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邮箱的社交是否有可能

2015-01-10 11:32:10 +08:00
 wenjiang
在现代QQ,微信大行其道的时候,基于邮箱的社交是否有其市场?以前的人们以邮件作为联系彼此的工具,并且具有收集邮件的习惯,而现在的社交工具虽然方便,但无法承载邮件上的思念,所以,现在的社会,邮件社交是否还有市场
5462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奇思妙想
46 条回复
wenjiang
2015-01-10 16:00:43 +08:00
@oz 什么意思
wenjiang
2015-01-10 16:02:36 +08:00
@imn1 国内现在的社交工具感觉不能想Twitter或者FaceBook那样,他们都极力强调的是回忆和感情,但微信和QQ都侧重强调快餐式交流。。。
imn1
2015-01-10 16:45:18 +08:00
@wenjiang
信用体系天和地,去海外技术网站体会很深,整个页面就自己一个用了Nick,其他都是实名(至少看上去不是个Nick),感觉自己不是地球人似的……
个人觉得名字都不能向对方坦诚,更别谈感情交流了~
zgk
2015-01-10 18:22:16 +08:00
基于邮箱的社交账号就有O_o
xuwenmang
2015-01-10 18:24:59 +08:00
账号是邮箱。。。然后形式看你怎么玩了。
kidlj
2015-01-10 19:54:37 +08:00
其实豆瓣的豆邮,微博的私信也是一种变异的邮件系统。从这方面来看,邮件社交只能是辅助,不能独扛社交的大旗。
yellowV2ex
2015-01-10 20:25:33 +08:00
你是不是还没工作?
平时手机一有邮件提醒就一阵心烦,还用这个社交?
code4world
2015-01-10 20:51:16 +08:00
用邮箱有一个极大的好处是不用被某个公司绑架,所以基于邮箱的社交应该还是很有前景和可能的。
kzzhr
2015-01-10 23:46:40 +08:00
如果QQ和微信的消息可以 收藏 分类 稍后读 归档 。。
岂不是更方便
oz
2015-01-10 23:48:39 +08:00
wenjiang
2015-01-11 12:11:16 +08:00
@oz 看到slack,我就想起我们国内各大ERP厂商也推出相应的协作工具,但基本上都是不温不火,而slack能这么火。。。
xiaoks
2015-01-12 15:12:58 +08:00
人、市场、工具其实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就比如博客越来越少,大家越来越喜欢逛微博。40年代的人还爱看戏,今天已经很少有年轻人去看一样。这都是一种进化。
你会说我还是能看到很多年轻人写博客,很多年轻人痴迷戏曲。是这样的,我承认。
如果这个产品做了,肯定有一小波人喜欢用。但是不一定能成为主流。
wenjiang
2015-01-12 15:23:10 +08:00
@xiaoks 不一定要成为主流,实际上,只要能够满足部分人的需求就已经足够了。像是笔友这些东西,原本就不是特别大众的东西
bleaker
2015-01-15 00:21:16 +08:00
@wenjiang Google Hangouts 的所有聊天记录都会被保存下来,在Gmail中可以搜索。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对不错的方案。
wenjiang
2015-01-15 13:37:05 +08:00
@bleaker 哈哈,其实我一开始的想法就很简单:基于社交的邮件的侧重点在于交流信息的形式而不是它所承载的信息,也就是说,我侧重的是收发邮件流程的重新设计
calon
2015-01-16 09:05:21 +08:00
我倒是觉得邮件收发对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太重了,像 Sparrow 那样可以把邮件做成即时通讯的形式,然后包装成只要有邮箱帐号就可以通用的社交服务,打通邮箱、社交、即时通讯,这样轻量级、通用性和注册门槛都没有问题了。

利用中转和授权服务说不定可以打通所有社交平台,比如在新浪微博给我的帐号发信息,会转成邮件发送到我的邮箱帐号并带上新浪微博专用标签,然后又自动转成 Twitter 的回复,如果我在 Twitter 直接回复,或者回邮件,又可以自动帮我完成在新浪微博的回复(相应的提醒也要做合并)。

即时通讯的文字信息对应邮件正文或标题
图片视频等对应邮件附件
群组对应邮件群发
社交网络公开发布对应邮件默认抄送用于公开发布的收件箱,或者打标签
等等等等

相当于做即时通讯私有协议、社交服务接口和电子邮箱 IMAP/POP/SMTP 协议之间的转换,最终终端用户用什么形式的界面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可以自由选择。
wenjiang
2015-01-16 10:05:07 +08:00
@calon 我个人感觉,邮件收发之所以重的原因有两个:
1.形式流程比较重,要写封邮件,要搞啥主题,抄送和密送等等。。。
2.内容意义比较重,大部分时候写邮件的原因,都不是轻松的事情,更多是比较正式的场合。
各种内容的整合也是个方向,重新定义邮件本身承载内容的意义也是个方向,像是过去的笔友,情书。
calon
2015-01-16 10:59:47 +08:00
@wenjiang 正式的场合,邮件形式本身已经基本完善了,支撑内容也毫无问题。所以工作上邮件仍然不可取代。
邮件被社交忽视,恰恰是因为其太重(现在连 QQ 都嫌太重!),而不是用户不关注内容和意义。

你可以说现在的社交太浮躁,但如果用户的沟通需求真那么深刻,邮件在社交领域也不至于如此落寞。
大部分用户的沟通需求只需要达到照片、视频、音频这种比特信息量大、频度高而交互意义少、输入输出成本低的层次就行,这就是当前市场的需求现状,不管我们是否认同。

所以,要么向大部分用户靠拢,让邮件适应更轻的形式(日本人爱用邮件服务的前提是邮件服务使用体验做到了轻量和广覆盖),同时保留通往正式沟通形式的通道,在灵活性和扩展性后面超越即时通讯和普通的社交服务;
要么,就是找到你认为重视沉淀了感情的深度交流的一小撮用户,把情感和形式感做到极致,看看能否通过满足他们的小众需求生存下去和传播开来。

至于希望大多数社交用户返朴归真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一厢情愿就不用想了,传统信件就是下场啊。
wenjiang
2015-01-16 14:47:38 +08:00
@calon 是啊,所以我才认为重视社交的邮件应该是轻的,像是日本人那种邮件社交,都是很简单的几句话或者几个表情就是个例子。。。从一开始就只是在思考是否有其市场而不是想要让它取代主流的社交应用。重视内容,淡化流程的轻邮件也许在今天还是有它的市场在。
calon
2015-01-16 14:59:22 +08:00
@wenjiang 可是看你的描述,轻的形式与你的初衷矛盾。
你怀念过去通信的感觉,但支撑这种感觉的传统形式已经被互联网社交取代了。
轻量化交互的路子找不回原来的感觉。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6083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