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21
3 天前
首先 这是在赌博自己会不会中标而死 这里的划算不划算的判定是很简单的:一但死了 即使有再多的钱“属于”自己 但它并不会花到自己身上了
其次 人们对于长寿的追求,并不是让 70 岁活到 90 岁,让 100 岁活到 120 岁!人们是在追求 [有质量的生命时间] 。(比如你在 120 岁时候 渐冻症 身体无法动弹 只有手指能活动,此时的医术无法让患病者康复到活蹦乱跳 但能让一个人活着活到 220 岁 只能一直在医院呆着:你可能并不愿意追求这种‘长寿’)
那么,“博命” 反而是正确的。比如如果你在某种条件之下看到了你活到了 50 岁 期间经历了开心到某种匪夷所思的程度的时间 于是你可以在 50 岁坦然赴死因为你觉得(你能/你已经)比能活到 80 岁的人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 这是什么? 20~49 岁人体机能全盛时期在金钱钞能力加持之下的生命体验。
“给你花不完的钱 但只让你活到 49 岁,你是否愿意在 49 岁爽完了就去死 -- 你是否有信心能够在 人体机能全盛时期 + 金钱钞能力 作用之下,活出 [有质量的生命时间] 加权之后,你 49 岁死去的生命的快感含量 能超过活了 90 岁的人的生命的快感含量” ———— 想想吧,哈哈,这确实在鼓励只顾眼前快活 不管死后洪水滔天,毕竟甚多人活到 90 岁的时候,几乎是在都是在收拾烂摊子:30 岁之后收拾父母的烂摊子、收拾亲人的烂摊子、收拾孩子的烂摊子,这些工作量都是在降低 [有质量的生命时间] 的,60 岁之后 要开始收拾自己身体机能的烂摊子:这些确实都是在夺走你的时间/注意力资源的。
仔细想一想,这里可能有一个函数曲线存在,y 轴是金钱,x 轴是寿命,z 轴是其它你觉得能决定生命质量的东西,由它们三个轴圈起来的体积,才是加权之后的生命快感含量...只要安排得当...十岁去死也不是不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