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转一篇旧文来终结穷人话题吧:“在网络上哭穷的都不是真穷人 真穷人已失声”

2020-06-30 13:44:14 +08:00
 axxahut233
转自中国青年报,作者杨鑫宇

  月收入不到多少元就算穷人?富人生活是什么样的?类似话题在舆论场上总能引起热议。恐怕再没有什么话题,能比贫富议题更能拨动普罗大众的神经了。在金钱面前,几乎没人能够免俗——大多数人都盼望着自己能够摆脱贫穷、拥抱财富。因此,只有这类话题能够引起不分人群、不分阶层的“全民大讨论”。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从小县城的打工小妹,到大都会的精英、金领,少有人对自己的财富现状感到满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再富一点,都觉得自己要像某些更有钱的人那样,才算得上真的脱贫了。绝对贫困者觉得实现温饱就够了,温饱者又觉得小康才是富裕,小康者又觉得要有资产积累才算富裕,资产丰硕者又觉得“财务自由”才算富裕……对财富无止境的追求,一方面提供了个人上进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让每一个阶层产生了一种相对受剥夺感,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穷人”。

  “月薪 5000 元以下的穷人怎么生活?”“我在北上广,年薪 10 万元,日子太难过。”打开主流的社交媒体或论坛,这样的言论俯拾皆是。月薪过万似乎是“脱贫”最起码的门槛,网络上弥漫着一股对“贫穷”的怨气,给人一种“穷人正在积极地为自己发声”的感觉。

  然而,这只是一种虚假的幻觉。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 23821 元,折合月薪不到 2000 元,就算在收入最高的上海,这个数字也不过是 54305 元,折合月薪不到 5000 元。这些数据将人们从幻觉中拉了出来,展示了中国人最真实的收入状态。原来,每个月挣 2000 元就不能算穷,月薪超过 5000 元在上海就不算低收入了。

  在网络上“哭穷”的人都不是真正的穷人,那些在收入平均线以下生活的社会阶层,很少能在舆论场上发出声音。这里面的原因十分复杂。一方面,穷人没有太多机会使用互联网,就算上网,大多时候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拥有话语权的网民几乎全部出身于中上阶层,专业媒体的话语权更是牢牢掌握在文化精英群体手中。另外,人们往往耻于承认贫穷,更愿意为了面子假装富人,挣 3000 元的假装自己挣 5000 元,挣 5000 元的假装自己挣 1 万元,穷人就算有机会发声,也很难发出真正属于他们这个阶层的声音。

  贫困阶层的呼喊,被都市白领顾影自怜的呻吟掩盖,就算偶尔有几声来自底层的怒吼,惊动沉溺于幻觉之中的网民,网络的健忘本质也很快让一切重返日常。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阶层都有专属于这个阶层的苦恼。不同人对富裕的理解与要求自然高低有别。专注于自己所在阶层的苦恼时,也要对整个社会的贫富现状与阶层分布有清醒认识。对现状不满时,不要忘记还有许多更艰难的人。致力于改造社会、消除不公时,不能将那些在网络上失语的“沉默大多数”视作空气。

  晋惠帝因为“何不食肉糜”的荒诞问题,成了昏聩愚弱的代名词。贫富差距在古今中外每个社会都存在,富裕本身并不是原罪,但是,如果在社会上处于相对富裕地位的人对真实社会现状一无所知,无法准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乃至于“得了便宜还卖乖”,以穷人自居,那就实在太说不过去了。

  要成为真正的“社会精英”,仅拥有知识、财富或地位是不够的。对外部社会毫无感知与关怀,充其量不过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有那些关怀社会,愿意用自己的能力与资源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精英。中国的贫富差距已不容忽视,舆论场中却充斥着迷惑性极强的“富裕泡沫”。要戳破这层泡沫,仅靠一年一次的统计数据是不够的,社会精英在观念和行动上的表达至关重要。
----------------------------------------------------------------------------------
想想前段时间总理的发言为什么让很多人那么震撼?还不是因为那月收入不到 1000 的 6 亿人(虽然里面有很多是老人儿童和学生)长期以来在网上处于失声状态,一直都是沉默的大多数,被另外几亿人发出的声音代表着。结果突然这个事实被总理说了出来,很多人一下子懵了。同样的,再发散一下,国际舆论场上又有多少新闻关注非洲印度那数十亿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呢,还不是整天充斥着欧美那些吃得好穿得好却整天抱怨自己同性恋被人歧视的新闻。
5898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生活
76 条回复
coderluan
2020-06-30 17:14:29 +08:00
水深火热见啊, 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

大部分帖子这是说"自己穷人出身现在有难处", 不是说"现在我很穷", 认为他们并没有多困难这个没问题, 毕竟大家标准不一样, 认为他们只是在哭穷的, 反而是眼里只有钱的表现.
LZSZ
2020-06-30 17:14:40 +08:00
@ReinerShir 没看过美国工厂?
gadsavesme
2020-06-30 20:32:14 +08:00
@optional 你以为有人喜欢 996 吗?要不是社会压力摆在那,没人会去 996 。钱少而已你说的是轻松,轮到要用钱的时候怎么办上街去抢吗?不是每个人家庭都有钱的,还是说就不结婚不生孩子不养老?还是那句话,我可以为了生计接受 996,但是我就是认为 996 是错误的。
mzotw2babm
2020-06-30 20:34:18 +08:00
最末尾 1%的穷人是穷人,后 20%的穷人也是穷人。既然穷人的标准都不统一,那在网络上哭穷的怎么就不能是穷人呢?
786375312123
2020-06-30 20:35:26 +08:00
@ClutchBear 问题不在于 996 抱怨,而在于无人性的加班。
有的人站出来抗争了,其他受苦的人应该一起参与抗争,而不是骂那些抗争的人,说:我比你们苦逼,闭嘴吧。
jackchao7432
2020-06-30 20:37:12 +08:00
讨论这个有意思吗?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行吗?
zakokun
2020-06-30 20:41:12 +08:00
正因如此,所以应该叫的更大声,连不能发声的那波人的份一起吗
zakokun
2020-06-30 20:41:37 +08:00
@zakokun #47 正因如此,所以应该叫的更大声,连不能发声的那波人的份一起
optional
2020-06-30 20:48:07 +08:00
@gadsavesme 生计压力每个人都有,但是社会上的人 1w (朝九晚五的程序员 1w 挺好找的)能活下去,5k 也能活下去,说白了还是不甘平凡。
jinsongzhao
2020-06-30 21:02:06 +08:00
是的,不要理会那些网络哭穷的,一起去发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吧。
sagaxu
2020-06-30 21:22:51 +08:00
就算穷到一个月只赚几百,他们还是能找来更惨的人,你看你起码四肢健全,还有那么多没有胳膊没有腿的人。所以你知足吧,不要无病呻吟了。
Hider5
2020-06-30 21:55:22 +08:00
富人在哪里都好过,我国底层大部分都过得不好,非得想着月薪过万比月薪 3k 的过得好,能吃上饭比不能吃上饭的过得好,不能吃上饭的比残疾的过得好?而不是想着共同提高生活生平,提高最低生活水平,当最底层的大部分人都能衣食无忧,共产主义或许能真的实现。讨论中最难的是认同别人的观点和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visonme
2020-06-30 21:56:44 +08:00
个人体会:

穷人真没时间喊穷
uqin
2020-06-30 22:58:26 +08:00
相比失声这种默默忍受,抱怨实际上是一种较温和的反抗。
ruokw
2020-07-01 09:08:39 +08:00
所以都不发声最好
sheny
2020-07-01 09:52:08 +08:00
在中国,平均一下就是笑话。一个月入百万抵掉多少所谓 5000 ;中小企业(不准备 /未上市)月薪几万,企业按最低工资标准给你交五险一金和税,国家统计里这部分人就是最低工资。人均收入?呵呵。有屁个参考意义
fareware
2020-07-01 10:07:44 +08:00
这事还能争几天,“你”觉得是就是,"我"觉得不是就不是。
没利益冲突,从不和人讨论不同意见,“你”觉得我是啥 b 是“你”的事,关我啥事。
RJH
2020-07-01 10:09:28 +08:00
就跟那些天天吐槽 996 的人大多都不是 996 一样,我认识的真正 996 的人,连聊天水群发朋友圈都很少。周末就恨不得在家睡觉。
CastleBUPT
2020-07-01 10:42:59 +08:00
@Mirage09
那么问题来了,抱怨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算哪门子抗争?抱怨就抱怨吧,还要炫耀一下自己有多少存款,有多少房产。
glfpes
2020-07-01 10:55:47 +08:00
美国的确在收割中国财富,不过是通过收留国内资本外流的方式,而不是通过苹果,可口可乐这种公司。

所以:现在国内强权和世界强权是联合起来剥削这十几亿劳工奴隶的,再努力工作也难免徒劳辛苦。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8590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