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寸 iPad Pro 体验

2019-04-06 15:36:51 +08:00
 djyde

https://lutaonan.com/blog/ipad-pro-11-review/

这次入手 iPad Pro 完全是个意外,原本的计划是入手新款 iPad mini 更新一下我用了三年的 iPad mini 2. 后来想一想,不如用 24 期免息直接入手 iPad Pro.

之所以想换代,主要是这些原因:

恰逢这周末在深圳出差,我故意不带我的 15 寸 Macbook Pro, 只带了 iPad Pro. 然后又深度体验了一周。

用 Kindle App 阅读

虽然我也有一台 Kindle Paperwhite, 但是我更倾向于用 iPad 阅读。因为我的眼睛对屏幕不挑剔,使用 iPad 阅读不会像别人说的眼睛不舒服。而 iPad 能提供比 Kindle 大的阅读面积。

iPad mini 2 相对于 Kindle Paperwhite 来说已经大了不少,而在 iPad Pro 11 寸阅读给我的感受是读书就像是在读报纸。这次出差在飞机上总共读完了两本书,体验完胜 Kindle.

即使尺寸大,但握在手上也不会觉得笨重。

浏览网页、社交网络

并不是说 iPad mini 2 不能做到,而是 mini 2 的性能让我没有欲望这样做。但是我很愿意在 iPad Pro 上 Google 一翻,刷刷 Twitter / 微博,收发 Email. 一切都很顺畅。

周末出差时,我的周报都是在 iPad Pro 上完成的。我用讯飞语音完成周报的文字录入,准确率比想象中高得多。讯飞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文字录入需求,当然,有些场景不方便使用语音输入。这时有个键盘是更好的选择。迫于贫穷,我没有买 Smart Keyboard, 而是买了只要 178 元的 罗技 k380.

K380 很适合对便携性有要求的用户,重量轻,支持 3 个设备一键切换。手感就是普通薄膜键盘的手感。唯一的缺点是和 iPad Pro 搭配使用的话,你要额外买一个支架架住 iPad.

处理照片

这次到深圳出差顺便逛了一下海边,用 SONY RX100 拍了不少照片。当晚到顺电买了一个 MOMAX 的 Type-C HUB. 插到 iPad Pro 上,会自动打开系统照片 App 的导入页面,可以直接把 SD 卡里的照片导出。然后用 Snapseed 就能处理图片。

在没有 Macbook Pro 的情况下可以完成整个从照片导出到照片后期的过程,倒是令我惊喜的。

这是一张用 iPad Pro 后期的照片。

因为家里有 NAS, 64GB 倒不会不够用,照片导出和处理完,直接扔到 NAS 就完事了。

写字

我本身就很喜欢写字,手写歌词,于是我也入了 Apple Pencil 2 以及笔记 App 「 Goodnotes 5 」.

刚开始在屏幕上写字有点不习惯它的手感 —— 太硬了。但是适应了一段时间后慢慢找到了点感觉。

这是在纸上写的字:

这是在 iPad 上写的同样的字:

总结

因为配置高和屏幕大,iPad Pro 可以做的比原本 iPad mini 多得多 —— 处理照片、浏览网页、用 Apple Pencil 做笔记(当然现在新款 iPad mini 也支持 Apple Pencil 一代)。

作为程序员,在短暂出游时能不能以 iPad Pro 替代 Macbook, 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在编程领域,iPad Pro 离生产力工具还差得很远。但是 iPad Pro 能满足我除编程以外 99% 的需求。

另外一个矛盾的地方是,如果我带上键盘去用 iPad Pro, 那么我为什么不直接用 Macbook 呢?有人会说,iPad Pro 11 寸的重量只有 468 克,而我手上的 Macbook Pro 15 寸则有 1830 克,是几乎 5 台 iPad Pro 的重量。但说实话,背在背包里,我根本不介意这 1400 克的差异,所以于我而言,iPad Pro 太尴尬了,它可以做很多,但 Macbook Pro 可以做得更多。

对于程序员群体,iPad Pro 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设备。而对于那些主要以文字录入、图片处理、手写笔记为主要任务的群体,那么 iPad Pro 还是很值得入手的。

1400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iPad
70 条回复
djyde
2019-04-07 00:43:45 +08:00
@WenjieYe #40 我觉得取决于宿主 App. 微信我觉得问题不大
akring
2019-04-07 00:45:28 +08:00
楼主写的很用心,iPad Pro 目前周边非码农朋友用了都说好,但是确实是受限于无法在 iPad 上完成编程,所以我还处于观望状态。
mmtromsb456
2019-04-07 01:13:49 +08:00
@WenjieYe 当然可以.系统自带的 Mail.app 下载附件之后选择在 Microsoft Word 中打开编辑完之后直接 share 到 IM 就可以了.如果修改要求不高选择 Document 也可以.
AltairT
2019-04-07 01:39:42 +08:00
pro 还是太贵了,价格撵上一般的笔记本电脑了,但是生产力却比不上.
个人主要需求只是看 PDF 做笔记和手写笔记,无纸化学习,不然租房子搬家太难受了,电脑做笔记总归不是那么方便.打算买个 ipad air 2019 就行了.
djyde
2019-04-07 01:45:47 +08:00
@AltairT #44 那我觉得 mini 就够了,哈哈
AltairT
2019-04-07 01:50:56 +08:00
@djyde #45 我把 mini2 回收了,以前也用 mini2 看过好几本扫描的 PDF,真心感觉屏幕太小了(当时都是裁边+横屏),看 PDF 不方便,做笔记标注也不方便.看视频都是手机+电脑,基本吃灰的说.现在是考虑笔记,pdf 标注全部电子化才打算买 air 的.
flavoury
2019-04-07 02:09:06 +08:00
@AltairT 一样的需求 我想买二手 iPad Pro10.5➕Apple Pencil
rogwan
2019-04-07 08:19:58 +08:00
以前试过 pad+蓝牙折叠键盘的便携方案,久了还是觉得没有笔记本方便。关键是 pad+蓝牙键盘和笔记本的重量差不多了,纯消遣式的阅读体验还是不错的,可惜利用率太低,大屏手机取代了这部分需求。
zhouhua97
2019-04-07 10:24:35 +08:00
@gazce 经典
junho
2019-04-07 10:52:44 +08:00
也是打算使用 ipad + pencil 来看书和做笔记
采用的是 ipad air 2019 + pencil,如果不是预算问题 上 Pro 的体验会更好
linliqun
2019-04-07 10:57:09 +08:00
同用十一寸 pro
键盘我有多余的 apple 的键盘,不过也用得少
写东西比较多,所以搭配了二代笔
但是起初直接写手感不好,加上自己没有什么刷剧的要求,所以入手了一张日本的书写膜,笔感急剧提升
怕弯,多配了一个保护套
总体来讲,很不错,至少提高了生产力
djyde
2019-04-07 11:20:07 +08:00
顺便求个 chiphell 邀请码。。
designer
2019-04-07 12:21:02 +08:00
还没有 sueface 诱惑力大
dbow
2019-04-07 12:43:01 +08:00
同 ipad pro 11 寸, 搭配上 apple pencil 2, 我觉得的这是市面上最好的读书写笔记设备, 完全符合我这种读读写写画画的用户。
用 ipad pro 最好别搭配键盘,操作不便, 需要键盘的任务还是用 PC 完成比较好
就不应该把 ipad pro 当 PC 用,ipad 的强项在于爽快的触感, 流畅的操作, 精致的 app。
ipad + pencil 1 , ipad mini + pencil1, 的体验要跟 pro + pencil 2 差一大截, 你们看看 pencil 2 长什么样就知道了。
dbow
2019-04-07 12:47:07 +08:00
楼主可以再买一个图书扫描仪, 把书架, 历史笔记全部 pdf 化, 这样以来, 以后要搬家是方便太多了。
bugDev
2019-04-07 12:51:05 +08:00
@syc721 notability 有 Mac 版,
alfchin
2019-04-07 14:13:52 +08:00
@gazce 买前爱奇艺,买后爱奇艺。
nyz1500
2019-04-07 14:44:08 +08:00
编程生产力为啥不选 surface🤣
yuhuan66666
2019-04-07 15:01:34 +08:00
其实我就好奇,64g 真的够用么 图片什么的可以放 nas 只下应用感觉 64g 就满了...
ipooooo
2019-04-07 16:09:52 +08:00
1p 可以用 face id 直接进入,无需输入密码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55250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