的话,记得多喝水。再做下防暑。
hiplon
1 天前
一定要上行去步仙桥(手动狗头)
Just4L
1 天前
@SeaRecluse 好嘞,三克油,跟伙计们商量下住宿问题
Just4L
1 天前
@Gavin999 啊,看天气预报好像要降温了,应该不至于中暑吧
Just4L
1 天前
@hiplon go ,go ,go ,哦累哦累哦
sswfive
1 天前
没爬过,有三次都到了黄山脚下,都因计划有变放弃了,坐等大佬爬完回来分享经验。
Just4L
1 天前
@sswfive 老铁,你这是堪比大禹治水的壮举啊
ztre
1 天前
护膝可以备一个
xieaoting
1 天前
上周日刚去,建议直接缆车上,玉屏索道上,云谷索道下,先看迎客松,然后往一线天,光明顶那边走,整个玩一圈,有精力西海大峡谷也可以去,在做小火车上光明顶。
dosmlp
1 天前
很冷,山顶晚上估计得穿薄羽绒衣才行
Just4L
1 天前
@ztre 好滴,加入物品清单
Just4L
1 天前
@xieaoting 好嘞,看来缆车是必备的了
Just4L
1 天前
@dosmlp 上面有租大衣的么,感觉带羽绒服东西就多了
motcge
1 天前

去年和两个朋友以前爬过,稍微有点体力的话爬的很快的,不过我们爬的好像是比较陡的路线,真的爬升在前面 5 公里,后续基本都在山上逛了。
下山建议缆车,一是保护膝盖,还有缆车风景也不错。
如果不爬纯逛的话可以考虑带件外套。
我那个时候三月山脚有雪,山上还有冰没化,爬起来很热,基本都是脱了只剩一件的。
其他的就是主要还是水带够,登山杖看个人情况吧。
有实力的话可以住一晚看日出
motcge
1 天前
@motcge 还有就是早去,我们赶的第一波车进景区的,到山顶转了一圈快中午的时候旅游团人特别多
Just4L
1 天前
@motcge 好嘞,感谢,看来缆车真的很有必要了
Humi
1 天前
我们去年 9 月底去的黄山,高铁到黄山西站(西站在黄山的北边,北站在黄山的南边,有些诡异但确实如此),然后坐公交走的黄山北大门。
建议走黄山北大门,北大门人少一些,你们从合肥过来走北大门更合适,比去南大门大约能少开 50 多公里的路程。从松谷庵那坐太平索道上山,诳完各个景点后再从玉屏索道坐缆车下到南大门,在汤口那边住宿。虽然你们的车停在了北大门,但你们可以第二天凭门票再次免费从南大门上山(不过坐缆车的钱免不了噢),然后从清凉台那下山,约莫走个 8km 左右能到松谷庵。主打一个来都来了,黄山这么美的风景,不来回搞两次可惜了,哈哈~
随便写的哈,轻喷~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5962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