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ONAN
2016-12-09 19:12:20 +08:00
馬兜鈴內醯胺
2001 年 4 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發佈了一份消費者安全警報,用以提醒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傳統藥方」或膳食補充劑等植物提取物產品對健康造成的危害。該機構警示稱使用含馬兜鈴酸的產品「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腎損害,並可能引發需要通過透析或腎移植方能治療的腎衰竭」。此外, FDA 還提到某些病人因服用此類產品罹患癌症,尤其是發生在尿路的癌症。
因為馬兜鈴酸具有致突變性,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 2008 年利用馬兜鈴屬植物製作的草藥列為 1 類致癌物,並將馬兜鈴酸類物質的天然混合物列入 2A 類致癌物。
2013 年,科學家發現馬兜鈴酸造成的基因突變位點,並證明馬兜鈴酸引起基因突變的能力是現今已知所有物質中最強的,在每百萬鹼基中就有 150 個鹼基基因會發生突變。同時也首次證明了馬兜鈴酸具有的肝毒性。
馬兜鈴酸被認為是多瑙河地區性家族性腎病(DEFN)和類似的疾病——「中草藥腎病」( 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 )的致病原。其表現為腎臟進行性快速纖維化並伴隨腎萎縮。現已證實,暴露於高馬兜鈴酸環境與尿路上皮癌變的高發病率相關。
馬兜鈴酸的致癌機制是與 DNA 形成加合物:馬兜鈴酸在體內經簡單代謝過程,其胺離子將被硝基還原酶還原為環內醯胺離子( cyclic N-acylnitrenium ion ),代謝產物的一部分被還原為馬兜鈴內醯胺,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蓄積於細胞質內發揮毒性作用,而另一部分則與 DNA 中嘌呤核苷酸的環外氨基共價結合形成特異性的 AA-DNA 加合物,進而使 RAS 基因和 p53 基因發生突變。有實驗表明,在使用具有細胞毒性的馬兜鈴酸處理腎小管細胞後, DNA 鏈斷裂頻率增加,細胞對 DNA 損傷的相應、 DNA 修復基因的調節、細胞凋亡以及細胞週期的調控都將出現顯著變化,此外,諸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還原酶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的基因表達皆被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