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 最近涨得有点猛

2015-10-30 12:11:49 +08:00
 imcoddy
我就是来看看要过多久又有人要说比特币是庞氏骗局的。
6542 次点击
所在节点    Bitcoin
76 条回复
HongxuChen
2015-10-31 20:28:12 +08:00
@imcoddy 你也说过,确认时间长,资源消耗大,共识需要矿工的理性行为这些问题无解啊。

1. 只要对协议的解决方案有争议,比特币汇率就一直会有波动;
2. 山寨币也可以看成是被投机者(不一定是山寨币开发者)利用缺陷的结果吧。
imcoddy
2015-11-01 08:27:15 +08:00
@HongxuChen

> 确认时间长

比特币十分钟出块的设定是考虑到网络延迟,是在耗费时间与节点覆盖率之间尽量达到一个平衡。更快的出块时间也容易带来中心化的问题。另一方面,零确认也是有人在做的,对于小额支付场景这样的设定也不是不能接受。

> 资源消耗大

如果将比特币的生成过程看作生产,需要消耗一定成本也是可以理解的吧。至于消耗是否过大,这个也需要市场来调节了。现在的矿机还是粗放式生产,虽然过去这一年多低迷的币价让矿机的生产更注重效率了。
另外,回顾一下一篇老文章: http://www.8btc.com/impossible-triangle

> 共识需要矿工的理性行为

对于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来说,是无法保证参与的节点都是可信的,只能靠奖励机制来激励。当然, 51% 攻击到现在还被没有真正被实践检验过。

> 汇率就一直会有波动

现实的货币也一直有波动吧,日元和卢布这两年跌惨了。
HongxuChen
2015-11-01 11:01:02 +08:00
> 比特币十分钟出块的设定是考虑到网络延迟,是在耗费时间与节点覆盖率之间尽量达到一个平衡。

金融领域的事务需要保证安全性,但是平均意义下的 10 分钟出块不得不说时间太长。加上粉尘攻击、比特币延展性攻击等,以及本身的随机性,第 1 个确认到达时间可能远远不止 10 分钟(如果考虑 6 个确认那问题更大)。另外“比特币十分钟出块的设定是考虑到网络延迟”这种说法可能不对。投机者可以借助这些攻击来影响币价。

>更快的出块时间也容易带来中心化的问题。
> 另外,回顾一下一篇老文章: http://www.8btc.com/impossible-triangle

不知道为什么数字货币圈总是强调去中心化,但是个人认为完全的去中心化系统并不是一个合理的系统,大型分布式系统必定会存在网关这样的节点。 Ripple 网络现在比较中心化,一方面是它协议本身有一个初始的“成员系统”但实际情形下这个列表很少更新,另一方面也是 RL 的理念问题。但“中心化”方面介于比特币和 Ripple 之间还有很多空间。

> 另一方面,零确认也是有人在做的,对于小额支付场景这样的设定也不是不能接受。

0 确认不是共识,不可靠,不在讨论范围。小额支付需要第三方背书。

> 如果将比特币的生成过程看作生产,需要消耗一定成本也是可以理解的吧。至于消耗是否过大,这个也需要市场来调节了。现在的矿机还是粗放式生产,虽然过去这一年多低迷的币价让矿机的生产更注重效率了。

老实说我并不认同比特币的产生方式。比特币的资源消耗有电价和芯片能耗比的极限;随着产量减半,比特币的生产方式会越来越浪费资源(素数币,黎曼币的意义并不大)。如果币价不能达到一定值,矿工可能自发拉伸币价引起波动。

> 对于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来说,是无法保证参与的节点都是可信的,只能靠奖励机制来激励。当然, 51% 攻击到现在还被没有真正被实践检验过。
是没法保证。但是靠奖励机制是不够的。很难想象以后的交易手续费会变成多少。假定参与者的理性行为在金融领域有点太不严肃。问题不在于“ 51%攻击”有没有真正被实践过,而是说存在不存在这种可能。如果可能性确实非常小那不是问题(例如计算上不可解),但是既然有这么多人在讨论 51%攻击那这就是一个隐患。我们写软件的时候总是会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异常,尽管事实上这很可能不会发生,但是必须要考虑最坏情形。

> 现实的货币也一直有波动吧,日元和卢布这两年跌惨了。
法币总算有政府背书,况且有一个国家的人在用;但是比特币不一样。

> Git 就是某种意义上的 chain of blocks/hashes 。
广义上理解 block 你可能是对的,因为在数据结构上就是一个链到初始节点的类 linked list ,并且这个链是分散维护的。但是 git 不涉及共识,不要求只有一个 ledger ;可以有多个 branch , fork 很常见,随意 merge ,也可以重写 history 。现有的银行结算体系可能确实低效,如果使用了 blockchain 作为记账系统,按道理也和比特币关系不大。

作为新韭菜,我短期看好比特币(10-50 年),长期不看好。
imcoddy
2015-11-01 20:28:52 +08:00
@HongxuChen > 第 1 个确认到达时间可能远远不止 10 分钟
> 0 确认不是共识,不可靠,不在讨论范围。小额支付需要第三方背书。

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要想所有节点能瞬间达成一致,又不希望有第三方背书,请问这样在事实上是否可行呢?

> 大型分布式系统必定会存在网关这样的节点。但“中心化”方面介于比特币和 Ripple 之间还有很多空间。

赞同。我认为现在矿机集中在几个矿池便是这样的趋势。至于比特币和 Ripple 之间的空间,我想或许能通过侧链上确认快的 sidechain 来实现。

> 比特币的资源消耗有电价和芯片能耗比的极限;随着产量减半,比特币的生产方式会越来越浪费资源(素数币,黎曼币的意义并不大)。

个人看法是随着产量减半,在现在矿机基本是以法币支付电费的情况下,要么是币价增长,足够抵消支出,要么则是能源消耗大的矿机无法盈利而被迫出局。

比特币对资源的消耗一直被人诟病,可是问题是是否能存在一个绿色环保无公害的安全系统呢? PoS 是否事实上可行现在还是存疑的。

> 既然有这么多人在讨论 51%攻击那这就是一个隐患。

如果说中本聪还在挖矿的时候 51% 攻击的可能性还比较大的话,现在相比之下已经小了许多了。理性的矿式在矿池达到 50% 都会明白这会造成恐慌而用脚投票选择离去。而如果真有人决心不顾一切地去摧毁比特币,并占据了大量算力的话,这就如同独裁者手持着能摧毁世界的核武器,这时就只能期望正义者能有同等的力量来制衡了。没办法,比特币的世界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真有算力高的要进行 51% 攻击的话,用户信心大减,币价归零, Game Over 。不过现在要掌控这么多算力,基本需要国家介入了,而各国关系从来不是铁板一块。

> 法币总算有政府背书,况且有一个国家的人在用;但是比特币不一样。

嗯,比特币有算法背书,有支持者使用。至少比特币的支持者有选择支持与否的权利。

> 广义上理解 block 你可能是对的,因为在数据结构上就是一个链到初始节点的类 linked list ,并且这个链是分散维护的。但是 git 不涉及共识,不要求只有一个 ledger ;可以有多个 branch , fork 很常见,随意 merge ,也可以重写 history 。现有的银行结算体系可能确实低效,如果使用了 blockchain 作为记账系统,按道理也和比特币关系不大。

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其中如果达成共识, git 也可以变成 append only 。比如说不允许对 github 上的 develop 分支进行 force push 。这样每个 fork 都需要更新到最新的然后再 merge 进去。但这只是指引性的,如果真有人有权限的话,实际上还是可以改写的。

比特币则是用 PoW 这样真实的算力来保证了修改权,银行内部采用这样的方式估计不太可能,实际上,如果只是内部转帐的话, Ripple 系统就可以和现有的银行结合了,毕竟它们只需要做好内部可信即可。

> 我短期看好比特币(10-50 年),长期不看好。

10 年已经不短了。当然,比特币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产物,它也需要不断地进化。没有必要将其神化,更应该关注的是它是否有足够的潜力去改变世界。
HongxuChen
2015-11-01 21:11:08 +08:00
@imcoddy

> 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要想所有节点能瞬间达成一致,又不希望有第三方背书,请问这样在事实上是否可行呢?
> 比特币对资源的消耗一直被人诟病,可是问题是是否能存在一个绿色环保无公害的安全系统呢? PoS 是否事实上可行现在还是存疑的。

快速达成共识、能否创造一个节能型系统,实际可不可行我不敢保证,但是确实是有人这么搞了。我推荐过 stanford 的一门课( https://crypto.stanford.edu/cs251/syllabus.html ),至少说明 stanford 是有人搞的;另外 MIT Media Lab 也有人关注了。

说直白一点吧,我目前相信 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 会成功的; Stellar 新网络的白皮书草稿在这 https://www.stellar.org/papers/stellar-consensus-protocol.pdf 。但是理论和实践能否经得住考验还难说。

> 我认为现在矿机集中在几个矿池便是这样的趋势。至于比特币和 Ripple 之间的空间,我想或许能通过侧链上确认快的 sidechain 来实现。

出现矿池可能是朝这个趋势发展。不过我个人认为 sidechain 没前途——比特币本身还存在这么多技术争议, sidechain 只会火上浇油。


> 个人看法是随着产量减半,在现在矿机基本是以法币支付电费的情况下,要么是币价增长,足够抵消支出,要么则是能源消耗大的矿机无法盈利而被迫出局。

嗯,所以这还是有市场推动。

> 嗯,比特币有算法背书,有支持者使用。至少比特币的支持者有选择支持与否的权利。

比特币相对公平,信奉比特币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我感觉真的比特币忠没那么多。
另外,我不信奥派经济学。

> 其中如果达成共识, git 也可以变成 append only 。
git 是为了给开发者带来自由吧。另外, blockchain 是一个 ledger ,意味着最终只能有一个说了算;软件却需要维护不同的 version ,允许不同的 branch 如 wip , master 等。这两者的业务逻辑不同。

> 如果只是内部转帐的话, Ripple 系统就可以和现有的银行结合了
RL 还是想搞银行间的结算,最近出了 interledger( https://interledger.org/)。不过我认为靠 RL 那帮人没法把这个做好——毕竟现在 Ripple 网络就那样。


> 10 年已经不短了。
不长。我们都用人民币这么多年了。
imcoddy
2015-11-03 11:04:37 +08:00
@HongxuChen

> 快速达成共识、能否创造一个节能型系统,实际可不可行我不敢保证,但是确实是有人这么搞了。

扫了一眼,介绍的课程挺有意思,不过我觉得这有点像永动机的感觉(还没有细看所以这只是猜测)。有人关注有人研究都是好事,只要不是宣传概念画饼割韭菜,个人都持支持态度。在我看来加密货币也不是只存在比特币一种,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成,这本身也是对比特币的促进。

> 我个人认为 sidechain 没前途——比特币本身还存在这么多技术争议, sidechain 只会火上浇油。

嗯,静观其变吧。 sidechain 也只是刚出到 demo ,要走的路还很长。

> 比特币相对公平,信奉比特币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我感觉真的比特币忠没那么多。

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就像以前许多人指责比特币是庞氏骗局,让先入场者获利丰盛。但能否理解并认可比特币就已经因人而异,就算认可也不是所有人能一直持有。

而选择持有比特币,也是愿意享受其带来的自由便利,以及愿意承受其可能归零的风险而期望它今后能增值(否则没事干嘛持有比特币)。所以,我更觉得是每个人对比特币有着自己的估价,只是投机者的估价实在太低而已。

> RL 还是想搞银行间的结算,最近出了 interledger( https://interledger.org/)。不过我认为靠 RL 那帮人没法把这个做好——毕竟现在 Ripple 网络就那样。

以前就有人说, Ripple 是改良派, Bitcoin 是改革派。正如其白皮书标题所言: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这给了每个人自己做银行的权利。关于银行这个机制,可以参看一下本文附言里的视频哈~
clov92
2015-11-03 11:27:54 +08:00
显得蛋疼,和不懂的争个屁,闷声发财不好吗
imcoddy
2015-11-03 12:52:23 +08:00
@clov92 哈哈,果然是长者的人生经验。
楼上的其实也不是不懂,不过这本来就是个人选择。
boter
2015-11-03 13:42:20 +08:00
@imcoddy 最近真是涨的有点猛, 8 连阳了,
HongxuChen
2015-11-03 18:17:58 +08:00
@imcoddy
那不是类似于永动机的东西。基于拜占庭将军问题解决分布式系统中的共识一直是学术界上公认靠谱的东西。不过就像 multics 失败一样学术界的产物也可能失败。

当然,支付网络和比特币的解决的问题不完全相同。

个人信仰不同,我应该会站在改良派这方。但这并不妨碍我买比特币。
imcoddy
2015-11-03 20:17:33 +08:00
@boter 蛋定,看一下这个版还这么冷清,就知道离土大木还远得很呢。
imcoddy
2015-11-03 20:19:45 +08:00
@HongxuChen 嗯,比特币归根结底也只是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而已。个人选择不必相同,不过不要轻易人云亦云,记得有自己的思考就好:)
imcoddy
2016-11-10 09:36:19 +08:00
恍恍惚惚之间,已经过去一年了
imcoddy
2016-12-22 15:46:19 +08:00
恍恍惚惚之间,又过去一个半月了
imcoddy
2017-05-24 23:17:14 +08:00
恍恍惚惚之间,又过去半年了
mimzy
2017-09-20 18:41:38 +08:00
恍恍惚惚之间,又过去三个月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23223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