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的问一句,大家都是如何存储个人照片,或者私密性强的个人资料?

2018-04-11 13:59:36 +08:00
 jiayujun
1.移动硬盘
优点:容量大
缺点:寿命短,已损坏,需要经常备份

2.云盘
优点:数据传输方便
缺点:安全性低,云盘商家不可预测的关闭

3.刻盘
缺点:寿命短,笔记本减配光驱读取功能

4.本地电脑
缺点:容量小
2432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153 条回复
chnyang
2018-04-11 21:18:00 +08:00
邮件?
kpeaker
2018-04-11 21:18:49 +08:00
加密完上云盘
likuku
2018-04-11 21:26:54 +08:00
等容量加密移动硬盘 x2,定期作 rsync 同步(人肉 RAID1) + google photos + flickr pro (老用户无限量原图)

尽可能保证有 4 份副本。
likuku
2018-04-11 21:30:06 +08:00
@woscaizi #60 我也是因为遇到全新硬盘组+阵列产品用了不到 1 个月就 2 块硬盘先后坏掉(间隔 1 周),得到教训
likuku
2018-04-11 21:34:27 +08:00
私密性最高的个人资料:
macos 下创建稀疏磁盘镜像文件,使用 macos 自带的加密文件系统加密,资料放这个加密盘 /文件里,
每次更新后创建 sha256 校验码,同时手工复制同步到自己其它电脑 /加密移动硬盘上(不放网盘)。
likuku
2018-04-11 21:36:21 +08:00
“照片 /资料不怎么重要,没啥隐私”,等你们真正丢了 /泄漏之后,才会知道哪些重要。
hggg
2018-04-11 21:43:34 +08:00
nas
ningbo16
2018-04-11 21:46:47 +08:00
mark
seanan
2018-04-11 21:49:57 +08:00
楼主,手机 U 盘,了解一下。
honeycomb
2018-04-11 21:53:18 +08:00
backblaze 博客的建议是本地两个拷贝,云端一个拷贝。

量很大(几个 T 程度或者更高的),应考虑专用的 NAS。
其它的怎么样都行。
udev
2018-04-11 21:54:41 +08:00
google 同步效率比微软好,已经全家桶了,平时共享点信息用 google keep,照片 google photo,文件 driver,工具型存储备份统统丢到百度或者网易邮件网盘。
hnbcinfo
2018-04-11 21:55:10 +08:00
玩客云,虽然比较 low,但对我这种要求低的用户正好。省电费、没噪音还不占地。
yanzixuan
2018-04-11 22:17:22 +08:00
群晖。下一个
SuperMild
2018-04-11 22:57:07 +08:00
本地硬盘是会坏的,真正重要的东西最好加密存一份到网盘,双重保险。
inflationaaron
2018-04-11 22:57:29 +08:00
加密 dmg 放 Dropbox
cnyang
2018-04-11 23:24:55 +08:00
看情况,经常用的笔记本+台式机
基本不用但很重要的多重加密( truecrypt+7zip+rar 分卷)后传 onedrive+gdrive+百度网盘+本地硬盘
Miary
2018-04-11 23:32:15 +08:00
我买了台 n54l,N 年前的停产货,某宝一千大洋入的,四盘位,加个卡最多可以放八个,自己折腾了下换了个猫扇装 sever 2008 还不错,没啥噪音,功耗没试过,硬盘长期都是休眠状态应该不怎么费电吧
juniorzhou
2018-04-11 23:46:58 +08:00
google photos + nas raid1。人在国外,非常好用。
zjyl1994
2018-04-11 23:50:42 +08:00
vps 搭 next cloud 然后做定时 rsync 同步,前提是要有一堆吃灰小鸡才行,单独为了备份买小鸡不值当
loveyu
2018-04-11 23:51:41 +08:00
楼上说了这么多,只想求加密网盘备份的脚本。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44591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