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与我] 识破“假洋”方法论

2015-12-25 13:13:07 +08:00
 shrugged

“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这是鲁迅陛下的假洋鬼子,时间过去了快一百年,如今,在多数语境下,假洋不再指人,而开始指品牌。

一、什么才算假洋品牌?

什么才算假洋品牌?这个问题越来越麻烦。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资本构成越来越复杂,对很多公司,你已经不能简单地说它是本土企业或外国企业。

本土、假洋和真洋,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楚。本土的产品不一定差,外国的月亮也不一定圆,国内企业取个英文名也是极其平常的一件事。那么,为何大家如此痛恨假洋,为什么工商局常在打击,媒体也时不时抨击呢?——其中的关键就是它们对信息的虚构和隐瞒。

假洋之可恶,在于作假,在品牌历史和信息上作假,在创始人、创始地点、注册地、生产地、管理团队所在地、零售店分布等诸多方面放烟雾弹。我们可以给假洋品牌这么划分段位:

低段位

低段位的假洋毫无国外背景,一般声称自己来自八国联军,高声呐喊自己历史很久远,创始人很 X ,深得皇室和名人青睐。总而言之,你要是用上了,血统都能变。它们常现身于百度百科、国内贴吧和论坛;只见淘宝,没有官网,实体店更是寥寥。

中段位

中端位的假洋就稍微厉害一点了,它们往往在国外注册公司,官网设有中英双语,用的还是 .com 域名。模特腿长条子正,毫无村炮之气,界面、文案大气沉稳, whois 信息、网站服务器 ip 、工商注册信息和商标信息也毫无破绽。

高段位

高段位的假洋就是假洋的究极体,它们除了具备中段位的严谨细致之外,还有更加高明的招数:或是收购国外不知名和没落品牌,或是购买国外品牌授权,又或者回过头来收购自己,把商品运往国外操作一番,报关单到手,再运回国内。

严格地讲,部分高段位的假洋已经接近于真洋,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在信息的虚构和隐瞒,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通常而言,门槛越低的行业,假洋品牌越多——衣饰鞋包、食品保健、母婴和化妆品,这几个行业堪称假洋品牌集中营。

二、如何识别假洋?

先深呼吸,告诉自己:人人都是夏洛克。识别假洋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凭感觉和经验,也可以去官方和三方机构的网站查询。凭借主观经验比较考验个人“嗅觉”,我通常是进官网,观摩“关于我们”栏目,品读其文案和画风。这种方法的识别率不是太高,我们接下来谈谈比较客观的方法:

第一招黑虎掏心:先查国内的工商注册和商标信息,再查品牌声称来源地的信息,一般各国都有官方渠道可供查询,我会在文章最后贴出。美国的情况比较复杂,注册很容易,还要分州查。

世界各地负责公司注册的主体,图片来源:南方周末《超级纽带“公司之家”企业注册信息查询的国际经验》
第二招敲山震虎:上 ebay 和 google shoping 、卡卡库(日本)、香港价格网(香港)和雅虎(台湾)等交易或询价平台,查看商品的卖家数量和销售情况,也可上八国联军的看 amazon 自营是否有售。此外,还可以上阿里巴巴逛逛,你懂的。

第三招我想不出名字了:查媒体报道。用谷歌新闻搜品牌的中文名和英文名,重点关注国际大媒体的报道,如 bbc 、 cnn 、纽约时报、华盛顿日报、福布斯等等。

最后拿出杀手锏:查查零售店和公司地址,用谷歌地图搜品牌和公司名,看全球的零售店分布和总部所在地。此外还有一个小招式:查官网的 whois 信息和服务器 ip 。

上述诸多方法并不能保证识破率百分百,而且几种方法叠加使用、顺藤摸瓜,也相当的费时间,但是和假洋斗,其乐无穷嘛,祝大家玩的愉快~

PS :今后我可能会在微信后台添加表单,把我收集到的假洋信息放上去,回复品牌关键词即可查询,上线时间不明。

三、查询渠道:

注册信息: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http://gsxt.saic.gov.cn/

香港公司注册处: www.icris.cr.gov.hk

台湾经济部商业司: https://gcis.nat.gov.tw/pub/cmpy/cmpyInfoListAction.do

英国公司注册署: http://wck2.companieshouse.gov.uk/

澳大利亚公司注册处: http://abr.business.gov.au/

美国是分州注册,查询比较麻烦,其他国家的情况又各不相同。

在美国的新泽西州,企业的登记信息由独立于政府的新泽西金融服务委员会( Jersey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ssion )掌握。而在德国,公司信息登记和管理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16 个州的 118 个地方法庭掌握着最详尽的公司登记信息。在不同的国家,企业信息是全国统一登记还是各地分别登记,也各有不同,根据 2012 报告的统计,前者是后者的三倍。

(摘自南方周末的《超级纽带“公司之家”企业注册信息查询的国际经验》)

商标和专利:

中国商标网: http://sbcx.saic.gov.cn:9080/tmois/wscxsy_getIndex.xhtml

香港知识产权署: http://ipsearch.ipd.gov.hk/

台湾经济部智慧财产局: http://tmsearch.tipo.gov.tw/

美国专利和商标局: http://www.uspto.gov/

其他渠道:

全球公司,三方机构, kompass (康帕斯): http://www.kompass.com/

全球公司,三方机构, Dun & Bradstreet (邓白氏): http://www.dnb.com/

德国公司,三方机构, firmen wissen : http://www.firmenwissen.de/

最后,欢迎关注~

微博: shrugged 在地板

公众号:器物与我( shrugged_hi )

248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创造
4 条回复
keniusahdu
2015-12-25 13:27:44 +08:00
整合一下.做个搜索 , 输入品牌,得出 该品牌"假洋"概率为 53.4%
shrugged
2015-12-25 14:10:18 +08:00
@keniusahdu 这主意不错。
Earthman
2015-12-25 15:35:20 +08:00
个人不太关注品牌,东西好就成。但是普遍的是大品牌的产品具有更好的质量控制
shrugged
2015-12-26 10:02:19 +08:00
@Earthman 是这样,恶心的是虚假宣传。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246066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