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2014-11-09 11:42:02 +08:00
 songyuwen

因为刚才在复习的时候看到一些非常经典的内容,内心无比欢喜,藉此想说说这部经。内容仅仅出于分享的目的。假如因我个人在理解上的偏差,还望诸位以经文原义为主。释迦牟尼告诫我们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 所以不管我们是否依止哪位师傅老师,当以法为正依,在阅读经文的时候,当以义为正依。

《圆觉经》全名叫《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在佛法里面有“生死轮回”一说,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大概就是那些虚构出来的电视情节,然后加上日常中某些失之偏颇的迷信言论。事实上,佛法里面说的”生死轮回“一点儿也不像我们日常经验中认为的那样玄而幻。

请看《圆觉经》中的原文: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在这里释迦牟尼对生死流转作了明确的解释。我们先看里面的第一部分:”什么叫无明?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就像我们眼有疾病,突然看见虚空中出现了“花”和第二个月亮,善男子,天空中实际上并没有花,是因为眼疾的人执着虚妄的缘故,而由此执着的虚妄,不但迷惑了虚空本来清净的面目,还迷惑的认为有实在的花及其出现的位置,因为这样的虚妄见解所以才开始流转生死,是故这叫无明不觉“。

我们从这里可以知道,佛法里面讲的十二因缘法,都是因为无明而起,而无明就是因为我们执着虚妄。这不是很容易理解,我一开始的时候在这个问题上思考了很久很久,我以为要理解这些话,当以颠倒的思考方式想。打个比喻,睡梦中的我怎么会知道醒时的我才是真的我呢? 这根本不可能,惟除我们梦醒时分。当然这个问题,《圆觉经》后文也有非常精彩的解答。

上文释迦牟尼说了为因为无明才有生死流转,第二段释迦牟尼解释了什么是生死流转. 释迦牟尼说“善男子,这个无明虚妄者,并非实有的,就像睡梦中的人,在睡梦中不是没有,而到梦醒时分,了无所得。像那些虚空中的花,消失在虚空中,我们不可以因此说花有出现和消失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根本没有哪里出现过花。而我们一切众生就是在这样无生之中虚妄的认为有生有死,所以这才叫做”轮转生死“之中。

请特别思考这一句: 像那些虚空中的花,消失在虚空中,我们不可以因此说花有出现和消失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释迦牟尼在《金刚经》里面说的“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因为根本没有世界,根本没有众生,根本没有*生死流转,涅槃彼岸*一说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前几日在看《六祖坛经》的时候看到慧能大师说的一句话像是有点儿茅塞顿开的感觉。“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699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发现
92 条回复
anjunecha
2014-11-09 22:28:20 +08:00
@ziyuan 你说的是对的,空性并不是指什么都没有。空性是离于“有”和“没有”的二元判断的。空性的意思是:虽然事物并不天生具备某种性质,但也不是天生就不具备那些性质,这就使得事物具有成为任何东西的可能性。若我们企图去描述空性的形象,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空性超越了形象和概念。

@songyuwen 很多人对佛教有一种常见的认知错误,认为佛教的目的是要除掉“自我”,然佛教真正教导的是,我们并没有什么需要除掉的。根本无所谓存在或者不存在,有的只是我们自以为“自我”存在的幻觉,并且我们执着于这样的幻觉,这便是“我执”。如果大家能了解到一切事物都是无常,便不会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所有无明的根源,便是执着于自我。
hustlzp
2014-11-09 22:35:05 +08:00
看过2本有关佛教的书,觉得很棒,推荐:

《金刚经说什么》
《做个喜悦的人》
songyuwen
2014-11-09 22:42:45 +08:00
@anjunecha 嗯,实相是无言无说的,连思维揣测都不能,因为万法从中生,它必然是在万法的逻辑之外。还是你说的好,根本无所谓存在或不存在。只有放下“我执”,圆觉自性就会自然流露。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songyuwen
2014-11-09 22:50:08 +08:00
@ziyuan @anjunecha 但对于那个不生灭的真我,应该不是存在我们身体之中,佛法讲八识,其实宇宙只不过是阿赖耶识变现的假像,而根据现代量子力学所描述的世界量子化,所以我们的身体,包括整个宇宙在极处必然是空的。
ziyuan
2014-11-09 23:11:12 +08:00
@songyuwen
@anjunecha
a君说得很对。
s君,对于实相来说是远离一切戏论的,没有所谓的真我,反过来说,因为“空”所以才会“有”。佛教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分了世俗和胜义二谛,虽然在胜义中是远离戏论,但世俗中了了分明。这两者并不矛盾,并且以双运方式安立。
anjunecha
2014-11-09 23:15:26 +08:00
@songyuwen 是的,我们本具自性。但并不是实存的,很多时候 ,我们被“自我”所控制,我们把它当作我们的实质。很多人执着于认为存在永恒的东西,还有很多人执着于认为佛性是永恒的东西,这都是错误的。相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会增加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自我”的信仰,这便又是”我执“。这就是众生痛苦的原因,人们企图在一个自己本身就是无常也并非实存的“我”中,寻找永恒的东西,这就会带来痛苦,这让我们离自我本性越来越远。
ziyuan
2014-11-09 23:18:54 +08:00
@anjunecha 很有宗萨上师的风格啊,呵呵,仁波切是我最敬佩的上师之一。
songyuwen
2014-11-09 23:25:28 +08:00
@ziyuan @anjunecha 感谢二位。实相具体是什么,唯佛及佛乃能知。@anjunecha所言对我很有帮助。
ziyuan
2014-11-09 23:48:31 +08:00
@songyuwen 能对佛经有如此的理解,还是很赞叹的。佛法分教法和证法,如果光从理论上了知,当碰到问题的时候是很难对治的,世间的一些学者对佛经研究的很深,但并没有依此成就,《涅槃经》:“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
我还是建议你找个善知识 好好的依止,好好的系统次第的闻思修。
songyuwen
2014-11-10 00:06:22 +08:00
@ziyuan 嗯,其实还是机缘未成熟吧。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解脱而言是一种所知障碍,我也很担心自己堕落与增上慢人之中(也有可能有些时候已然是)。但对于学习实证而言,个人有个人对机的法门,不能一概而论。就像之前认识一个长辈,他告诉我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善哉”两句微妙差别的法号也有对机不对机之说。
caomu
2014-11-10 00:13:28 +08:00
@WindSays 曾经我也有这种错觉。自从在这里参与了几次关于胡正和佛/基/灵修的讨论之后……

@TangMonk 好吧,我再加上限定词吧,科学主义的无神论,排除了一神论、多神论、泛灵论、神秘主义、纯粹先验哲学的,认为神、仙、类似的超人类不存在的无神论。
teavoid
2014-11-10 09:13:45 +08:00
@ziyuan 谢谢你回答的这么详细。
我是部分赞同你第一段的逻辑的,一个逻辑不能被证实,并不代表它就是错的。但是一个逻辑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也并不代表这个逻辑就是对的。“有可能”是开放性的假设,我也只能以开放性的态度来对待它。

我觉得你对于轮回的解释具有一些科学上的概念,这些概念在将来或许能被一一的证实,但是这跟我在地藏经和了凡四训中所读到关于轮回的概念和描述,是大相径庭的。我感觉你对轮回的观点,以及楼主对于无明的看法,更加类似于黑客帝国中的逻辑。这两者也许本质相同,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互相关联的必要。

我对佛教关于空性的观点非常的赞叹,但是这种哲学上的观点常常被披挂上许多宗教性的逻辑,这是令人遗憾的。
baichi
2014-11-10 09:28:57 +08:00
@caomu = =||| 这里无神论很稀罕么……这颠覆了我的三观……
songyuwen
2014-11-10 09:38:15 +08:00
@teavoid 不妨说说你的见解?其实我对无明的看法也不是“骇客帝国”中的那个概念,我也是一种方便说法。或者因为自己对于“空”的几种争论也并非深究过,所以没有那方面的经验加以细说。 其实诸位对于我这次分享个人体悟都有所帮助,至少对于护持正法而言。感恩。
saintw
2014-11-10 10:43:33 +08:00
佛学是一门严谨的生命科学。
saintw
2014-11-10 11:09:39 +08:00
推荐读读心经。简简单单200多字,却是经典中的经典。
songyuwen
2014-11-10 11:32:31 +08:00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因为对于这个假身的理解,我之前有过一次经历,所以这里想特别拿出来说说。佛法里面说四大,六根,六尘,四大(地水火风)在无限细分下去之后,是不存在的(量子力学),而六尘(色身香味触法)和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紧密结合的,在这里引用《大乘密严经》里面一段经文“[意在身中如风速转。业风吹动便在诸根。七识同时如浪而起]”稍后我会对这句经文作详细解释。佛法里面讲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四大(可以泛指整个宇宙)就是阿赖耶识变现的,这在唯识里面是根本,而阿赖耶识是因为我们的无明才存在,它的自性是如来藏。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佛法里面的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色,色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在这里,我们可以明了“生死”是通过“有”的出现才生出来的,而“有”又是因为“取”的出现才生出来的,取缘自爱,爱缘自受... 最后可以追溯到无明,所以佛法说生死是因为无明的存在。而正是因为“无明”的攀缘,所以才产生我们的“善恶业”,而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境就是根据我们的无明所造的业。(这里提醒一下,每个众生的阿赖耶识都是独立的,所以每个众生现前的"境"是独立存在的,这就是说我们所处在的宇宙都是独立的。这里很奇妙,就比如:我和你面对面坐着,但是“我眼中的你”和“你眼中的我”不是同一个“我”,而“我眼中的你”和“你眼中的你”又不是同一“你”,但“我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你“都是我的阿赖耶识里面,”你眼中的你“和”你眼中的我“也是在你的阿赖耶识里面。) 我们再来看“意在身中如风速转”意思是指我们的“无明”意好似大风一样在身中(阿赖耶识)中转动[对于我们而言无明无处不在],“业风吹动遍在诸根”,而我们业力所感的果境(色身香味触法)像狂风一样吹在我们诸根(眼耳鼻舌身意)上(六尘的业和六根紧紧结合,我们根本没办法把他们分开),"七识同时如浪而起“,由于业风吹遍诸根,七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就像海浪一样同时掀起。我以为这种说词非常形象生动,所以当时对于我也是有一种前所未有震撼的感觉,因为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出现了。所以佛法里面说“一切唯心造”,“唯识无境”,因为万法只不过是八识相互作用,全部是识而已。
qierupeng
2014-11-10 11:38:30 +08:00
大家请看:www.quanxuewang.cn
shyrock
2014-11-10 11:45:57 +08:00
我。。。我就想问问‘善男子’这三个字啥意思。。。
songyuwen
2014-11-10 11:49:12 +08:00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4508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