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觉得室内光线不自然,容易疲劳?试试我们的如同自然阳光的神奇 LED 吧

2015-12-11 13:51:54 +08:00
 withablink
大家好~ 之前发过一个 [薄+极简+有质感的钱包] 的帖子,大家收到之后反响很好(现已有棕红色、黑色、原色、还有特别酷的墨绿色,更多颜色正在添加中): https://www.v2ex.com/t/223192

其实,我们主要研发的是灯,可能是市面最接近自然阳光的灯:
https://withablink.taobao.com/

下面是用户发的效果实拍,光线有一种特别的润的感觉。许多朋友都告诉我们,看过这个灯,其它灯就不能入眼了,只能把全家的灯都换了... 我们现在也有灯泡、吸顶灯、筒灯、射灯等等:


灯本身是 LED,所以有 LED 的所有优点:高效节能、低发热、经久耐用。

同时,内部的发光芯片由我们自主研发,精确建模调配,工艺比市面的复杂得多,因此光谱和自然阳光很像,感觉很舒服,晚上和白天的感觉一样,完全没有蓝光的感觉。



用专业术语说,我们的色温在 4500K,同时显色指数在 96 以上,所以几乎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像自然阳光的光源。当然,也绝无频闪,示波器看上去就是一条直线。

目前唯一缺点,就是成本高,价格比较高。不过明天双十二了,将会有全年最低特价,欢迎大家看看~
https://withablink.taobao.com/
691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创造
55 条回复
withablink
2015-12-13 10:30:36 +08:00
@yangqi 无语中。强度当然重要。

举例,假设比如某科研论文证明每天 50 克盐会吃出病。那么你就会跳出来说“这证明了盐对健康有害,也并没有那里说了把强度降低个十几倍,就不会产生伤害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每天吃 10 克盐就能吃出病,那么科研就肯定会说每天 10 克盐就能吃出病。

做科研,人人都想尽量公布最强的结果。如果强度降低也有效应,那怎么大家还不赶快搞个大新闻?

对于第一篇:睡觉全黑的时候照 8lux 会影响人的精神,不代表平时照 8lux 会影响人的精神。

再说,我前面反复说的观点,恰恰是: [不合理的室内光照会影响人的精神,但这影响不是细胞可以测出来的影响,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效应] 。

对于第二篇:这不是科学论文,无评论价值。去搜索转基因危害,国内外也可以找到很多。

对于第三篇:你有看过链接吗? 0.64 W/m2 什么时候变成 38lux 了?我只看到: [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maintained in a 12:12 h light:dark cycle of 110 lux."] , ["Light of 400-480 nm"] , ["The mean irradiance inside the cage was 0.64 W /m2"] 。

然而,我之前已经说过:白光是一个光谱,有各种频率的光。比如,如果白光的光强是 x ,而其中某个频率段(比如蓝光波段)的光强,只是 x 的一部分!

我们精确算一下, 400-480nm ,半波宽( FWHM )这个论文没公布,我们假设就是 Gaussian 分布,峰值 440nm , 400 和 480nm 处是 3 倍 sigma ,则 sigma = 40/3=13.33nm ,那么半波宽是 2*sqrt(2*log2) sigma = 2.3548sigma = 31.39nm 。

我们把这个分布写出来,和光源的光谱做卷积( convolution ),就可以算出光源在这个区域的光强的比例。于是我拿我们的光谱归一化卷积了一下,结果是,只有: 1.31%。那么, 110 / 0.0131 = 8400 lux ,有没有正常人室内的光照 8400lux ?正常人室内的光照是 100-300lux !

最后,盖棺论定的事实是:户外真的很亮很亮,比室内亮 100-1000 倍,阳光直射是 100000lux ,其中蓝光的能量大得多,造成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整天晒,确实会晒出皮肤癌。按你的逻辑,人还是不要外出了,外出一次就被重度辐射一次。这个其实是没错,外出确实伤皮肤,不过如果活成这样也够累的。
withablink
2015-12-13 10:38:35 +08:00
@br00k 这是由驱动电源的设计决定的。设计好的就没有频闪,示波器看是一条直线。飞利浦是这里的反面例子,它的许多 LED 在这方面做得很差。
realpg
2015-12-13 11:59:07 +08:00
我不觉得 4500K 色温最好是经过你们反复测试得出的结论。
只是 4500K 的 LED 灯珠是最好找、满地量产的 LED 珠里最好的而已。

因为珠宝行业用 4500K 多少年了。这个色温的珠,都是对色温非常苛刻的需求,不用特意加工生产就能找打大量色温十分稳定的管子而已。好找,好采购,不用定制,色温稳定的而且看着够舒服的就这个而已
withablink
2015-12-13 12:35:05 +08:00
@realpg 你恐怕对于 LED 灯珠没有了解。现在国内很多厂商都已经掌握了封装技术,可以生产各种色温和色度坐标的灯珠。几百个灯珠都可以打样,几万个灯珠就可以小批量生产。

真正困难的,是怎么稳定地做出高显色指数( 90 容易做, 95 也还是可以做,越往上越难。我们现在平均值是 97.5 ,但也只是标称一个最保守的值 96 。之前有人不信买回去测,测出来差不多 98 ,结果没话说了)的灯珠,同时保持发光效率。

严格说来,色温( CCT )也只是颜色的一个方面。事实上我们的色度坐标( x, y )也经过反复实验,并参考了国外在这方面的实验结果。更精确地说,我们目前做的不是 4500K 黑体的坐标,而是另一个接近的坐标,具体我们不公布。

说实话,对于一个见都没有见过的产品,凭想象大加评论,似乎不大合适吧。你是珠宝专业,不代表你对于光源和 LED 产业有专业的了解。

不过,讲真,珠宝对于光线的要求是很难达到,因为珠宝的吸收光谱真的是很窄,对光谱的要求极高。如果是观察珠宝,我们的比市面的 LED 和节能灯好很多,但和自然光仍然有区别。如果要能满足珠宝的要求,灯珠需要再特别定制,显色要到 99 才够。如果是观察日常用品,那则是非常接近。
withablink
2015-12-13 12:47:24 +08:00
@realpg 对于光线想了解,可以先读 Measuring Colour, 4th Edition by R. W. G. Hunt, M. R. Pointer 。读完再说话,谢谢。

色彩学很有趣,比许多人想象的复杂得多。人眼的视觉模型还要更复杂一百倍。

啥都不说,先看 CIECAM02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IECAM02 自己看后面的公式。这只是个粗略的视觉模型,无法解释许多视觉现象,但已经很复杂。
yangqi
2015-12-14 01:39:00 +08:00
@withablink 第一篇说得是夜晚只要 8 lux 的蓝光,根本就不是睡觉的时候,人家都是找得夜间工作者和夜猫子做得实验,不要歪曲事实

第二篇本身不是论文,但所有论点都给出了多处的来源,是否有价值见仁见智

第三篇 w/m2 到 lux 没有单一的公式,但是根据 LED 台灯的能量转换大约是 38 lux, 这个是老鼠笼子中所测量到得实际平均辐照.

这个怎么会和盐的例子有相似之处?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好吗。如果要参考应该参考紫外线的例子,因为光谱是接近的,紫外线高强度自然是不用说了,低强度长时间照射依然会造成伤害。你难道有什么证据证明蓝光不是如此么,你既然已经承认了蓝光高强度照射会产生危害,那低强度长时间难道不应该参考和他最接近的紫外线么?

你最后定论的事实也和我们讨论的 led 的蓝光没什么关系。
withablink
2015-12-14 11:01:23 +08:00
@yangqi 我再这么说吧:晚上黑的时候,开个小蓝灯,与开个"包含蓝色光"的白灯,感觉能一样吗?(这个实验就是测大家的感觉)理解了关键吗?关键在于光谱的平衡,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在于强度。

38lux 怎么转出来的?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equations.

紫外线低强度就是没有危害(而且 LED 里面还真没有紫外线,想要有紫外线还得要定做)。你不晒紫外线,就会缺维生素 D 。剂量 = 强度 * 时间。如果强度够低,你 24 小时在下面也没有危害。

紫外线和蓝光接近?波长差了好多好吗。作为量子过程,波长差一点,就可以有质的区别,懂吗?

蓝光还和绿光接近,你不要看绿色了。
yangqi
2015-12-14 11:31:53 +08:00
@withablink 我们在谈科学,你在谈感觉?搞笑呢

公式在这,自己看。 http://www.rapidtables.com/calc/light/how-watt-to-lux.htm

紫外线对眼睛害处远远大于益处,这个你既然不知道我也不想多说了。

不要咬文嚼字了,我又没说紫外线和蓝光紧挨着。只是举例子而已,比你那个用盐的例子还是合理很多了。
withablink
2015-12-14 11:49:54 +08:00
@yangqi 我真是晕了。你的第一篇文章,测的就是人的感觉。你搞笑呢?请找个证明 8lux 能造成视网膜伤害的。

另外总算明白了,你说 0.64 w/m2 => 38 lux ,原来竟然是用 30-90 lm/w 转换出来的,真是醉了。已经没有必要和你讨论任何问题。

量子过程你懂吗?举个例子,如果需要 400nm 才能激发某个化学键的变化,那么用 401nm 怎么照都没反应,理解了?所以你举紫外线,然后说蓝光也类似,只能说明你真的很无知。
yangqi
2015-12-14 12:04:39 +08:00
@withablink 呵呵,居然开始胡编乱造了,你哪只眼睛看到第一篇文章测人的感觉了。你可以说第一篇没给出详细的实验方法,但是胡编乱造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那个数字转换就是个估算,也不是问题的关键,不用咬着不放。

我举紫外线,可没说蓝光类似好吗。你逻辑实在是不清晰,目前的实验都表明高强度的蓝光对人有损害,然后你用盐举例子,想说低强度的蓝光对人无害。拿盐和蓝光来对比说明根本没有任何基础,要做对比当然也要拿紫外线来做对比说明,所以我才举了紫外线的例子。

很多的报告和专家的说明也都指向低强度蓝光长期照射下也是会产生危害的,目前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低强度蓝光没有危害,所以你想说得蓝光没有危害,都是心理作用完全没有根据,只能是你自己的臆想。

另外我们讨论的不是物理,你也不用说那么多废话。
withablink
2015-12-14 13:19:11 +08:00
@yangqi 你不懂数字转换,转换出来结果差了 100 倍,居然说不用管。

紫外线 /蓝光对细胞造成损害,是标准的物理过程,居然说不是物理。

科学实验能造成损害的所谓"低强度"蓝光,比正常室内白光光照所含的蓝光组分(!!!看清楚,是要拿蓝光和白光中的蓝光组分比,而不是蓝光和白光比!!!),强几十倍以上,居然还不理解。
21grams
2015-12-14 13:39:33 +08:00
双十二过了,还有特价吗?
withablink
2015-12-14 13:40:44 +08:00
@yangqi 之前说得这么清楚,你还是不懂科学实验怎么做吗?

比如,实验出 100lux 有害,那做实验的人当然赶快去做 50lux, 10lux ,看看到底多少才有害。

如果发现只有到了 100lux 才有害,那么就公布 100lux 有害。

你理解我的意思吗?

如果发现 50lux 也有害,那当然就会公布 50lux 有害,而不是 100lux 有害。

你理解我的意思吗?

甚至更有可能的是,一开始大家就同时做几组,不同强度的,看看哪个强度开始有害,然后就公布哪个强度有害。而对于比公布出来的强度更低的,当然就是找不到有害证据的。

你理解我的意思吗?

做科研,都希望公布尽量强的结果,能找到证据的最强的结果,你理解我的意思吗?

你理解科学的方法吗?有科学的素养吗?有阅读理解的能力吗?
yangqi
2015-12-14 22:30:59 +08:00
@withablink 呵呵,还那么多废话。

你既然说蓝光没有危害,请拿出证据来!哦,对了,你找的证据也实验证明了高强度蓝光是有危害的,然后你说低强度蓝光没有危害,请拿出证据来!你以后科学的素养吗?有就凭证据说话,不要信口开河。

我只是根据目前我读到的所有数据和实验来推断即使低强度蓝光长时间照射也会有危害,如果你否认请拿出证据来。你理解我的意思吗?有科学的素养吗?如果拿不出无害的证据,也没有各种实验和证据证明蓝光的危害和强度有关系,你凭什么说低强度蓝光无害?你有思维逻辑能力么?
withablink
2015-12-15 14:41:58 +08:00
@21grams 嗯,在旺旺联系我们吧...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24281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