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macOS 26 测试版出现到正式版发布,关于 Launchpad 变化已经基本日经贴,有些用户表示 macOS 失去了灵魂,有些用户认为习惯了就好,有些用户认为就应该这么改。
本帖场尝试从用户痛点出发,分析看看其背后的原因,也向各位征集解决方案。
分析:不同用户对 app 的记忆点不同,找应用的方式也不同。有些人对文字敏感,记住的是 app 的名字。有些人对图形敏感,记住的是图标的颜色和形状。还有些人对位置敏感,记住的是某个应用在全部应用清单中的位置。
以对 app 的图标颜色更为敏感人群为例,这类人显然需要更全屏化的图标清单来辅助其找到目标应用。这么多年来,其实各类应用的色系是有整体设计或潜移默化的逻辑在里面。(一些安卓系统、苹果越狱插件甚至支持基于颜色对 app 进行目录分组!)
不用多分析,在满足了对文字更敏感人群的同时,非全屏化的 spotlight 无法满足对 app 的图标形状、颜色、位置更为敏感的另一类人群。
分析:在清单浏览的过程中,不同用户对于分类的要求不一。有的用户希望自己掌控,有的用户希望系统自动化处理。
相比之下,iOS 、iPadOS 既提供了目录式的传统桌面,也提供了搜索式的 App Library 。第一、第二类用户都得到了照顾。
这对第一类用户优点明显,他们喜欢自己掌控一切。
不过,这对第二类用户缺点也明显,他们觉得自己分组太累。
对第一类用户缺点很明显,会增加用户非文字性检索的处理难度。在分类上,用户完全不可控制。在数量上,用户必须以垂直滚动的方式浏览清单,无法做到精准换页切换,每次滑动前、滑动后的结果可能会有重叠。
当然,对第二类用户而言,反而是个好消息。
苹果在推广其基于 Spotlight 作为主要入口的时候,取悦了一部分用户,但粗暴对待了另一群用户(有至少前面 1 个痛点的用户),没有给予其可自定义的缓冲机会。有时候,这两类用户的划分并不单纯是用户习惯的问题,而很有可能是用户性格(例如 MBTI 性格)、甚至是用户神经发育(文字 or 图像敏感)和语言文化(英文表音,汉字表形)潜移默化的影响。
方案 1:教育客户,适应当前 macOS 26 的 spotlight 方案
方案 2:采用 LaunchBar 、ActiveDocker 之类的第三方启动器 这样能满足痛点 1 、2 。当然,这些三方 app 的颜值可能比不上苹果自己的 Launchpad
方案 3:在 dock 栏中加入/Application 快捷目录,变相实现清单式浏览。 这样能变相满足 1 。如图
方案 4:请大家多提方案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