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2025 了还有这么多的苦难教育追崇者? - V2EX
这边你先试着别代入孩子教育这种略具体的场景,想像成电车难题,名画与哈基米那种编乎框架:
在一个房间里对「我」进行复制,复制完成后,另一个人,不管 TA 是本来就在的还是后边进入房间的,这个人点了一根烟开始抽,房间里的「我」和「我」因为二手烟影响得肺癌的「概率」「一样」么?
复制完成,时间继续流动的那一刻起,过往,身体分子本来一样的两个个体,在「时间」这一概念下就会变得「不一样」,以及,这两个人的「空间」坐标就无法一样了,他们离二手烟源的距离,距离门窗等可能的通风口的距离,都「不一样」
不单单是「肺癌概率」这一指标,包括其他很多「因变量」,都应该是「绝对不等于」的
「- -」「- -」「- -」
就感觉,一个比较前提的东西,孩子也好,再或者日常接触的其他人,都是一个「个体」或者说「客体」(对于「客人」,个人感觉在底层逻辑上还是生分一些比较好),人与人之间天然就是「不一样」的。。
「- -」「- -」「- -」
我自己想到的一个类比,人没办法靠自己的身体积攒夏天的热,来抵御冬天的冷。
冬冷夏热的地方仍然要冬天靠供暖,夏天靠空调。。
苦难教育在我看来就是,孩子觉得冷,家长不想办法增加御寒手段,而是把孩子送去夏天,然后说等孩子热够了自然愿意回来受冷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