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 后恢复出厂设置和线刷有区别吗?

2 天前
 trioon
个人是“线刷党”,习惯在大版本更新时使用 iTunes (苹果) 或 Odin (三星) 等工具刷入完整固件包,感觉这样能获得一个最“干净”的系统,减少由旧系统或用户数据遗留导致的 Bug (比如耗电异常)。但这样确实很麻烦,不仅要备份和恢复数据,下载完整固件也比 OTA 慢的多。
好奇在现代的系统设计下,OTA 后恢复出厂设置是否和线刷没什么差异?或者说恢复出厂设置其实也没什么必要了。
1630 次点击
所在节点    iOS
21 条回复
uo
2 天前
登了 icloud 之后其实都一样
ryd994
2 天前
没有区别。你都会线刷了怎么不知道 AB 分区?
手机主要是系统 A ,系统 B ,用户数据,3 个分区。无论 OTA 还是线刷都是刷 A 或者 B 其中之一,然后切换到对应分区启动。只要是一样的包,那刷完的系统分区都是一样的。用户数据分区清空就是恢复出厂设置。
chqome
2 天前
没区别吧,没必要线刷,恢复出厂也没必要
snsn
2 天前
我都是 duf 模式刷机 最干净
JoshTheLegend
2 天前
你都从备份恢复了,又怎么“减少由旧系统或用户数据遗留导致的 Bug“?
SuzutsukiKaede
2 天前
苹果的备份机制大概是会把垃圾原封不动备份的,想要完全“清爽”得不从备份恢复
trioon
2 天前
@JoshTheLegend 抱歉我说的不太清楚,备份是指拷贝出来资料类的文件,比如照片、文档这些,再拷回去。APP 都是重新安装,不用厂家的本地/云备份来恢复数据。
trioon
2 天前
@ryd994 这个明白,但是我不知道 OTA 的增量更新是不是只增加或者替换文件,而不会删除过时的文件。
Abyss0729
2 天前
电子洁癖?你要说有遗留的话,可以清一下缓存,这样搞真没必要
trioon
2 天前
@Abyss0729 确实,以前还愿意折腾,现在只觉得是折腾自己了。
shakaraka
2 天前
线刷可以避免某些系统被商家魔改。

例如以前,装了卡贴,改了硬件,通过线刷到最新可能会报错,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出机器有没有被魔改。
shakaraka
2 天前
还有屏蔽 icloud 的防盗模式,线刷之后都会回复成最原始状态,就可以知道机器是不是被盗的。
totoro625
2 天前
肯定有区别的,恢复出厂设置这个功能依赖系统软件包控制,你无法保证当前运行的系统没被恶意修改过

就算是封闭的 iOS ,也有可能被魔改
Tink
2 天前
@trioon #7 手动拷贝回去??
BiteDXH
2 天前
没必要兄弟,那时在 ios8 时候想明白了,当时的电子洁癖对使用体验毫无提升,现在都 ota 到 26 了,那点小垃圾小残留根本无所畏。
trioon
2 天前
@Tink 因为安卓 iPhone 都用,一般在刷机前把存在手机本地的照片备份到第三方云盘,以后需要再下载。
bao3
2 天前
你只要用 iCloud ,那你又何必在意“干净”,因为 icloud 备份时,把你眼中的“垃圾文件”一起备份。

非要说区别,大概是新旧日志的差别
JoshTheLegend
2 天前
@trioon 那其实还真有点效果,不过聊胜于无,主要是系统文件里面有些奇怪的残留会去掉。但是我不觉得会有特别大的改变。
HAYABUSA
2 天前
恢复出厂设置后,直接登陆 Apple ID ,选择全新设置 iPhone ,之后就是让数据自动从 iCloud 里恢复就可以,根本不需要手动备份和手动恢复,一波操作下来,只需要不到十分钟就弄好了。
Eagleyes
2 天前
我认为一定是有区别的,那些缓存文件,软件卸载不干净的残留文件会一并迁移到新设备上。

dfu 抹盘重装最干净。然后手动迁移文件最干净,就像题主那样,就是太麻烦了。

现代设备,现代系统,性能够强,冗余度够高,哪怕存在一些“垃圾数据”并不太影响系统本身,
在性能,耗电方面,盲猜不会影响超过 1-5%。

所以这种洁癖的人越来越少了。我 ota ,icloud 迁移 10 年了,理论上我手机可能还残留 10 年前的“垃圾数据”占用个几 G 的空间,但是,who care ?不差那点电,不差那点性能。

年纪大了就知道了,设备是为你服务的,怎么方便怎么来,节省的时间可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6901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