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关于“经营”的思考

2020-06-08 11:45:42 +08:00
 diesans

[一]

你怎么理解“经营”这两个字?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经营”的解释( via 百度百科):

1 、筹划并管理(企业等):经营商业;经营畜牧业;苦心经营。 2 、泛指计划和组织:这个展览会是煞费经营的。 ①运营(营利性事业),从事(营利性的工作)。 ②苦心筹划。 ③为一定目的而设法使机构或组织运转。

@纯银 在微博上发出过这样的感叹( via @纯银 4 月 14 日微博):

一直很讨厌自己运营公众号,我的公众号一直半死不活,有时有朋友帮我搬运犬校的内容,有时没有。如果用心运营,现在至少 10 万订阅者了吧(现在 1.7w ),但就是不乐意。刚才想了想这种心理,大约是,我把社交媒体当作是快速释放情绪的出口,发 PO 一时爽,一丁点都不想去 “经营” 它。

按照词典中对“经营”的解释,@纯银 没有意愿“运营”社交媒体——不愿意为了社交媒体更好的运转而苦心筹划以期营利,是完全能说通的。

狭义上,是完全能说通的。但广义上,却值得玩味。

狭义上,对“经营”的解释,把它限制在了机构或组织运转中,并且突出是以营利为目的。

但在广义上,我想了一圈,想了很久,暂时还没有找到完全不需要“经营”的事情。

……

微博互动。 ①提前设置评论范围(关注七天后才能评论)、②与不友好的评论进行对辩、③不友好的评论升级然后博主删除评论、④不友好的评论再次升级无奈拉黑,心情终于舒畅。 广义上看,①②③④是不是经营微博、经营社交媒体的一部分?

隐居山林。 不与外人打交道,与世无争。日常生活用的柴米油尚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但盐却因条件限制不能自给自足,只能出山交换得来。 ①想到可以用种植的蔬菜去交换盐、②选择应季并足量的蔬菜、③根据路程算好出发及归来时间、④选择好交易对象成功交换,心情终于舒畅。 广义上看,①②③④是不是经营隐居生活的一部分?

放空打坐。 完全不需要再和外人打交道,只为获取心灵的宁静。 ①扫除杂念、②努力扫除杂念、③继续扫除杂念、④继续努力扫除杂念,终于成功获得心灵的宁静,心情舒畅。 广义上看,①②③④是不是经营放空的一部分?

……

词典中对“经营”的解释,是狭义上的。

广义上的“经营”,我觉得这样解释可能更合适: 为使念头通达,而维系某种秩序,过程中所有智力、精力、心力、劳力的总和,可称为经营。

将狭义广义两种解释作交叉比较,也是能对上号的: “为一定目的(如营利)”是“使念头通达”的子集; “使机构或组织运转”是“维系某种秩序”的子集; “苦心筹划”是“所有智力、精力、心力、劳力总和”的子集;

……

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篇幅,试图从广义上来重新定义“经营”两个字?

在上一篇《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什么?( 1 ):线上之国》中,提到线上之国的基础是要先做好一个坚实的兴趣圈子,而我此前逢人便说“兴趣小队和网站共享广告收入,小队可以用得到的收入经营兴趣”,一百个人里,九十八个人都会回答“我加入兴趣圈子是因为爱好,没想过营利,不需要经营”。

他们说的很对,加入兴趣圈子首先肯定是因为爱好才加入的。

但是,我们对于圈子“需不需要经营”这一点,显然有很大的分歧。是谁错了?

也许,只是因为我们对“经营”的理解不一样,从源头上就导致了必然会出现分歧。

如果你认可前面对“广义·经营”的解释,相信就能够接受,兴趣圈子也需要经营的事实。

兴趣圈子当然需要经营。一个人悠游山野,尚且需要经营和动物、植物、自然之间的主客关系,更不用说以“聚人、聚内容”为主的兴趣圈子了,人多嘴杂,是非之源,为了维系好圈子的秩序,保证参与者都念头通达(不一定是要营利),非得要花极大智力、精力、心力、劳力不可。

[二]

在豆瓣小组里搜索“科幻”,搜索结果中的许多小组,每年发帖量不到 10 个。 是谁,经营不力。

在百度贴吧里闲逛,不时出现一支广告,吧友吐槽无力早已认命。明明是百度、广告主、吧友三输的事情,为什么多年来局面都得不到改善。 是谁,经营无方。

在知乎圈子里观光,有的圈子,其管理员作出预判: 圈子能否持续活跃,暂持悲观态度。若有奇迹,可能不到 10%。在那 90%的可能性里,原因预判: 1 、审核太严,归于平淡; 2 、审核太松,寂灭于大环境; 3 、大家精力有限,注意力被各种相似旧体验分散挤占殆尽。 经营圈子,到底是谁乏善可陈。

……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探索解决办法。

那么,对于兴趣圈子来说,怎样才能经营得更好呢。

兴趣社区,由网站运营方和众多的独立圈子共同组成。当有多方一起,参与一件事的时候,要经营得好,当然要多赢才行。

网站方赚到了一些钱,但圈子们却体验变差、难以为继,这不是多赢,这是取衰之道。多赢,就是要让参与的每个角色,都能从中得到使自己“念头通达”的东西。

前一篇“线上之国”里提到的“圈子和网站共享广告收入”,就能够实现多赢。

“圈子和网站共享广告收入”这句话里,有三个角色:(个体)圈子、网站、广告主。 广告主投放 100 元,圈子得到 80 元,网站得到 20 元——这就是共享广告收入,各取所需,多赢之局。 广告主:同样的预算,投在其他网站被网友排斥,投在这里受到欢迎; 圈子:有了资金的支持,经营起来更得心应手; 网站:商业化有了保障,并且是在网友支持的情况下所作的商业化;

网站原本可以得到 100 元的广告收入,现在只得到了 20 元,收入难道不是减少了?商业化程度不是更低了?

《网文复兴,有第三条路吗?》一文中,我在“模式碰撞”“份额转移”两节对这个问题有过详细的解答。这里就不再赘述。

广告主、圈子、网站,三方的多赢,以及多赢局面下实现各自更好的经营,才是兴趣圈子有机会成为线上之国的基础。

[三]

互联网的下半场,到底是什么?

当然没有标准答案。

目前,加上“线上之国”的构想,粗略可以整理出下半场的三条路线: 1 、技术促进。技术突破(如人工智能、VA/AR 、5G 等)带来的新变化; 2 、精细运营。上半场糙快猛结束,下半场则是精细化运营、与传统模式比如线下相结合,行业不断深化的过程; 3 、线上之国。以兴趣圈子为基石,搭建线上之国——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更多有利于网友的能量。

欢迎补充,欢迎践行。

……

在前一篇“线上之国”的相关讨论中,看到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A:用户很懒,又怎么指望用户自己去搭配想要的风格呢?

用户很懒是共识。 但这里的用户,通常指的是普通用户。而在一个兴趣圈子里,它的组成是这样的:圈主(管理层)、创作者(优质内容贡献者)、圈友(普通用户)。 选购功能组件,搭建一个简易网站的事情,不是让圈友(普通用户)去做,而是圈主(管理层)做。圈友(普通用户),就让他们懒到地老天荒吧。

A:微信小程序可以实现“兴趣圈子+功能组件商城=线上之国”的构想

微信小程序和“线上之国的构想”,看起来很像:都可以为网友提供众多的简易应用(网站)。 但是,两者在本质上并不相同,核心在于归属权的不同: 微信小程序里的每一个小程序(简易应用),其主体是公司 /团队 /工作室 /个人开发者,它们的归属权属于公司 /团队 /工作室 /个人开发者;而每一个圈子,装饰后成为一个简易网站,无论外观再怎么变化,它的主体还是圈子本身,归属权属于圈子这个小集体、属于全体圈友共有。 归属权的不同将带来连锁变化。

A:大一统的“线上之国”很伤感、也很无趣。

归属权发生变化。 ①圈子的经营方针、管理策略、管理层调整,都受到全体圈友的共同监督和制约。 以起点为例。如果你觉得受资方控制的网文网站,要比受全体书友共同监督和制约的网文圈子为基础装饰而成的简易网站,要更美好更和谐。前者被后者所替代,你觉得很伤感、也很无趣。 那我只能说,我们在这方面的价值观可能不太一样,我觉得这是很高兴、也很振奋的事情。

②看似大一统下,还是会自发出现竞争和细化。 同一个兴趣,不会只存在一个圈子,会根据细分人群的不同、管理层经营理念和能力的不同而出现很多小圈子。 根据主体的不同,也可以有公开圈子(主体属于圈子集体),有私密圈子(主体属于创建者),但谁的理念更为网友所接受,谁的经营能力更强,谁最后才能做大。 你看,这像不像“线上之国的市场经济”。

……

写一篇文章,尚且需要额外多花一些智力精力心力劳力和读者来回交流,以期表述清楚我想要表达的东西,使我自己念头通达、心情愉快。更不用说小小文章之外的大千世界了。

可见,经营之道,无处不在。

————————

《互联网的经营之道》首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文章地址: http://www.woshipm.com/it/3974755.html

无删减原文 《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什么?( 2 ): 经营之道》

文章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TU2Pg61pKROURea_MWqn3A

82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发现
0 条回复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7964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