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isra
1 天前
因为收入偏高不代表有足够的消费意愿和有足够的消费品质。
之前小红书对账不是很多人说中国月薪五千直接秒了美国月薪五千刀吗?这种说法倒不是没啥道理,说白了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大,制造业比重多。又因为人价便宜,资源集中利用物价是很低的。这种模式如果一定要挑什么问题就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
美国有个节目,大概就是跟拍一些美国人在国外工作然后租房的视频。有一期就是跟拍在青岛工作,带一个几岁女儿的夫妻。因为节目比较小众而且基本没有外国用户,所以美国佬基本就抛开了伪善的政治正确基本没啥顾忌。这对夫妻的预算是两千刀,在青岛租了一个一百多平的公寓楼。结果还在中介看房的阶段就找出各种问题,啥厕所又异味(国内因为装修师傅的极其不负责任和没有道德基本多少存在这种问题,成本和技术上反而是容易解决没啥难度)。然后就是什么装修啊,采光啥的又嫌弃。后来节目组基本就不在中国拍了,因为没啥活好整。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美国佬在韩国的军队工作人员也是一样的,人还没来,各种小区,大 house 先给整上了。这种铺张浪费的消费习惯也是美国中产黑洞一样消费能力的来源。
说回 V 站收入偏高的程序员,首先扣除了各种包括社保的税,真正能成为人生赢家的可能也就头部不知道有没有一百万人。但更多的考虑工资收入可能也就是普通蓝领的两到三倍。而中国的城建规划就是温和一点的新加坡模式,本身就是对汽车通勤极端不友好。当然话说回来了,美国很多地方不还是该堵还得堵。
你说的这些痛点其实人家一样知道啊,但从一开始你的生活模式就不是按照你最舒服,最适合消费的方式来打造的,而是按照如果最高效的整合利用资源来打造的。而且很多人也比较焦虑,可能不认为自己的收入能够一直维持在目前的水平,那么一个月最少 3000 的支出(考虑折旧成本)换来一年可能不到 20 次的使用频率就很划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