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回家 6 年了,想写个回忆录

2020-10-22 15:35:23 +08:00
 nutting
我是 07 年毕业去北京北漂的 ,因为一些原因 14 年回老家了,可是每次看到北京这两个字都有很多回忆,可能我北漂这 7 年重心也没全在工作上,其实过得挺丰富精彩的,也有好几个同学在那里,所以回忆特别多。如果再不整理一下,很怕丢失。哎,今天不知道为啥有这样的感触~
22332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北京
168 条回复
hikari
2020-10-23 11:35:25 +08:00
楼主 gkd
顺便说一下,v2ex plus 这个插件是有只看楼主功能的
pandaaa
2020-10-23 11:48:30 +08:00
后排催更 gkd,搞得我也想写了,就是还没有离开北京还在北漂哈哈
nutting
2020-10-23 11:55:28 +08:00
金融危机,同学们都受到了影响,我们搬离了租住的大裤衩下面的老小区。可能当时房租涨了,加上同学的工作发生了变动。合租的 H 哥 M 姐,也第一次体验了住地下室,他们搬到了东四环附近。我和同学去参观过,那才是真的地下室,有很长的走廊,很多房价,完全没有窗户,住的人各种各样的都有。他们俩那时候应该陷入了人生的低谷,而我的职业生涯也发生了一次转变。

公司里的运营姐姐前段时间跳槽了,后来突然联系到了我,说是有没有想换个工作的想法。后来她就邀请我和下家公司的老板一起见了一面。我记得我们吃饭的地方在东三环,团结湖附近。老板是一个 80 后,比我大不了几岁,现在在上地那边开了一家公司,主要做 java 的单机游戏,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现在希望在新兴的手机网游市场进行探索,所以我的运营姐姐跳到了那边。他们在网游方面完全是 0 经验起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产品就差一个程序员了。他们希望我能加入团队,但是我很纠结,一方面我感觉他们就是想我把现在公司的产品搬过去,另一方面我觉得我就算搬过去,失去大佬的技术支持,也不可能走下去。后来因为公司本身也有点不景气,我就同意了,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次跳槽,从 CBD 转到了码农遍地的海淀区,公司在上地嘉华大厦。那时候的北京,我记得还只有三条地铁,1 号线,2 号环线,外面扣一个帽子连接东直门,西直门的 13 号线。

当时我和 Y 同学搬到了团结湖那边的一个筒子楼,北方的同学来北京之前应该没见过这种楼,一般都是板楼,就是只有阳面和阴面,南北有窗户的房子。到了大城市,出现了这种高楼,四个面都有窗户,里面的结构也比较负责。我们租了一个顶楼,合租的房子基本没啥客厅,有两个屋子。另一个屋子里住的一对情侣,女的是我的老乡,来自一个出土豪的地方。男的不知道哪里人,是个奶油小生,打扮的很帅,平时的工作是倒卖各种演唱会的票。那时候好像 10 号线也开通了,我就开启了从东三环去上地上班的旅程。
woyao
2020-10-23 12:08:23 +08:00
@nutting 大火那天,我也在东四环上班,住在西三环,所以每天都是地铁回去。那天应该是直接去了四惠地铁站,就不知道着火的情况。那个时候的我,用的还是功能机……
Bigglesworth
2020-10-23 12:08:31 +08:00
gkd 顶一手楼主,给我看上瘾了
zhw2590582
2020-10-23 13:00:18 +08:00
gkd
tonnnny
2020-10-23 13:01:17 +08:00
此时需要一个只看楼主按钮
raycheung
2020-10-23 13:22:57 +08:00
@hikari #101

这个插件不错,追更方便了。哈哈
nutting
2020-10-23 13:25:10 +08:00
说到工作,可能又要多谈谈技术方面的事情了,下面这篇讲讲我在这第二家公司经历的三个阶段。
一、初到该公司,我是相当痛苦的,因为压力很大,完全是从头开始。本来也想过把上家公司的东西搬过来,和老板一起商量,提过利弊。老板是个很和善的人,大家又都是同龄人,沟通很顺畅。其实老板给我的压力很小,他目前有盈利的东西,他也知道万事开头难。况且我心里也知道他如果真想快速引入新业务,应该是挖一个成熟的团队过来,现在也就招了一个策划新人,我一个程序,挖我来的运营姐姐。当然我不能辜负老板,就开始了自己写框架的旅程。公司希望也是先做一个 wap 页面游戏切入市场,当时这个东西还有很大热度,腾讯也代理了很多这种类型的游戏。我是照着原来公司产品的构架搞的,也就是其实没有前端,前端只是一个 jsp,里面嵌入了一个访问端口的连接,从后端拼接出来 html wap 页面吐给前端,然后自定义了一些操作 cmd 指令,在后端处理逻辑,变换界面再返给前端 jsp 展现。我自己用 netty 实现了一个 tcp server,那时候其实没怎么用过 java,很多东西都不懂,只会写很多单例模块来实现各种服务,完全纯 java,什么流行框架都没用。数据存储这里,原来公司竟然用的不是数据库,而是文件,一个玩家一个类似 json 的结构化数据文件。因为游戏的特点,玩家的属性,道具什么的特别多,只存储一个对象比较好,我沿用了这种模式,使用了一个持久化对象的框架。基本实现了一个 wap 页面游戏的框架,策划设计了一个赛车经营养成类的游戏,基本实现了,跑了起来,老板挺高兴,也放心了。但是游戏想做到能上线还依赖很多推广,策划内容,这个项目一直推后就当初期练手了。当时这个过程非常痛苦,我记得每天回家都唉声叹气,舍友同学 Y 对我这段时间也印象深刻,说是每天抓耳挠腮。这段经历很好,让我明白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必须学习一些流行的技术!
nicodelee
2020-10-23 15:34:14 +08:00
等待楼主更新、挺有意思的
cnwan
2020-10-23 15:38:45 +08:00
还没写完呢...正在北漂...楼主 gkd
whcoding
2020-10-23 15:39:21 +08:00
楼主 gkd
sauce
2020-10-23 15:50:38 +08:00
楼主 gkd
luosh1024
2020-10-23 16:11:51 +08:00
内蒙 LZ 你好,乌兰察布人? gkd
ywascend
2020-10-23 16:42:12 +08:00
mark 了,看的同时,也顺便回首了这些年自己的生活
mazhan465
2020-10-23 17:11:59 +08:00
楼主 gkd
xy19009188
2020-10-23 17:24:41 +08:00
楼主 gkd,北漂 5 年了,等女朋友博士毕业就回老家,还有 2 年
Asyncway
2020-10-23 17:29:31 +08:00
看了半天 我也觉得楼主像内蒙人
leon7777
2020-10-23 19:16:04 +08:00
兄弟 gkd
nutting
2020-10-23 19:52:21 +08:00
二、这时候项目组招了一个一米八的威海山东大汉,他的姐姐和姐夫在北京定居了,姐夫也是搞这行的,在一家知名移动端门户的公司,当时还没有什么智能机,手机页面的新闻,娱乐都是很火的东西。我让他负责建一个运营报表查看系统,他使用的是知名的 ssh 框架,我那时还不太了解,帮他查看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丢了一次人。就是 web 的 context,他是框架的配置文件里接管定义了,我不知道,只看他部署的目录名不对,我说你都不是这个名字怎么能访问到。他很鄙夷的给我讲了半天怎么回事,我假装懂了,其实非常脸红。新人的加入促使我开始发力学习新技术,逛论坛。首先当然是到处都在提的 spring,包括 springmvc 等,我开始边学习逐步构建一个新的框架。这里说一个专业问题,就是游戏的策划要定义很多道具,数值,属性什么的,肯定是要通过一个系统录入,最简单来说也得是填一个 excel 。由于我没有用数据库的习惯,这些数据怎么进到系统成了个问题。这时候我正好在学 spring 最基本的 bean 概念,那时候 xml 配置文件还很流行,我产生了一个思路,通过把 excel 的数据转成 xml,符合 bean 的定义规范,那么数据不就进到系统里成为对象了吗。这个做法我自认为挺好,最后也实现了。但是山东大汉同学给他姐夫看了我的代码,说是他姐夫说了,这是什么鬼用法,spring 不是这么用的。其实我也知道 spring 管理的应该是啥,但是我觉得我才是真正理解了 spring,也理解了对象的 singleton 和 prototype 的区别。总之这个模式对策划来说填写 excel 很方便,我读数据也很方便。
另外一个专业技术问题,就是 hibernate 这个框架的使用问题了。前面说过,我上个项目是用对象持久化存储,现在用起来数据库,我希望还是能对玩家数据和数据库建立一个映射关系,我不用太关心具体的表结构。然后我就发现 Hibernate 框架就是这个思想,很好的满足了我的需求。但是后来发现,Hibernate 这个框架好像有点生不逢时,他的思想和关系型数据库有一种天然的矛盾在里面。这就是他后来没有火起来的原因,即使用的人,基本也是手写 SQL,没有体现他的特点。我记得这个还涉及学术界的一个讨论,叫领域驱动设计,相对应的是之前存在的数据库驱动设计。后者第一关注的是数据库,什么业务都是一条线下来最后操作的是数据库。而领域设计驱动关心的是业务本身,数据库持久化是外围的不用太关注的东西。我觉得游戏行业和传统的 CRUD 业务系统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可能更需要领域驱动来开发。总之我入了 hibernate 的坑以后,是天天纠结各种问题,包括性能问题,级联存储,什么 n+1 查询问题,非常头疼。

总之,在这家公司我基本靠自学摸索,入道了,感觉自我提升比较大。但是当时也纠结如果在大公司能学到什么,这种大小公司的成长区别讨论一直也在网络上被不断探讨,这里我就不再说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71748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