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些人写几句话那么喜欢带感叹号呢

2019-11-12 08:41:20 +08:00
 yuikns

每个人输入文字的时候都可能有一些不同的习惯。手机和笔记本输入法不同的时候可能由于方便原因还略有区别,比如半角和全角符号有时候和输入法有关,又比如有人在不那么正式的聊天中干脆用空格代替所有符号。

但无论哪种输入方式我都没发现超大量的感叹号代替句号方便在哪里,只觉得这人说话怎么这样啊。

通常而言表述方式只是应用,内容显然应当更加重要。但是看到这样大量的感叹号,私注意力完全被勾过去了,好难不受干扰。

最开始我只发现有一个人这样做,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发现那人好像也没那么激动,只当做是个奇怪的爱好。后来发现好像这种写法的人还是略有几个的。

不知哪位可以介绍下他们的考虑,或者说这样写的便利在哪么?

844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111 条回复
Uyuhz
2019-11-12 10:44:40 +08:00
@cnnblike 我永远单推 aqua !!!!!!!!!!(此处省略 n 行
hauibojek
2019-11-12 10:45:08 +08:00
@5yyy 我愿把双眼化作灯塔! 照亮你们远大的前程!!!!!
zhuoyan
2019-11-12 10:46:54 +08:00
俺也一样!
toms0301
2019-11-12 10:50:39 +08:00
我老大打字的时候就比较喜欢用感叹号,无论是日常工作群里的对话还是工作日志考核,刚开始不熟悉感觉还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后面了解了之后就没什么感觉了,只不过是个人习惯而已。
12tall
2019-11-12 10:50:50 +08:00
还有人喜欢用~呢~
myEzekiel
2019-11-12 10:55:09 +08:00
哈哈,我喜欢用。。。。
MaxTan
2019-11-12 11:24:13 +08:00
因为他们习惯这样!!!
busymilk
2019-11-12 11:32:54 +08:00
闲鱼上碰到过一个句句话用感叹号的人,聊着真恶心,感觉随时要打起来一样,不过为了卖出去东西,我忍了,哈哈
zhuangku556
2019-11-12 11:41:19 +08:00
营销号写习惯了吧,这几年不是流行那种咆哮体,中间再夹一堆表情包的文风
dolphintwo
2019-11-12 11:42:52 +08:00
我就这么写!
forgetandnew
2019-11-12 11:47:59 +08:00
碰见这种人我一般都是绝交。
waterlaw
2019-11-12 11:49:46 +08:00
我之前喜欢用 。。。现在用讯飞语音,变懒了😂
sobigfish
2019-11-12 11:53:36 +08:00
情绪激烈时比较喜欢多感叹号!
比如 客服一直复制粘贴给你的重复的答案时,
“不要用复制粘贴来敷衍我!!!”
taotaodaddy
2019-11-12 11:55:23 +08:00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XiLemon
2019-11-12 11:56:02 +08:00
额。。。
chztv
2019-11-12 11:56:10 +08:00
还遇到过整段话,没有空格,没有任何标点。感觉比感叹号更要让人郁闷,每次要去猜应该怎么断句。
shareSK
2019-11-12 12:03:19 +08:00
个人习惯吧。把!当做分隔符,我习惯用空格和。。。当成分隔符。。。
littiefish
2019-11-12 12:05:21 +08:00
是啊!!!
inhzus
2019-11-12 12:05:36 +08:00
之前想过个问题,日语会有很多的敬语,但汉语却没有,大部分的情感(比如喜欢、厌恶等)都得靠说话人的语气或表情来反映,而这些在网络聊天时却很难体现,不注意的话很容易造成误会。
所以和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聊天时,尤其是讲到不同语气会影响句意的话(比如开玩笑等),都主动加上一些语气词(呀、嘛、哇等)或标点符号(~、!)甚至颜文字
vimutt
2019-11-12 12:06:47 +08:00
几乎很少用标点符号 说实话 我觉得标点符号除了在公文中 其他场合毫无意义 有些人会说标点易于理解 我觉得这要看写字的人怎么组织语言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1864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