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待“钻研型消费心理” ?

2019-10-06 18:33:49 +08:00
 HytonightYX

前几天看了虎嗅的一篇文章 我们 95 后,万物皆可分期

感觉完美中枪,特别是钻研型消费

比如说吧,大几千的 iPhone11,感觉是时候了就入手了,免息分期,每月的收入完全负担得起。 但是这两天就开始钻研手机壳和钢化膜了我去... 先从 TB 转战 PDD,然后转战 1688 这个批发地点,对比各种几块的,十几块的,几十块的钢化膜和液态硅胶壳,乐此不疲...

这个心理其实早就出现在我身上了,比如高考了吧,心里想着买个好点的笔,然后又花了一周多把各种日本中性笔研究了个遍...

再比如买了 MBP,全款付清,也是一点不肉疼。然而又开始研究各种转接头,蓝牙鼠标,虽然最后依然入了官方转接头...

这种心理到底怎么说呢?感觉上吧,最终确实能买到更加“物美价廉”的东西,但是又感觉花上去的时间是不是太多了...

最近开始反省自己这个心理,和各位 V 友分享一下,也想听听 V 友们的意见,毕竟干这行的,心理上可能有些相近哈哈哈

634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84 条回复
WillShin
2019-10-07 11:54:26 +08:00
所以现在羊毛党太多,各种套路
ro47bot
2019-10-07 12:24:51 +08:00
钱是个好东西
coderluan
2019-10-07 13:06:01 +08:00
购物有个原则,就是根据需求买东西,而不是看见东西再想需求。

比如我平时就看电子书,但是感觉手机屏幕太小,pad 有点沉,于是上网搜索有什么电子产品符合我的需求,然后搜到了 Kindle,这种情况你买了一般就不会浪费。

再比如,我平时其实不怎么看书,无意中看见了 Kindle 搞活动,就想着自己买来之后可以看看书,这种买了基本都是压泡面的。
scg16
2019-10-07 13:15:07 +08:00
PDD 治好了一半我的病
ITsWHY
2019-10-07 13:21:21 +08:00
钻研主要还是怕东西不行吧 想尽可能买质量好的 不然用着不好更难受
hoyixi
2019-10-07 13:21:43 +08:00
要是发烧友或者以此为爱好、以此为乐,也无所谓。

否则的话,还是那句: 人用工具,而非工具用人。
alamaya
2019-10-07 14:02:47 +08:00
一句话,钱不够多
TheFLY
2019-10-07 14:40:53 +08:00
还不是因为科技自媒体门槛低,然后推荐系统对着男青年们狂轰滥炸疯狂标题党,让本来 80 分和 90 分的两种东西一下子发展成 20 分的垃圾和 99 分的牛逼(使用价值角度),让男青年们进而产生了一种我不钻研一下就容易会上当受骗的错觉;

当然了,主要还是工作不饱和。
Yourshell
2019-10-07 14:51:24 +08:00
本质是贫穷,想到买 5 分钟内付款的当我没说。
Oz2011
2019-10-07 14:57:19 +08:00
@Yourshell 哈哈 其实也不是,我都不知道一个 pd 充电套装我逛了多久,其实我工作一小时能买个 7,8 套,今年三张违停罚单了,能买个 30 几套了。
MisakaTian
2019-10-07 15:44:48 +08:00
我和楼主比较像,大钱手松,小钱手紧党
一般买个十块钱的东西能对比半小时,研究到评论都能背下来的程度
比如最近我买只便宜钢笔(金豪 X450 ),前前后后看了十几个评测视频和帖子,翻了不知道多少家店,整整半个月过去了才下单
感觉心态出问题了……读书的时候以为是钱的问题,现在明白是不够忙又没事干的问题
luohuanlh
2019-10-07 15:58:19 +08:00
商品的价格不取决于它的价值,取决于人的需求。
MisakaTian
2019-10-07 15:58:50 +08:00
后来大概是用了这么几个套路:

有些东西就骗自己完全没兴趣,比如衣服我就完全不会去想着置办,别人吐槽了就把现在买的款式换个颜色再买几件
把某些东西当成爱好处理,比如折腾二手垃圾,这样就不会在性价比上斤斤计较(我大概已经自己动手修了快 20 台本子了)
少上知乎少长草
SNOOPY963
2019-10-07 16:01:49 +08:00
钻研完了别浪费啊,写成篇比较文也好的,那么下次碰到同类人家一搜你的文章就好了。
vinsec
2019-10-07 17:02:43 +08:00
很有意思的讨论
oNuGrInDiNg
2019-10-07 17:50:38 +08:00
我觉得一定程度上各种购物平台的促销太多、套路太多导致的,比如我上个月想买一个升降桌上桌,有一款完全符合我需求的要 779 元,感觉太贵不值就没舍得买,又乱七八糟找了一堆结果都没之前那款贴近我的需求,结果前几天在张大妈看到直接降价到 320 ……果断下手了,虽然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开心,但觉得这个过程挺揪心的。
想理性消费必然要多付出点时间,这是不可避免的。Costco 不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痛点而出现的吗?
areless
2019-10-07 17:55:26 +08:00
其实等于找利差。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你想想 1 分钱,如果你能设计程序循环一百亿次有多少利润呢。“钻研型消费心理”是唤醒商人本质的行为。
Tony4ee
2019-10-07 17:59:16 +08:00
钻研不是错,是消费者理性的体现
最不济,就算最后不买了,也是积累了人生的经验(
当然了,最好还是发出来,这样大家都能参考,如同 @SNOOPY963 所说的。
mystartv
2019-10-07 18:07:33 +08:00
拼多多买了单肩包 50 多元感觉比京东 200 多元的更好,所以价格高未必是好的,京东一样好多第三方卖家造假
HytonightYX
2019-10-07 18:37:26 +08:00
@TheFLY 这还真没想到,确实,有时候就怕买到那个“20 分的垃圾”,但是其实挑来挑去最后也就提升了 10 分而已。
@Oz2011 哈哈,一样。这种小零件特别爱喜欢花时间研究。我还想专门买个 ifixit 拆解一下内部结构。
@MisakaTian 感谢。

想想,最后其实还是想买那个 “值得买” 的东西。
比如都是手机膜,去掉那些不值得的,剩下一个“值 10 块”,一个“值 20 块”,既然都值得,我就选择买承受范围内最贵的。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0660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