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亲戚,在我看来和 Tim 的经历有点像。他家本是做大宗货物生意的。他本人是个学渣,高中毕业读当地的职业学院。后来透过家人关系,去过浙江工厂,干过铁路货运,还去过政府做业务员。然而,他真正的事业起步是做补习班。说起来也很不可思议,他交了一个补习班老师的女朋友。政府合同到期后就没有工作,被女朋友介绍到所在的补习班去做一些招生工作。然后之间乱七八糟的事情略过不表。总之,他学会招生套路后在新的区域开拓了一片新的市场。
除了经济上的支持,包括 op 说的所谓“托底”,其实都算作客观上的物质条件,也是大部分网友会讨论到的。但我觉得除开物质上的支持,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他家庭给他个人发展方向上的指引。这种指引包括初中翘课让他做喜欢的,高中选择更适合 Tim 的国外学制,大学支持兴趣向职业的转变,毕业后对其商业化的指导...每一条单拎出来,都不是普通家庭/普通家长认知内能做到的,说白了,他家(他爸)的认知和远见早已在另一层。选择大于努力,在选择时有高人指点下,加上 Tim 本身也很努力,碰上时代红利,这种不火都难。但 Tim 的问题在于,跟大多数环境优渥家庭出身的 N 代一样,都有点忽略了自身条件的优越 or 没见过条件差的是啥样,所以才有那些类似“家庭无用论”的暴论,不怪他,何不食肉糜自古至今都有
rangoBen
6 天前
所以,不要先考虑 Tim 怎么成长,如果家里族谱没有这样的爹,那得先弄个跌出来,下一个“Tim”才有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