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erless 的资源评估与成本探索

2020-02-13 16:20:12 +08:00
 scf10cent

Serverless 布道师在讲解 Serverless 架构和云主机等区别的时候,总会有类似的描述:

传统业务开发完成想要上线,需要评估资源使用。根据评估结果,购买云主机,并且需要根据业务的发展不断对主机等资源进行升级维。而 Serverless 架构,则不需要这样复杂的流程,只需要将函数部署到线上,一切后端服务交给运营商来处理。即使是瞬时高并发,也有云厂商为您自动扩缩。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Serverless 真的无需评估资源么?还是说在 Serverless 架构下,资源评估的内容、对象发生了变化,或者简化呢?

腾讯云云函数 中,我们创建一个云函数之后,有这么几个设置项:

内存设置范围为 64~1536M,超时时间范围为 1~900s。这些设置项其实已经涉及到了资源评估。

超时时间

先说超时时间,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函数,一个 Action 都是有执行时间的。如果超过某个时间没执行完,就可以评估其为发生了「意外」,可以被「干掉」了,这个就是超时时间。

例如一个获取用户信息的简单请求,假设 10s 内没有返回,证明已经不满足业务需求,此时就可以将超时设置为 10s。如果有另一个业务,运行速度比较慢,至少要 50s 才能执行完,那么这个值的设置就要大于 50,否则程序可能因为超时被强行停止。

内存

内存是一个有趣的东西,可能衍生两个关联点。

关联点 1:

程序本身需要一定的内存,这个内存要大于程序本身的内存。

以 Python 语言为例:

# encoding=utf-8
import jieba
def main_handler(event, context):

    jieba.load_userdict("./jieba/dict.txt")
    seg_list = jieba.cut("我来到北京清华大学", cut_all=True)
    print("Full Mode: " + "/ ".join(seg_list))  # 全模式

    seg_list = jieba.cut("我来到北京清华大学", cut_all=False)
    print("Default Mode: " + "/ ".join(seg_list))  # 精确模式

    seg_list = jieba.cut("他来到了网易杭研大厦")  # 默认是精确模式
    print(", ".join(seg_list))

    seg_list = jieba.cut_for_search("小明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后在日本京都大学深造")  # 搜索引擎模式
    print(", ".join(seg_list))

注:为了让结果更直观,差距更加大,这里每次都重新导入了自带了 dict,该操作本身就是相对浪费时间和内存的。在实际使用中 jieba 自带缓存,并且无需手动导入本身的 dict。

当导入一个自定义的 dict 到 jieba 中,如果此时用默认设置:128M 内存限制 + 3s 超时限制,就会这样:

可以看到,在导入自定义 dict 的时候,内存消耗过大, 默认值 128M 不能满足需求,此时将其修改成最大:

系统提醒时间超时,因此还需要再修改超时时间为适当的数值(此处设定为 10s ):

因此,在关注程序本身的前提下,内存需要设置到一个合理范围内。这个范围是 >= 程序本身需要的内存数值。

关联点 2:计费相关。

在云函数的 计费文档 中,有如下描述:

云函数 SCF 按照实际使用付费,采用后付费小时结,以为单位进行结算。 SCF 账单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根据自身统计结果和计算方式进行费用计算,结果以为单位,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 资源使用费用
  • 调用次数费用
  • 外网出流量费用

调用次数和出网流量这部分,都是程序或者使用相关了,而资源使用费用则有一些注意点:

资源使用量 = 函数配置内存 × 运行时长 用户资源使用量,由函数配置内存,乘以函数运行时的计费时长得出。其中配置内存转换为 GB 单位,计费时长由毫秒 (ms) 转换为秒 (s) 单位,因此,资源使用量的计算单位为 GBs( GB-秒)。 例如,配置为 256MB 的函数,单次运行了 1760 ms,计费时长为 1760 ms,则单次运行的资源使用量为( 256/1024 )×( 1760/1000 ) = 0.44 GBs。 针对函数的每次运行,均会计算资源使用量,并按小时汇总求和,作为该小时的资源使用量。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那就是函数配置内存运行时长。

函数配置内存就是刚才所讲:我们为程序选择的内存大小。运行时长,就是我们运行程序之后得到的结果:

以该程序为例,用的是 1536MB,则使用量为 (1536/1024) * (3200/1000) = 4.8 GBs

当然,250MB 的情况下,程序也可以运行:

此时的资源使用量为 (256/1024) * (3400/1000) = 0.85GBs

相对比上一次,程序执行时间增加了 0.2s ,但是资源使用量降低了将近 6 倍!

尽管 GBs 的单价很低,但是当业务量上来之后,也不能忽略。刚才的只是一个单次请求,如果每天有 1000 此次请求,那:

仅计算资源使用量费用,而不计算调用次数 /外网流量)

如果是一万次调用,那就是 50 元和 9 元的区别。随着流量越大,差距越大。

当然很多时候函数执行时间不会这么久,以个人的某函数为例:

计费时间均是 100ms,每日调用量在 6000 次左右:

按照 64M 内存来看,单资源费用只要 76 元一年,如果内存都设置称为 1536,则一年要 1824 元!这个费用相当于:

所以说,「超时时间」的设置需要评估代码和业务场景,它关系到程序运行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同时,「内存」也不仅仅影响程序的使用层面,还关乎费用成本。那么,既然资源评估如此重要,如何评估呢?

还是以上述代码为例,在本地进行简单的脚本编写:

from tencentcloud.common import credential
from tencentcloud.common.profile.client_profile import ClientProfile
from tencentcloud.common.profile.http_profile import HttpProfile
from tencentcloud.common.exception.tencent_cloud_sdk_exception import TencentCloudSDKException
from tencentcloud.scf.v20180416 import scf_client, models

import json
import numpy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try:
    cred = credential.Credential("", "")
    httpProfile = HttpProfile()
    httpProfile.endpoint = "scf.tencentcloudapi.com"

    clientProfile = ClientProfile()
    clientProfile.httpProfile = httpProfile
    client = scf_client.ScfClient(cred, "ap-shanghai", clientProfile)

    req = models.InvokeRequest()
    params = '{"FunctionName":"hello_world_2"}'
    req.from_json_string(params)

    billTimeList = []
    timeList = []
    for i in range(1,50):
        print("times: ", i)
        resp = json.loads(client.Invoke(req).to_json_string())
        billTimeList.append(resp['Result']['BillDuration'])
        timeList.append(resp['Result']['Duration'])

    print("计费最大时间", int(max(billTimeList)))
    print("计费最小时间", int(min(billTimeList)))
    print("计费平均时间", int(numpy.mean(billTimeList)))

    print("运行最大时间", int(max(timeList)))
    print("运行最小时间", int(min(timeList)))
    print("运行平均时间", int(numpy.mean(timeList)))

    plt.figure()
    plt.subplot(4, 1, 1)
    x_data = range(0, len(billTimeList))
    plt.plot(x_data, billTimeList)
    plt.subplot(4, 1, 2)
    plt.hist(billTimeList, bins=20)
    plt.subplot(4, 1, 3)
    x_data = range(0, len(timeList))
    plt.plot(x_data, timeList)
    plt.subplot(4, 1, 4)
    plt.hist(timeList, bins=20)
    plt.show()

except TencentCloudSDKException as err:
    print(err)

执行代码会得到这么一张图:

从上到下分别是不同次数计费时间图、计费时间分布图、不同次数运行时间图和运行时间分布图。通过对 256M 起步,1536M 终止,步长 128M,每个内存大小串行靠用 50 次,统计表:

注:为了让统计结果更加清晰,差异性更大,在程序代码中进行了部分无用操作用来增加程序执行时间。正常使用 jieba 基本都是毫秒级的。

通过表统计可以看到,在满足程序内存消耗的前提下,内存大小对程序执行时间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反而对计费影响很大。

函数并发量

除了超时时间和运行内存,用户还需要评估一个参数:函数并发量。在项目上线之后,需要对项目的并发量进行评估。当并发量超过默认值,要及时联系售后同学或者提交工单进行最大并发量的提升。

小结

综上,Serverless 架构也是需要资源评估的,而且资源评估同样和成本是直接挂钩。只不过这个资源评估的对象逐渐发生了变化,相对之前的评估维度、难度而言,都是大幅度缩小或者降低的。

传送门:

欢迎访问:Serverless 中文网,您可以在 最佳实践 里体验更多关于 Serverless 应用的开发!

186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推广
15 条回复
yyfearth
2020-02-13 16:49:19 +08:00
我觉得这里内存设置不应该直接用来计费 应该和时间一样 要看用量来计费比较合适
可以给一个最小内存和最大内存的设置会更加合理一些 实际使用内存不小于最小内存 不能大于最大内存

因为如果是用容器或者轻量 VM 实现 内存应该都是共享的 那么设置一个初始内存 加上一个最大内存限制 应该可以实现
akira
2020-02-13 17:35:41 +08:00
综上,Serverless 架构也是需要资源评估的,而且资源评估同样和成本是直接挂钩。只不过这个资源评估的对象逐渐发生了变化,相对之前的评估维度、难度而言,都是大幅度缩小或者降低的。
---------------------
我怎么觉得是反过来,评估难度更大了呢
whileFalse
2020-02-13 17:53:20 +08:00
你好。我刚才浏览了一下 serverless.com ,没有找到答案,故来询问。

我对 AWS Lambda 和 CloudFormation 十分熟悉。我也具有一定的后端 web 开发经验。
但是我对于传统 Web 开发工程师如何在 Serverless 环境下(并非特指 serverless 框架)进行高效业务开发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稍微浏览了一下 serverless 框架的简单 example,发现框架本身似乎没有提供类似 flask 或 express 那样强大的功能。那么 serverless 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有什么益处呢?(我不需要多平台部署)
rayhy
2020-02-13 18:05:20 +08:00
@whileFalse flask 也不是不能用。比如 tencent-flask 这个官方组件。只是传统的框架移植上去总有一些很麻烦的地方,用的不是那么舒服
whileFalse
2020-02-13 18:28:22 +08:00
@rayhy #4 嗯,但我希望用相对比较原生的方式。我特别讨厌整个业务都绑定到同一个 fuction 中的这种半半落落的方案。
gwy15
2020-02-13 19:07:51 +08:00
@whileFalse 我使用的是阿里云 FC,它的 python3 环境是基于 WSGI 接口的,因此可以直接这样用 flask 框架:
handler = app

但是对非 ascii 字符有 bug,可以这样进行 workaround:
https://www.gwy15.com/2019/12/17/%E9%98%BF%E9%87%8C%E4%BA%91%E5%87%BD%E6%95%B0%E8%AE%A1%E7%AE%97%E7%9A%84-bug-%E4%B8%8E-workaround/

对我来说,面向 serverless (阿里云 FC )环境开发和面向 VPS 环境开发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加个 __import__('sys').path.append('lib') 然后导出第三方库到 lib 文件夹、打包上传。不过目前阿里云 FC 不支持限速、不支持自定义 header (默认全部 host 都做了 CORS,没法白名单黑名单)、不支持方便的自定义域名,还有待改善。
whileFalse
2020-02-13 22:59:56 +08:00
@gwy15 #6 用 Flask 冷启动很慢吧。
scf10cent
2020-02-14 11:40:29 +08:00
@yyfearth 这里确实可以这样考虑。但实际上 SCF 目前是有热启动的。如果函数使用频繁,那么很可能就会有很多容器被启动起来。那么这个时候内存设置的多少可能就涉及到多少台上层机器待命。例如说宿主机是 4G 内存,用户设置的是 1G 的配置和设置 128M 的配置,我们在这个宿主机上,同时启动的容器数量应该是不同的,如果因为共享原因,启动相同数量的机器,很可能在并发上来的时候就挂掉了。所以,这个时候让用户配置更合理的内存,是合理的,毕竟直接涉及到占用的资源多少。
scf10cent
2020-02-14 11:43:42 +08:00
@akira 相对来说,我觉得评估难度量是降低了,虽然说,可能每个接口都要评估工作量,但是实际上并不用这样的,例如我近期开发了一个博客系统,前端有 10 个接口,涉及到了 10 个函数,每个函数都是增删改查,没有太复杂的逻辑,所以每个函数我都设置了 64M 的内存。这样就足够了。
scf10cent
2020-02-14 11:57:03 +08:00
@whileFalse 是这样的,Serverless 架构可以认为还是“新的东西”,既然是新的东西那么就会有一定的发展坎坷。首先这对你说的,Serverless 开发貌似没有 Flask 这些框架好用。是的,可能在刚接触的过程中,确实 Flask 这样的框架用顺手了,感觉更爽,更方便,尤其是保持登录态等很多地方,也确实是 Serverless 架构的缺点,这个不得不承认的。
但是:1 ) Flask 这样的框架,是可以部署到 Serverless 架构上的; 2 ) Serverless 架构也会逐渐的有很多自己框架诞生; 3 )使用 Serverless 架构很多的好处并不是单单说,他比 Flask 框架开发方便多少(其实本身也没复杂多少),而是说你在开发项目过程中关注点是否发生了变化,项目运营过程中,运维工作是否发生转变......
一个简单的例子,传统的项目上线了,要有人看着你的机器的,如果某一段时间并发突然增多,要有人做扩容,如果流量下来,要有人做缩容,如果有一个机器挂了,要有人把它剔除,修好,再加回。那么在 Serverless 架构下,这些事情,否不需要用户自己考虑,他完全可以把这些工作交给服务上来解决。
关于开发,传统情况下,我们开发一个 web 服务,或者说,我么就要一个接口,我们要做什么操作?有一个服务器,安装服务器软件,(以 Flask 为例)安装 Python,安装 Flask,开发完成,运行;那么在 Serverless 架构下,我要做一个接口呢?写函数代码,部署上线。如果是简单一些的代码,都可以不用再本地写,可以直接在线上写。
所以说其实 Serverless 架构下的方便与不方便是相对的。如果你说我在 flask 取传递的参数(例如 post,get 等传递的内容),我保持登录态,有个缓存什么的,这些一定是 flask 方便,但是你要说我从大局来看,其实还是 Serverless 更加方便一些。

还有,最后最后,要和你说的一件事是:Serverless.com 虽然叫 Serverless Framework 但是实际上他并不是 Serverless 架构,它实际上是多云的 Serverless 开发者工具(至少你暂时可以这样认为),他只是名字叫了 Serverless。就像中国电信和电信一样,可能只是一个名字相同,中国电信是中国电信行业的一个运行商。Serverless Framework 是多云的 Serverless Framework 开发者工具。

当然既然是做开发者工具,自然就不能太寒酸。Serverless Framework ( serverless.com )目前已经集成了多云,并且对 AWS,Tencent 的函数服务,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支持,例如部署 Flask 框架,部署 Express,部署 Koa........
scf10cent
2020-02-14 11:57:44 +08:00
@rayhy 是的,总会有一些麻烦的地方,但是这些麻烦的地方也会被逐渐的消灭。
scf10cent
2020-02-14 12:00:04 +08:00
@whileFalse 所有业务绑定在同一个函数中是否有意义,其实这个还要根据跟人需求而定。
据一个我的个人博客例子,我的博客,前端有 10 个函数,负责常用逻辑的处理,后台使用了一个 Flaks 框架用了 Flask-admin 来做的,就直接一股脑放在了一个函数中,这样前端性能有保证,后台自己用,对性能没太多要求,开发起来反而更加方便。
scf10cent
2020-02-14 12:00:56 +08:00
@whileFalse 是的,Flask 这样的框架,如果一股脑放入函数中,是可能带来启动速度慢的问题,但是各个厂商也都在优化冷启动问题,可能不久的将来,就会基本消灭冷启动。
whileFalse
2020-02-14 13:34:01 +08:00
@scf10cent #12
你提到自用的后端对性能不敏感,是 Flask ;前端是独立的函数。那你前端还是几乎不依赖框架裸写咯?在生产场景下,普通的后端程序员不依赖框架的工作效率是很低的。至于对性能不敏感的管理端,部署在 lambda 中也没有太大意义。

厂商是在优化冷启动问题,但更多的是用户代码之外的冷启动速度优化。Flask 作为用户代码,几乎没法优化冷启动效率。
Aceyclee
2020-04-13 16:10:02 +08:00
写得好详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4432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